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血吸虫
  • 9篇吸虫
  • 8篇日本血吸虫
  • 4篇血吸虫病
  • 4篇吸虫病
  • 4篇免疫
  • 4篇虫病
  • 3篇信号蛋白14...
  • 3篇内酰胺酶
  • 3篇免疫诊断
  • 3篇抗原
  • 2篇蛋白
  • 2篇疫苗
  • 2篇重组日本血吸...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分子疫苗
  • 2篇产超广谱Β-...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池州市人民医...
  • 3篇教育部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15篇罗飞
  • 9篇罗庆礼
  • 8篇沈继龙
  • 7篇郑美娟
  • 6篇李敏
  • 6篇王志成
  • 4篇王细宏
  • 3篇李丛磊
  • 3篇储德勇
  • 2篇胡义忠
  • 2篇徐元宏
  • 1篇鲍瑜
  • 1篇袁小松
  • 1篇吴强
  • 1篇余轶婧
  • 1篇汪学龙
  • 1篇陈靖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虫卵阶段的定位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在虫卵阶段的表达、定位和重组蛋白(rSj26GST)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分别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j26GST基因在虫卵阶段的转录和翻译;同时用兔肝做免疫组化观察Sj26GST在虫卵内的分布。利用纯化的rSj26GST和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RT-PCR从血吸虫虫卵中扩增670bp的基因片断,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虫卵阶段Sj26GST的表达;同时免疫组化显示Sj26GST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两边的侧腺。rSj26GST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92%、80%和0;用SEA检测以上标本,阳性率分别为96%、84%和2%。结论Sj26GST是SEA的主要组分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体;rSj26GST为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实用价值。
王志成徐元宏汪学龙李敏罗飞郑美娟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血吸虫
重组日本血吸虫26ku谷光苷肽-硫-转移酶(SjGST)及信号蛋白rSj14-3-3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和保护性免疫中的应用
目的:从pET28a/rSjGST重组质粒中诱导表达rSjGST,过柱纯化。制备针对rSjGST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获得其单克隆抗体(McAb),观察重组抗原26ku SjGST及其McAb用于血吸虫病诊断价值。 ...
罗飞
关键词:循环抗原日本血吸虫分子疫苗保护性免疫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在虫卵的定位及其免疫诊断价值初探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虫卵内的定位和重组Sj14-3-3(rSj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j14-3-3基因在虫卵期的转录水平;兔肝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源性Sj14-3-3在虫卵内的分布和表达丰度。利用纯化的rSj14-3-3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RT-PCR从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中检出760 bp左右的基因片断;免疫组化显示Sj14-3-3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的体壁和两边的侧腺。检测急性、慢性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rSj14-3-3抗原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78.9%、0.0%;上述标本中抗SE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4%、88.9%和2.5%。结论用ELISA检测抗SEA抗体和rSj14-3-3抗体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Sj14-3-3在成熟虫卵阶段高表达,可能是SEA的主要组分,具有实用价值。
王志成徐元宏罗飞李敏郑美娟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虫卵免疫诊断
池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布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池州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pn)质粒编码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152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规定的ESBLs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本地区ESBLs的发生率,并通过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及核酸电泳分析上述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地区17.1%的大肠埃希菌27.7%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其中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编码TEM型,SHV型和非TEM,SHV型基因的百分率分别为:65.4%,26.9%,7.7%,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20%,40%,40%。结论本地区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且其耐药表型也不尽相同。临床上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经刻不容缓。
王细宏罗飞陈靖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
miRNA-1260b、miRNA-182-5p及CEA、CA199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miRNA-1260b、miRNA-182-5p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水平及其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60例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选择本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正常人群40例为对照组。采集正常和结直肠癌组术前空腹外周静脉血,术中收集患者切除病灶和癌旁组织标本;检测两组血清及组织中miRNA-1260b、miRNA-182-5p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值分析miRNA-1260b、miRNA-182-5p、CEA、CA199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及血清中miRNA-1260b、miRNA-182-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癌旁正常组织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NA-1260b、miRNA-182-5p及CEA、CA199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719、0.736、0.854、0.817;四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9,明显高于任意单个指标诊断。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miRNA-1260b、miRNA-182-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值均大于0.7,其两者联合CEA、CA199诊断价值更高,有望成为诊断直肠癌的潜在特异性标志物。
汪淑映罗飞鲍瑜
关键词: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
安徽池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PCR技术扩增池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SA)mecA基因,同时分析其耐药性并探讨两者的关联。方法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7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西门子Microscan-walkway 96plus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常规药敏检测,计算耐药率;采用苯唑西林MIC法、头孢西丁MIC法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同时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ec A基因,用凝胶成像仪观察结果。结果 7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苯唑西林MIC法阳性33株,头孢西丁MIC法36株,mecA基因扩增阳性36株,MRSA检出率为45.57%(扩增法);发现3株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mecA(+)与mecA(–)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耐药菌株,但对青霉素都高度耐药,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SA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等耐药率均低于MRSA,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池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已较为常见,其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mecA基因,PCR扩增阳性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阴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出现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OS-MRSA)。
罗飞胡义忠罗庆礼
关键词:MEC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
芍药苷对小鼠巨噬细胞产生TGF-β1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研磨法制备SEA,分别加入含有小鼠PMs的培养板、培养瓶及培养皿中,培养24h,ELISA法测定TGF-β1含量,RT-PCR检测PMs内TGF-β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Ms内TGF-β1蛋白的表达;在含PMs的培养瓶和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mg/LSEA5ml,培养12h,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AE(0、7.5、15、30、60及120mg/L),继续培养12h和24h。RT-PCR与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PAE对SEA刺激的PMs内TGF-β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10mg/L的SEA可明显刺激PMs产生TGF-β1(235.86±3.43ng/L),PAE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GF-β1mRNA的表达(r=-0.827,P<0.01)和TGF-β1蛋白的表达(r=-0.952,P<0.01)。结论PAE能抑制SEA刺激的PMs产生TGF-β1。
储德勇李丛磊李静罗飞郑美娟吴强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芍药苷日本血吸虫转化生长因子Β1巨噬细胞
HPV、TCT及活检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1
2019年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及住院,行宫颈癌初次筛查的2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入选的248例患者均行HPV-DNA检测、TCT检测,对检测阳性及临床诊断疑似宫颈病变者(170例)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并以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HPV-DNA检测、TCT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HPV-DNA检测阳性患者161例,均出现1种或1种以上的HPV病毒感染,HP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64.92%(161/248);(2)TCT检测显示正常细胞或良性炎症改变200例(80.65%),阳性患者48例,其中ASCUS 20例(8.06%)、LSIL 15例(6.05%)、HSIL 10例(4.03%)、SCC 3例(1.21%), TCT检测总阳性率为19.35%(48/248);(3)170例患者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结果显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症患者107例(62.94%),CINⅠ级以上的患者63例(30.06%),其中CINⅠ13例(7.65%),CINⅡ24例(14.12%),CINⅢ23例(13.53%),SCC 3例(1.76%);(4)HPV+TCT联合检测对严重宫颈病变(CINⅢ以上)的筛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5)HPV+TCT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最高(100%),所有指标中至少一项为阳性;HPV单独检测灵敏度85.71%,漏诊率14.29%;TCT单独检测灵敏度76.19%,漏诊率23.81%;HPV+TCT联合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HPV单独检测与TCT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2,17.027,P<0.05)。结论采用HPV、TCT及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具重要应用价值,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筛查,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灵敏度,降低临床漏诊率,指导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孙斯媛罗飞胡义忠包书平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宫颈病变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在毕赤酵母菌中的分泌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在毕赤酵母菌(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中表达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并与原核表达rSj14-3-3比较其抗原性。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rSj14-3-3为模板,PCR扩增Sj14-3-3基因,将特异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DNA序列分析后,亚克隆目的片段Sj14-3-3至酵母菌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B。测序正确后,重组质粒经电转化转染至毕赤酵母菌X-33菌株,经抗生素Zeocin筛选得到高拷贝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取诱导上清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用间接ELISA法比较毕赤酵母菌表达的rSj14-3-3和原核表达rSj14-3-3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目的基因已在酵母菌基因组中得到整合,PCR扩增得到约1 300 bp的片段。经甲醇诱导,Sj14-3-3表达并分泌到培养上清中。表达产物经SDS-PAGE测定为Mr 35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r 35 000蛋白可被Sj14-3-3单克隆抗体识别,表明该真核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反应性。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检测36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rSj14-3-3抗体,阳性率为81%。与12份华支睪吸虫感染者血清未见交叉反应,32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反应率为9.3%。以原核表达的rSj14-3-3为抗原,间接ELISA检测,36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rSj14-3-3,抗体阳性率为88.9%;与12份华支睪吸虫感染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7%,32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反应率为12.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毕赤酵母菌中成功表达了Sj14-3-3,培养上清中产物丰度较高,且免疫反应性良好。
郑美娟李敏王志成罗飞罗庆礼储德勇李丛磊沈继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毕赤酵母菌真核表达
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单克隆抗体在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重组抗原26 ku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血吸虫患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已纯化的重组SjGST抗原免疫近交系(BALB/c)小鼠,数周后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化,扩大培养制备针对重组SjGST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亲和层析法纯化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蛋白26 ku SjGST,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符的蛋白条带。成功获得能够长期分泌抗重组SjGST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与蛋白质印迹试验均显示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重组SjGST抗体。ELISA检测患者血清结果表明,26 ku SjGST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90.6%,26 ku SjGST抗体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检测的阳性率为59.4%。结论该重组蛋白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26 ku SjGST抗体对循环抗原的检测可作为抗体检测的有效补充。
王细宏罗飞沈继龙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日本血吸虫免疫学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