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卫

作品数:92 被引量:36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7篇细胞
  • 33篇肝癌
  • 18篇基因
  • 17篇中医
  • 15篇治法
  • 15篇肿瘤
  • 13篇中医治法
  • 13篇癌细胞
  • 13篇RNA干扰
  • 13篇不同中医治法
  • 12篇基因芯片
  • 12篇肝癌细胞
  • 11篇增殖
  • 11篇癌痛
  • 9篇中药
  • 9篇华蟾素
  • 9篇骨癌
  • 9篇骨癌痛
  • 6篇珠子参
  • 5篇蛋白

机构

  • 80篇三峡大学
  • 2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0篇科罗拉多大学
  • 4篇三峡大学第一...
  • 3篇黄冈市中医医...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葛洲坝集...
  • 1篇科罗拉多州立...
  • 1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松滋市人民医...

作者

  • 92篇胡卫
  • 41篇陈涛
  • 19篇方肇勤
  • 15篇吴中华
  • 15篇梁超
  • 15篇刘丹
  • 14篇管冬元
  • 11篇焦良波
  • 9篇高必峰
  • 8篇曾建红
  • 8篇代小平
  • 8篇王心怡
  • 7篇梅志刚
  • 5篇卢训丛
  • 5篇胡向阳
  • 4篇陈茂华
  • 3篇张敏
  • 3篇万信念
  • 3篇陈良金
  • 3篇黎家华

传媒

  • 9篇生命的化学
  • 8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亚太传统医药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癌变.畸变....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第八次全国中...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株荨麻中黄酮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8年
异株荨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在药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异株荨麻中黄酮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现国内对其治疗疾病的相关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异株荨麻中黄酮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异株荨麻中黄酮成分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黄酮成分的种类及其药理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杜娟王心怡蒋敏张敏刘丹胡卫陈涛
关键词:黄酮炎症免疫心脑血管疾病癌症
MT1E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及不同中医治法对其表达调控的差异研究
目的比较常用不同中医治法对MT1E表达调控作用的差异,以及初步探讨MT1E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1)以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为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常用中医治法对MT1E基因表达的差...
管冬元方肇勤代小平梁超胡卫吴中华高必峰
中药QHF复方对乳腺癌裸鼠内分泌调节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药QHF复方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的裸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他莫昔芬组(T)和QHF复方组(Q),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他莫昔芬和QHF复方水溶液灌胃。给药期间进行迷宫测试,给药3周后处死荷瘤裸鼠,取血清检测雌、孕激素水平,取肿瘤组织和子宫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1)与M组和T组相比,Q组的瘤体质量降低(P<0.05),Q组走出迷宫所需时间缩短(P<0.05,P<0.01);(2)与M组相比:Q组肿瘤组织ER表达量增加、子宫组织ER表达量降低(P<0.05,P<0.01);(3)与M组和T组相比:Q组血清E2、Pg含量明显升高(P<0.05);(4)与M组和T组相比:Q组子宫湿重及子宫系数均降低(P<0.01,P<0.05;P<0.01)。结论:QHF复方对乳腺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升高其血清中E2、Pg含量,能上调肿瘤组织ER表达、下调子宫组织ER表达、降低雌激素活性,并能改善荷瘤小鼠记忆力。
杨正库付烊毛流江熊家静肖杰向洪娇胡卫
关键词:乳腺癌他莫昔芬内分泌调节
鄂产人参属植物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利用
袁丁邹坤陈涛张长城黄晓飞何毓敏袁德培卢训丛刘朝霞鲁科明张小鹏程凡周志勇胡卫姚琦顿耀艳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三峡大学重点项目《鄂产人参属植物的研究及应用》,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竹节参皂苷治疗佐剂型关节炎的实验研究》(2006ABA204),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白三七护心滴丸的研制与开发》(200...
关键词:
关键词:人参属竹节参
EBNA1BP2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不同中医治法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EBNA1BP2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不同中医治法对其在肝癌中表达的影响。方法:①以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分别观察造模4、8、16、20周后其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以及EB-NA1BP2基因表达的差异。②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常用中医治法对大鼠EBNA1BP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大鼠肝癌造模4、8周时肝组织主要表现为炎性病变,而到16周后呈现典型的增生病变,20周后已全部发展为肝细胞癌。②芯片结果显示,EBNA1BP2基因在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量持续增加,至16周后形成表达高峰。③不同中医治法对EBNA1BP2基因在大鼠肝癌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其中健脾益气法下调作用较明显。结论:成功应用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EBNA1BP2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表达持续增加,健脾益气法对其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管冬元方肇勤梁超吴中华胡卫GAO BI-FENG
关键词:基因表达治则治法肝癌健脾益气
耳针血清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拟糖尿病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耳针血清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拟糖尿病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耳针穴位刺激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取血清,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血清条件的培养液中。采用MTS/PMS比色分析法测定各组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仪观察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耳针血清能明显增加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糖尿病引起的细胞凋亡(P均<0.01);改善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情况。但迷走神经阻断后针刺大鼠,其血清培养的细胞活性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耳针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显著的形态学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
梅志刚刘晓洁曾永保肖长义黎家华胡卫陈良金
关键词:耳针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糖尿病形态学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纳入含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质量,对纳入的同质研究采用Rev 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80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提高近期有效率,改善生存质量,缓解化疗后Ⅱ度以上白细胞减少,减少病人胃肠道反应以及缓解病人疼痛方面,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提高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方面,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对胃癌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近期有效率和改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但不排除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各种治疗方案纳入研究数量少和发表偏倚有关,期待更多设计合理、严格执行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焦良波胡卫陈涛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胃癌META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8年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但胃肠道副反应多,尤以胃肠出血和穿孔为严重。NSAIDs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增加游离胆盐、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诱导型NO含量、抑制细胞再生、直接损伤黏膜屏障等作用致胃肠损伤。了解NSAIDs致胃肠损伤的机制有助于NSAIDs相关性胃肠病的防治,本文就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损伤机制做一综述。
田文武王心怡刘丹刘丹胡卫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损伤凋亡
IFRD1基因在肝癌细胞恶性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治法防治肝癌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大鼠肝癌中被行气活血治法下调的干扰素相关发展调节因子1(IFRD1)体外对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在课题组前期发现行气活血等...
胡卫
神经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相关中药止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骨癌痛(cancer induced bone pain,CIBP)是由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及抗癌治疗引起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肉体伤害,还可使患者产生精神抑郁、焦虑等严重的消极情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病情恶化。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除神经元细胞外的另一大类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癌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一些中药及复方能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缓解骨癌痛,但目前缺乏比较系统的论述,本综述主要归纳总结近几年来神经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相关中药研究进展。
刘丹胡向阳胡向阳甘声通陈若冰陈涛陈若冰
关键词:骨癌痛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中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