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越凯

作品数:35 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病毒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6篇免疫缺陷
  • 6篇艾滋病
  • 5篇逆转
  • 5篇逆转录
  • 5篇疗效
  • 5篇国产药
  • 4篇载量
  • 4篇司他夫定
  • 4篇逆转录病毒
  • 4篇去羟肌苷
  • 4篇缺陷病
  • 4篇转录
  • 4篇细胞
  • 4篇免疫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病毒
  • 4篇耐药
  • 4篇奈韦拉平

机构

  • 35篇复旦大学
  • 9篇郑州市第六人...
  • 7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传染病...

作者

  • 35篇胡越凯
  • 19篇卢洪洲
  • 16篇翁心华
  • 16篇潘孝彰
  • 10篇尹春煜
  • 9篇蒋卫民
  • 5篇张继明
  • 4篇康来仪
  • 4篇薛以乐
  • 4篇何云
  • 4篇朱利平
  • 3篇赵清霞
  • 3篇潘启超
  • 3篇张永信
  • 2篇庞茂银
  • 2篇娄国强
  • 2篇尹有宽
  • 2篇张文宏
  • 2篇孙洪清
  • 2篇施光峰

传媒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上海医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国外医学(微...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2005年中...
  • 1篇第五届全国感...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疑似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流行型感冒(流感)季节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临床诊断的流感疑似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入选病例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bid,共5天;对照组(26例)服用症状缓解药物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5h,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39.49±21.87h和63.63±29.47h,有显著性差异(F=255.60,P<0.0001)。(2)两组其他症状总评分AUC有显著性差异(F=86.83,P<0.0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症状总评分减少160.21分(30.21%)。(3)其他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达20h。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1.45±28.58h和61.78±35.24h(F=108.22,P<0.0001)。(4)治疗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53%和43.01%,χ2=61.18,P<0.0001)。应用抗生素总天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5)密切接触人群第二代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9%和12.88%,F=19.73,P<0.0001)。(6)两组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23%和4.47%,χ2=1.209,P=0.272)。以气管-支气管炎为主要并发症,另外还包括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等。(7)两组观察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7%和4.2%,χ2=0.680,P=0.410。治疗组以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结论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临床诊断的流感疑似患者可以快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有效降低第二代的发病率,且不良反应少,应用安全。
陈明泉施光峰李谦胡越凯秦刚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磷酸奥司他韦随机临床试验
HIV/HCV重叠感染者HCV准种研究
HIV/HCV 重叠感染者HCV准种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胡越凯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病因子血液传播
文献传递
高剂量氟康唑治疗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的安全性与疗效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剂量氟康唑(600-800mg/d)单用或联合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在非HIV相关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隐脑)补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资料完整的、高剂量氟康唑治疗1周以上、非HIV相关难治性隐脑患者20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其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转归。结果20例患者中,11例合并基础疾病,起病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20例、发热14例、呕吐14例和脑膜刺激征13例,19例患者颅脑MRI或CT异常。高剂量氟康唑补救治疗的中位疗程为80d(28-440d)。补救治疗结束时,部分应答17例,稳定应答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5%;抗真菌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9例,部分应答8例,稳定应答1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5%。此外,在7例患者中观察到11例次高剂量氟康唑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减量或停药者。结论对于初始治疗效果欠佳,或对两性霉素B药物不良反应难以耐受的非HIV相关隐脑,应用高剂量氟康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赵华真曹亚辉陈艳琼郑建铭胡越凯王睿莹王璇吴吉芹朱利平翁心华
关键词:氟康唑高剂量疗效安全性
肺炎克雷伯菌致肝脓肿侵袭综合征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0
2016年
为提高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危害的认识,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发现3例患者均有肝外播散性病灶,符合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这3例患者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均有肝脓肿,其中2例合并眼内炎并造成失明,1例合并腰椎感染、腹主动脉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有糖尿病病史,1例免疫正常。结合文献复习,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肝脓肿及肝外播散性病灶,临床上称为肝脓肿侵袭综合征,大多由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好发于糖尿病及免疫缺陷人群,也可发生于免疫正常人群,治疗困难,临床危害严重,需引起重视。
李春娜胡越凯邵凌云黄玉仙张文宏翁心华金嘉琳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眼内炎
肉样瘤肌病一例
2004年
卢洪洲李广明胡越凯潘孝彰翁心华
中国应用HAART患者的HIV-1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毒(HIV)感染者中耐药性发生的具体情况。 方法:收集我国上海、河南及安徽等地116份应用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血浆标本,采用RT-PCR扩增pol基因片段...
尹春煜卢洪洲蒋卫民胡越凯潘孝彰翁心华
关键词:耐药性突变逆转录病毒抗病毒治疗
文献传递
原因不明发热142例病因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卢洪洲胡越凯李广明张继明卢清施光峰庞茂银尹有宽潘孝彰翁心华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河南及上海患者的HIV-1 gag基因p24蛋白编码序列及亚型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河南及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 p2 4蛋白编码区的基因变异性以及亚型的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 37份HIV 1感染患者的血浆标本 ,河南 2 5份 ,感染途径主要是有偿供血 ;上海 12份 ,主要是血制品感染及性接触感染。采用逆转录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并直接测序 ,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83.8% (31/ 37)为B亚型 ,河南患者中 2 3例为B亚型 ,2例为A亚型 ;上海患者中 8例为B亚型 ,1例为A亚型 ,2例为CRF0 1-AE亚型 ,1例为CRF0 2 -AG亚型。与国际共享序列相比 ,B亚型 p2 4编码区中发生核苷酸改变的位点比例河南为1.6 %~ 4 .2 % ,平均 3.2 % ;上海为 2 .0 %~ 3.8% ,平均 3.4 %。在所有变异位点中均未发现连续G >A的高度突变。两组B亚型内平均基因离散率分别为 3.7%和 3.5 % ,B亚型与其他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则为 11.1%~ 12 .5 %。河南及上海地区B亚型共享序列与国际共享序列进行比对 ,氨基酸变异的比例均为 2 .2 % (5 / 2 31) ,其中有 3个变异位点相同 ,分别为A14P、I91V及E180D ,而这两个共享序列之间的差异仅为 0 .9% (2 / 2 31)。进化树分析亦表明所有样本中大多为B亚型 ,且与源自泰国的B’亚型相距较近。结论 河南及上海地区的B亚型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 ,p2 4?
卢洪洲尹春煜蒋卫民胡越凯赵清霞何云孙洪清潘孝彰翁心华
关键词:B亚型蛋白HIV-1CRF
血小板生成素与肝硬化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被引量:1
2003年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尤为常见.此类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常归咎于血小板在肿大的脾脏中淤积和破坏,即脾功能亢进.
胡越凯张继明翁心华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肝硬化血小板减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对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对云南省和上海地区193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V感染者中潜伏性结核发生率达30.6%。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90×10^8/L,显著低于HIV合并潜伏性结核组的484×10^6/L(t=6.665,P〈0.01)。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10^6/L、200×10^6~500×10^6/L、〈200×10^6/L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活动性结核组和潜伏性结核组构成比依次为1:16.2、1:1.3、5.6:1。79例T—SPOT.TB阳性的病例中,共有20例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其中1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200×10^6/L,5例为200×10^6/L~500×10^6/L,1例〉500×10^6/L。59例潜伏性结核患者中,5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结论我国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潜伏性结核发生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严重受损,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HIV患者合并的潜伏性结核更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当CD4+T淋巴细胞〈200×10^6/L时,对T—SPOT.TB检测结果可能有影响。
张馨贇蒋卫民朱小珍姚惠洁邵凌云高岩胡越凯沈冰顾凯侃王辉
关键词:HIV感染CD4淋巴细胞计数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