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娇娇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考论
  • 2篇《列仙传》
  • 2篇成书
  • 1篇学术
  • 1篇研究范式
  • 1篇扬雄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态
  • 1篇赞语
  • 1篇早期文学
  • 1篇诗经
  • 1篇逝世
  • 1篇周年
  • 1篇文学
  • 1篇文学生成
  • 1篇礼仪
  • 1篇梁祝
  • 1篇梁祝故事
  • 1篇柳荫
  • 1篇乐歌

机构

  • 6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肖娇娇
  • 1篇王虎
  • 1篇熊良智
  • 1篇夏冬梅

传媒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早期文学生成与传播研究范式的构建——评《楚辞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播研究》
2018年
《楚辞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播研究》是楚辞学研究专家熊良智先生的大作。该书运用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研究中国早期古典作品,构建了早期文学生成与传播研究的范例。在楚辞的形成中,回答了楚辞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和传播动机等,不仅涉及文体、文本的形成及变化,而且揭示了早期作品从口头到书面,从单篇到结集,由不稳定到逐步稳定的传播特点。从传播的效果来看,作品本身的概念内涵、外延都在发生变化;接受者不仅仅是被动的受众,而且是现实构成的积极参与者。楚辞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楚辞的传播形成的过程,它是由作者、编者和读者共同构建的一部楚辞传播接受的历史。
肖娇娇
关键词:早期文学楚辞
论“六笙诗”与古《诗》文本
2023年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在出土文献海昏侯《诗》、汉《熹平石经》与毛《诗》互证中得到充分证明,并在《诗》文本的学术源流与汉代《诗》学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持。“孔子之旧”就只有“三百五篇,遭秦而全”的《诗》文本,四家皆无异义。郑玄相关解说的存亡、缘由自相矛盾,反映的只是其笺《诗》所见与注《礼》所用乃不同的另一个《毛诗》文本。其中的“六笙诗”序,不过是其时的《毛诗》学者将《乡饮酒》《燕礼》中用乐的《小雅》的《南陔》等6篇编排到《诗》文本中的新变现象,而不能说是代表“孔子之旧”的古《诗》文本。不包括“六笙诗”,才是“孔子之旧”三百五篇古《诗》文本的实际篇目。
熊良智肖娇娇
关键词:《诗经》
《列仙传》文献形态研究
《列仙传》文献问题由来已久,从该书的作者争论到其成书年代的辩证,从古至今,研究者争议颇多。实际上,此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流变的过程,刘向著有古本《列仙传》,又经历了汉魏的续作和删改而形成定本才与今日所见基本相合,而后东...
肖娇娇
关键词:《列仙传》
文献传递
“扬雄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纪念扬雄逝世两千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年
2018年4月12-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扬雄研究中心、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扬雄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纪念扬雄逝世两千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扬雄故里成都市郫都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以及郫都区相关人员七十余人参加会议,提交会议论文三十余篇。
王虎肖娇娇
关键词:扬雄逝世
《列仙传》赞语成文与作者考论
2014年
关于《列仙传》的文献问题,研究者多涉及在其书的真伪和作者方面。但是,细读多种版本的《列仙传》,则发现《列仙传》在文献形态上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如作者和赞语问题。《列仙传》中的赞语有两种情况,一是篇后的总赞语,二是每位仙人之后的赞语。这两种赞语的成文及作者情况比较复杂,且颇受争议。下面将分别讨论两种赞语的成书过程以及作者。
夏冬梅肖娇娇
关键词:《列仙传》赞语考论成书过程
川剧“梁祝戏”的生成与演变
2019年
“梁祝”故事在清末进入川剧表演,留存下许多剧本,既有全本,也有折子戏。折子戏以《送行》《骂媒》《祝庄访友》为多,剧本的刊刻地点集中在四川地区,这与川剧的地域性有关。相较其他剧种,川剧“梁祝戏”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语言的本地化和世俗化,人物设置的变动,故事情节的变化等。此外,“梁祝”故事也在川剧内部流动和变化,包括语言由世俗到文雅,场次的精简、结局的变迁以及经典情节的安排等。探讨“梁祝”故事在各剧种间的差异及其演变,对当下川剧“梁祝戏”的改编和演出都有启发意义。
肖娇娇
关键词:《柳荫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