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心蓉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杂剧
  • 2篇人生悲剧
  • 2篇散曲
  • 2篇审美
  • 2篇马致远杂剧
  • 2篇汉宫秋
  • 2篇悲剧
  • 2篇《汉宫秋》
  • 1篇丹道
  • 1篇帝王
  • 1篇对立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结构
  • 1篇心态
  • 1篇性解放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色
  • 1篇元朝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学院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聂心蓉
  • 5篇谢真元
  • 1篇郑传寅

传媒

  • 2篇长江学术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 1篇写作(中)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独特叙述视角观照下的人生悲剧——《汉宫秋》悲剧艺术新探被引量:1
2007年
聂心蓉
关键词:人生悲剧汉宫秋汉元帝权力体制
关、马剧作之比较研究
2005年
关汉卿、马致远剧作风格迥异,在人物塑造、美学取向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关剧塑造了很多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拯救自己的“行动的人”,而马剧中更多的是软弱无力的“无行动能力的人”;关剧是一种道德化陈述,而马剧是一种审美性观照。这些不同根源于关、马市井与山林的不同精神文化土壤。
谢真元聂心蓉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
阐释学视野的花木兰与女性解放的维度被引量:10
2002年
本文选择了明末清初、晚清、五四、抗战至解放、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等历史发展中新思潮涌动、改良、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围绕花木兰原型的理解阐释来展开论述。注目女性自我独立意识和两性冲突 ,就花木兰历史评价中出现的两种声音显扬赞颂和怀疑针贬进行具体的历史文化分析 ,从而完整展示了中国妇女解放进程中走过的由类向个人的奋斗历程 ,并预示她将最终走向完美的“
聂心蓉谢真元
关键词:历史评价女性自我意识阐释学妇女解放
论刘秉忠及其散曲
2002年
元初散曲家刘秉忠,无论是其为数不多的散曲作品还是集众多身份于一身的独特人生形态,都有耐人寻味,引人探究之处。本文从其人生遭际、人格心态诸方面探讨其散曲的内容及其审美趣味,从而全面展示其曲、其人的风貌。
谢真元聂心蓉
关键词:散曲审美人格心态元朝文学创作
马致远杂剧研究
该论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考察前期作品的深层结构及成因.前期文本的深层结构是绝境中个人和世道的对立.后者是一只无形的手,造成前者的不幸和困境;前者在后者编织的罗网与绝境中苦苦挣扎.个人的弱小单薄与世道的强悍庞大形成鲜明的力...
聂心蓉
关键词:马致远杂剧心理结构
文献传递
论宗教剧《香山记》的柔性叙事策略
2009年
本文分析了柔性叙事策略在《香山记》中的两种表现形式。采用柔性叙事,《香山记》形成了特别的文本组织结构,弱化了妙善的宗教圣徒色彩,突出其孝道和儿女真情,满足了宗教宗族和女性的不同演剧需要,是晚明宗教文化景观的投影。
聂心蓉
关键词:晚明
从“昭君怨”到“帝王悲”——《汉宫秋》对忠奸之争模式的借用与升华被引量:3
2006年
《汉宫秋》借助于人们一般用昭君之“怨”来解读“昭君和番”故事的接受心理,采用惯见的忠奸之争模式来结构全剧。通过转移角色视界,将叙事焦点集中到对汉元帝契约型心态的敞亮和心灵深度的发掘上,使《汉宫秋》超越了一般的忠臣悲剧而成为一部真正的人生悲剧。
聂心蓉
关键词:人生悲剧
绝境中个人与世道的对立——马致远前期杂剧的深层结构被引量:1
2006年
马致远前期作品中存在着一种深层结构,即绝境中个人与世道的对立。后者是一只无形的手,造成前者的不幸和困境;前者在后者编织的罗网中苦苦挣扎。个人的弱小单薄与世道的强悍庞大形成鲜明的力量对比,使个人感受到自己正受到世道(剧中人所谓的命运)的奴役和挤压却不能自拔,因此渲泄痛苦和怨恨成为剧作最动人的力量。又因为每个人都只希望在世道内获救,所以他们的反抗注定是一种无用的努力。
谢真元聂心蓉
关键词:马致远杂剧
刘秉忠散曲的价值呈现
2002年
文章在分析刘秉忠现存小令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从其中体现出来的主题、审美范式的变化等方面,具体评述了他的散曲创作在散曲发展正确道路上的开创之功。
谢真元聂心蓉
关键词:散曲创作艺术特色审美范式
问题反省与理论自觉——读吴光正《八仙故事系统考论——内丹道宗教神话的建构及其流变》
2011年
当前,制约着文艺批评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是,西方文艺理论笼罩下的中国文艺批评如何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批评话语和批评范式,从而为学科发展带来新的资源,注入新的活力。作为本土特色批评的个案研究,吴光正先生的《八仙故事系统考论——内丹道宗教神话的建构及其流变》(中华书局2006年版)一书从方法和途径上对此作出了思考和回答。
郑传寅聂心蓉
关键词:宗教神话内丹道考论故事八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