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旭初

作品数:166 被引量:45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0篇吸虫
  • 58篇华支睾吸虫
  • 49篇基因
  • 45篇克隆
  • 31篇免疫
  • 30篇绦虫
  • 28篇生物信息
  • 28篇生物信息学
  • 25篇带绦虫
  • 25篇蛋白
  • 24篇血吸虫
  • 23篇原核表达
  • 23篇日本血吸虫
  • 22篇生物信息学分...
  • 17篇基因克隆
  • 16篇免疫学
  • 15篇牛带绦虫
  • 14篇乳酸脱氢酶
  • 14篇恶性疟
  • 13篇原虫

机构

  • 153篇中山大学
  • 27篇贵阳医学院
  • 16篇广州医学院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海南医学院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广州市第八人...
  • 3篇广州市疾病预...
  • 3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6篇胡旭初
  • 116篇余新炳
  • 83篇徐劲
  • 44篇吴忠道
  • 27篇陈守义
  • 27篇黄江
  • 20篇廖兴江
  • 19篇马长玲
  • 18篇郎书源
  • 16篇包怀恩
  • 15篇黄灿
  • 15篇胡凤玉
  • 13篇黄艳
  • 13篇吴德
  • 10篇吕刚
  • 9篇赵俊红
  • 9篇戴佳琳
  • 8篇谢红艳
  • 7篇单志新
  • 7篇陈晓湘

传媒

  • 35篇热带医学杂志
  • 25篇中国人兽共患...
  • 14篇中国寄生虫学...
  • 9篇中国人兽共患...
  • 8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国寄生虫病...
  • 6篇中国病原生物...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广东寄生虫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2011中华...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19篇2009
  • 26篇2008
  • 22篇2007
  • 14篇2006
  • 10篇2005
  • 13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其编码核酸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码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的新的基因,基因编码的多肽,多肽的抗体。本发明还公开了此多肽用于筛选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的抑制剂,多核苷酸作为引物或者作为探针的应用,尤其公开了此多肽与多核苷酸作为诊断试剂盒、疫苗与药...
余新炳吴忠道李孜彭寨玉胡旭初
文献传递
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在虫体组织定位及其特异性抗体类型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CsLysoPLA)在成虫的组织定位,分析其诱导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类型。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CsLysoPLA在成虫的组织定位;应用ELISA方法,CsLysoPLA重组蛋白检测25份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的IgG1、IgG2、IgG4、IgE。结果CsLysoPLA定位于虫体的口吸盘、排泄囊、肠支、生殖孔,与虫体分泌/排泄抗原物质密切相关的部位;以CsLysoPLA重组蛋白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IgG1抗体水平较高,IgG2抗体水平稍高,而感染者的IgG4、IgE水平则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结论CsLysoPLA主要经虫体消化道、生殖道、排泄系统分泌/排泄到体外,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Th2为主的免疫应答。
马长玲胡旭初胡凤玉郑小凌徐劲吕芳丽余新炳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
日本血吸虫细胞周期静止素,其编码核酸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码日本血吸虫细胞周期静止素的新的基因,基因编码的多肽,多肽的抗体。本发明还公开了此多肽用于筛选日本血吸虫细胞周期静止素的抑制剂,多核苷酸作为引物或者作为探针的应用,尤其公开了此多肽与多核苷酸作为诊断试剂...
吴忠道余新炳胡旭初阮志燕胡少敏孟玮
文献传递
华支睾吸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通过筛选华支睾吸虫成虫 cDNA质粒文库,寻找、识别新基因,并将其编码区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 4T 1中,表达出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用文库通用引物对华支睾吸虫 cDNA 质粒文库进行PCR扩增,对产物为500 bp以上的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 和ExPasy 网站上进行序列分析,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并应用ORFfind、ClustalW、NCBI Conserved Domain Search等程序对其进行开放阅读框、进化树及结构域分析。根据 pGEX 4T 1上的多克隆位点及所发现的新基因cDNA 编码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 扩增,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 上。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经 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并对鉴定过的重组体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 PAGE电泳鉴定。 结果 发现CsGAPDH基因,完整阅读框含1 017 个碱基对,编码339 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单位为37.024 09 ku ,理论pI为6.66 。序列分析显示,CsGAPDH与曼氏血吸虫GAPDH的同源性为78%,具有GAPDH保守功能域。所构建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与目标基因相符。SDS PAGE电泳显示表达产物在63 ku处有1条特异性条带。 结论 发现华支睾吸虫 GAPDH基因,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出融合蛋白。
吴德吴忠道胡旭初何东苟黄艳余新炳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克隆原核表达
慢性华支睾吸虫感染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慢性华支睾吸虫(Cs)感染的免疫状态及其对巨噬细胞表型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2部分实验。(1)经口华支睾吸虫虫卵灌胃感染70 d建立慢性Cs感染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Cs感染组,每组1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腹腔灌洗获取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亚型;(2)腹腔灌洗获取巨噬细胞,按照腹腔巨噬细胞的来源,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和慢性Cs感染组,以脂多糖(LPS,10μg/L)刺激孵育,用ELISA法动态监测LPS刺激后0、2、12和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的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1)慢性Cs感染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TNF-α[(77.64±3.25)ng/L]和IFN-γ[(212.69±12.60)ng/L]水平较正常组TNF-α[(55.13±3.25)ng/L]和IFN-γ[(108.15±10.49)ng/L]升高(均P<0.05),而抗炎因子IL-4[(248.24±8.99)ng/L]和IL-10[(223.56±5.60)ng/L]水平较正常组血清IL-4[(52.40±3.97)ng/L]和IL-10[(60.18±5.36)ng/L]也显著升高(均P<0.01),并可使腹腔巨噬细胞向替代活化型(M2型)巨噬细胞分化;(2)2组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水平在LPS刺激后2 h即开始上升,至24 h达到高峰,慢性Cs感染组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2、12和24 h上清液的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组[2 h:(88.20±1.91)ng/L vs(123.45±2.98)ng/L;12 h:(123.66±4.31)ng/L vs(161.11±7.38)ng/L;24 h:(154.52±4.83)ng/L vs(227.85±10.67)ng/L,均P<0.05],而IL-10的水平较正常组升高[2 h:(105.46±12.28)ng/L vs(80.86±2.28)ng/L;12 h:(194.19±8.62)ng/L vs(117.56±8.02)ng/L;24 h:(280.02±11.31)ng/L vs(168.14±8.97)ng/L,均P<0.05]。结论:慢性Cs感染时宿主血清的促炎因子升高,而抗炎因子升高得更明显,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体外实验表明慢性Cs感染宿主的巨噬细胞对LPS刺激产生耐受。
徐嘉徐雪王中华胡旭初詹蔚叶子詹红熊艳
关键词:脂多糖类细胞因子类M2型巨噬细胞
日本血吸虫FKBP12基因的克隆及其免疫组织定位
2006年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Sj)FKBP12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免疫组织定位。方法从成虫RNA中RT-PCR扩增SjFKBP12基因完整的编码阅读框后,将其分别克隆入pGEX-4T-1和pEGFP-N1载体中;DNA免疫后制备抗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对FKBP12进行组织定位。结果将SjFKBP12基因成功克隆入pGEX-4T-1和pEGFP-N1载体中;FKBP12定位于Sj成虫的被膜上。结论成功克隆了SjFKBP12基因,并对FKBP12蛋白在Sj成虫中进行组织定位,为将其进行疫苗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李孜余新炳吴忠道胡旭初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克隆免疫定位
亚洲带绦虫肌动相关蛋白2/3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肌动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单位4(Actin related protein2/3complexsubunit4,Arp2/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Pcgene和Vector NTIsuite,从亚洲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Arp2/3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该基因全长718bp,编码区为30-530,编码167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GenBank中与日本血吸虫Arp2/3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78%,相似性达90%。理论分子量为19533.9。没有跨膜区和各种亚细胞序列。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为53~58,74~82,138~143均在Arp2/3空间结构的分子表面。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Arp2/3基因。
唐保东黄江胡旭初黄艳包怀恩郎书源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CDNA生物信息
细粒棘球绦虫亲环素A的重组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免疫学鉴定
2014年
目的克隆细粒棘球绦虫亲环素A(EgCypA)基因并体外表达纯化该蛋白以评价EgCypA的血清学免疫检测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细粒棘球绦虫cDNA文库中的EgCypA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并设计引物,以细粒棘球绦虫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EgCypA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重组载体导入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该重组菌株表达EgCypA,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明确重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法进行纯化的重组蛋白对细粒棘球绦虫感染血清及其他寄生虫感染血清免疫反应性的鉴定,以此评价该重组蛋白的免疫检测价值。结果SDS—PAGE显示重组菌株在相对分子质量18400~25000表达了大量蛋白,该蛋白的分子量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EgCypA的分子量吻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相关血清与重组蛋白作用后于17000~26000之间出现了特异性的反应条带,其他寄生虫血清则无此反应。结论EgCypA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是很有前景的细粒棘球绦虫特异性诊断抗原,可以作为免疫学检查细粒棘球绦虫早期感染的候选分子。
刘敏李玉哲徐鸿绪胡旭初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亲环素A重组蛋白质类印迹法蛋白质
华支睾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黄艳徐劲余新炳胡旭初李学荣汪肖云陈庭金邓传欢唐泽丽孙恒昌
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而感染致华支睾吸虫病,全球有1500万人感染,而中国约1250万,其中广东省为600万。华支睾吸虫病也于2006年确定为广东省三大地方病之一。在1992、2004和2015年三次全...
关键词: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寄生虫病调查
枯草杆菌芽孢抵抗胃肠道环境的耐性评估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对益生菌—枯草杆菌芽孢进行耐性评估,为研制口服枯草杆菌芽孢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耗竭法,DSM培养基长时间振荡培养(24h)获得芽孢,使用pH2.0盐酸胃蛋白酶液模拟胃液,胆酸盐、胰液素混合液模拟肠液,对枯草杆菌芽孢进行体外耐受实验。结果在DSM培养基中,80%~90%的枯草杆菌WB600可形成芽孢,每升DSM液所生成芽孢约1×1011。在模拟胃液中1h后,仅0.0024%枯草杆菌WB600繁殖体细菌仍成活,大肠杆菌JM109活力完全丧失,而枯草杆菌芽孢基本不受影响,93.3%仍成活。在模拟小肠环境中3h后,枯草杆菌WB600繁殖体细菌活力显著降低(仅0.0013%存活),枯草杆菌芽孢基本不受影响(92%仍存活),而大肠杆菌JM109有一定量的增殖。结论枯草杆菌芽孢能耐受模拟胃肠道环境,有望成为新型的口服疫苗载体。
周珍文胡旭初邓秋连马长玲陈晓湘胡凤玉徐劲余新炳
关键词:枯草杆菌芽孢耐性口服疫苗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