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雪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呼伦贝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拓跋鲜卑
  • 4篇鲜卑
  • 3篇乾隆
  • 3篇清代
  • 3篇文化
  • 2篇中华文化
  • 2篇中华文化认同
  • 2篇顺天乡试
  • 2篇文化认同
  • 2篇乡试
  • 2篇乡土
  • 2篇乡土资源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汉化
  • 2篇汉文
  • 2篇汉文化
  • 2篇高校
  • 1篇抵制
  • 1篇东汉

机构

  • 13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3篇胡雪艳
  • 7篇梁云
  • 2篇赵金辉
  • 1篇王广利
  • 1篇王平
  • 1篇朝克
  • 1篇杜辉

传媒

  • 12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黑龙江史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伦贝尔拓跋鲜卑考古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笔谈)被引量:1
202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生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发源于呼伦贝尔的中国北方古代拓跋鲜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最终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王曙光朝克孟松林胡雪艳赵金辉梁云
关键词:拓跋鲜卑中华文化认同优秀传统文化
早期拓跋鲜卑与定居意识
2011年
结合文献与考古得知,早期拓跋鲜卑从发祥地大鲜卑山游猎到河套阴山建立部落联盟,历经两次大规模迁徙,即从大兴安岭林海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再一次迁至蒙古高原腹地河套阴山地区.伴随迁徙,拓跋鲜卑社会逐步演变,定居意识逐步增强.
梁云胡雪艳
关键词:拓跋鲜卑
立足乡土资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2021年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的深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应用型。高校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专业化人才的基地,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实际生产之间的关联性十分重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如何构建立足乡土资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高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梁云白苏雅拉图胡雪艳
关键词:乡土资源应用型人才高校
东汉时期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历史作用
2021年
在西汉或之前相当长的时间内,拓跋鲜卑是否存在与中原汉民族或者毗邻北方民族的交往交融,史料中没有记载,考古发掘亦没有相应成果支撑,拓跋鲜卑社会应该尚处于孤闭状态。东汉时期,拓跋鲜卑先世自内蒙古东北的大兴安岭北段林区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与中原政权、周边的匈奴和高车等部族有了交往交流交融,在此过程中,拓跋鲜卑逐渐发展进步,实力增强。
王广利梁云胡雪艳
关键词:东汉时期拓跋鲜卑历史作用
从随葬品看呼伦贝尔地区早期拓跋鲜卑中华文化认同
2023年
拓跋鲜卑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它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约在汉末南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各地。嘎仙洞遗址和呼伦贝尔境内拓跋鲜卑墓葬能清晰体现早期拓跋鲜卑从起源到不断发展壮大过程及与周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中华文化认同因素。从考察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墓葬随葬品特征入手,分类研究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墓葬出土随葬品中的轮制陶器、铜镜铜钱、丝织品、漆器等遗存,探索其中蕴涵的中原汉文化因素,探讨早期拓跋鲜卑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互动和认同,对考察古代北方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胡雪艳
关键词:拓跋鲜卑随葬品中华文化认同
扎赉诺尔墓群与蘑菇山墓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扎赉诺尔地区历来被认为是拓跋鲜卑第一次南迁的"大泽"之地,2011年又在距离扎赉诺尔墓葬群不远的蘑菇山发掘了12座墓葬,其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显示了与扎赉诺尔墓群相似的特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分析,从对比分析两组墓群的考古发现入手,结合史籍相关记载,进一步探讨拓跋鲜卑南迁大泽后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等。
胡雪艳梁云
关键词:墓葬群
时至乾隆朝的满族汉化进程
2009年
崇尚武力、国语骑射、淳朴务实是满洲的基本民族特征,但在清军入关以后,满族人在逐渐走向汉化,清历代皇帝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汲取对满族统治有益的部分为其所用;另一方面又在维持祖制的心理下,竭力保持自己的民族个性,不遗余力的抵制汉化。满汉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满文化最终走向汉化是历史的主流,但满族的汉化也并不是完全的汉化,而是一种渐进的、具有满民族特征的汉化过程。
胡雪艳
关键词:清代满族汉化抵制
试论清代满汉文化冲突——以乾隆九年废科之争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乾隆九年顺天乡试,搜检出挟带作弊考生四十多人,针对科举考试弊端丛生,引发了朝廷上的废科之争,反映了当时清王朝统治中长期存在的满汉文化冲突。鄂尔泰提出,实行科举制度,不为其能得人,而为其能治平天下,正是体现了清王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笼络汉人,稳定统治的目的所在。
胡雪艳
关键词:乾隆时期顺天乡试文化冲突
试析辽阳在后金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被引量:1
2005年
辽阳自古就是东北地区的军事重地,其地理位置优越,进可攻,退可守;且物质资源丰富,能提供丰厚的供给,是一个理想的后方根据地。明朝末年,兴起于东北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建立了与明王朝对峙的后金政权,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努尔哈赤分析了当时后金面临的形势,主要从军事进攻的战略目标出发,兼顾政治、经济利益,把都城迁到辽阳,体现了辽阳在后金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胡雪艳
关键词:迁都
探索历史教学利用乡土资源的新途径——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教学改革被引量:3
2012年
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教学中,采用了设置乡土历史课程、开设乡土史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融入乡土史教学内容、参观考察名胜古迹、乡土史研究等途径,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历史教学效益。
梁云杜辉胡雪艳王平赵金辉
关键词:历史教学乡土资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