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玉婷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鄱阳湖
  • 2篇细胞色素B
  • 2篇分化
  • 2篇分化研究
  • 1篇洞庭湖
  • 1篇形态学
  • 1篇银鲴
  • 1篇水系
  • 1篇群体分化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分化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2篇杨少荣
  • 2篇胡玉婷
  • 2篇曹文宣
  • 2篇黎明政
  • 2篇刘焕章

传媒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的群体分化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 b数据,研究了鄱阳湖及洞庭湖定居性鱼类红鳍原鲌的6个地理群体(湖口群体、星子群体、都昌群体、鄱阳群体、余干群体和洞庭湖群体)共186尾样本的群体分化情况。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小。遗传分析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567—0.33429,显示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而单倍型分布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根据群体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6个群体分为两大支:洞庭湖群体与其他群体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支;星子、都昌、鄱阳和余干4群体聚成另一支,而湖口群体处于两支的过渡位置。因此,群体间已产生显著遗传分化,且主要体现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各群体间。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及红鳍原鲌的生活习性认为,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是红鳍原鲌定居性的生活习性导致不同地理群体间长期的群体隔离、缺乏基因交流的结果。
胡玉婷杨少荣黎明政曹文宣刘焕章
关键词:鄱阳湖形态学细胞色素B群体分化
鄱阳湖及邻近水系银鲴的种群分化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以2010~2011年采自鄱阳湖及邻近水系(赣江和洞庭湖)的7个地理种群的228例银鲴样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b数据,研究了银鲴种群的分化情况。主成分分析显示,银鲴地理种群间已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尤其是赣江种群与其他种群间形态差异显著,能够明显区分。判别分析显示各地理种群间判别率较高,尤其是赣江种群高达100%。综合形态分析结果,银鲴各地理种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分子分析中,获得长度为1131bp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共检测到107个单倍型。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均较高(0.96471~0.99310),核苷酸多样性均较低(0.00419~0.00560)。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银鲴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地理种群内,地理种群间分化程度很低,相互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结合形态和分子分析结果,认为银鲴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差异主要是其对特定环境适应的结果,而不是遗传分化所产生的。
胡玉婷杨少荣黎明政曹文宣刘焕章
关键词:银鲴鄱阳湖细胞色素B种群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