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震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上颌
  • 4篇上颌窦
  • 2篇粘膜
  • 2篇上颌窦提升
  • 2篇锥形束CT
  • 1篇导杆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新骨
  • 1篇新骨形成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种植
  • 1篇一体化
  • 1篇义齿
  • 1篇义齿修复
  • 1篇印模
  • 1篇上颌骨
  • 1篇上颌前牙

机构

  • 8篇广东省口腔医...

作者

  • 8篇罗震
  • 8篇黄建生
  • 6篇连珊
  • 6篇卿玲
  • 4篇徐平平
  • 2篇谢宇
  • 1篇王险峰
  • 1篇刘琼
  • 1篇徐迅

传媒

  • 2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锥形束CT的上颌窦解剖结构的线性测量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对上颌窦解剖结构的线性测量,为上颌窦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和术前指导依据。方法:收集进行头颅锥形束CT检查的影像学数据,观察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测量骨分隔的高度及其与腭中缝的夹角、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距离和内外径宽度。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检查者人数为对象,有32.59%发现上颌窦骨分隔;以上颌窦数为对象,有22.73%上颌窦发现骨分隔;骨分隔的高度平均为(5.91±3.01)mm,骨分隔与腭中缝的平均夹角为(67.07±16.00)度。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距离右侧平均为34.41mm±4.41mm;左侧平均为34.40mm±4.71mm;右侧上颌窦内外径宽度平均为16.44mm±5.11mm;左侧平均为16.64±4.87mm。
卿玲黄建生刘琼戚娟娟连珊罗震王险峰
关键词:上颌窦锥形束CT近远中径
上颌窦粘膜穿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上颌窦粘膜的弹性潜力可以说是上颌窦提升术的基础,只有剥离并抬高上颌窦粘膜后才能为我们提供骨增量必要的空间,因此上颌窦粘膜在上颌窦提升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上颌窦粘膜相对来说较为菲薄,在上颌窦提升术中容易发生穿孔,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上颌窦粘膜的生物学基础,粘膜穿孔分类及修复方案以及种植体成功率予以综述。
罗震黄建生
关键词:上颌窦提升术
一种空间维持装置应用于上颌窦骨增量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一种空间维持装置进行上颌窦骨增量术后新骨形成情况,并探究上颌窦黏膜穿孔对该技术的影响。方法采用纯钛制作上颌窦黏膜提升空间维持装置,3只比格犬拔除上颌后牙构建上颌后牙缺失上颌窦区骨量不足的动物模型,自然愈合3个月后行双侧的上颌窦黏膜提升,随机选取一侧在黏膜完整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对侧在黏膜穿孔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3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制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空间维持装置内部可见新骨呈帽状凸起,与提升空间的形态相适应,但尚未充满整个提升的空间,窦底骨与新骨之间界限明显,新骨为未成熟的编织骨,疏松排列的骨小梁交错成网,骨小梁内可见软骨陷窝分布;无骨粉充填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在黏膜完整、穿孔后新骨面积分别为(8.17±5.63)mm2,(9.92±4.65)mm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利用空间维持装置进行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可以诱导新骨形成,且较小的黏膜穿孔对其没有影响,具体新骨形成机制仍有待探索。
罗震卿玲连珊甘泽坤徐平平黄建生
关键词:新骨形成比格犬
一种在种植义齿修复时确保准确转移种植体关系的辅助工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种植义齿修复时确保准确转移种植体关系的辅助工具,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导杆,支架的中心设有穿透设置的镂空结构,导杆滑设在所述支架的镂空结构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刚性的支架连接转移体,使得...
黄建生徐平平罗震甘泽坤卿玲连珊谢宇
文献传递
成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成人上颌前牙区的牙槽骨解剖形态,为该区种植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出148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测量上前牙区牙槽嵴顶根方2 mm、牙根中点及根尖部的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嵴顶根方2 mm处、根中部、根尖部的牙槽骨厚度分别为1.01±0.37、0.77±0.29和(1.57±0.65)mm;上颌侧切牙分别为1.06±0.40、0.62±0.37和(1.46±0.64)mm;上颌尖牙分别为1.12±0.47、0.66±0.30和(1.50±0.70)mm;97.47%的牙根偏向唇侧骨皮质。结论成人上颌前牙区唇腭侧骨壁厚度存在差异,唇侧骨板较为薄弱;牙根位置多偏向唇侧骨皮质。
甘泽坤罗震徐迅黄建生徐怡馨
关键词:上颌前牙牙种植锥形束CT
牙槽嵴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经位点保存方法处理过的拔牙窝与自然愈合位点相比其牙槽骨骨量在组织形态计量学上的变化。方法:拔除6只Beagle犬双侧下颌第二、第三及第四前磨牙(Pm2、Pm3、Pm4),随机分成3组:自然愈合组(T1),Bio-Oss Collagen组(T2),即刻种植联合Bio-Oss骨粉组(T3)。6个月后处死Beagle犬,切取样本,制作硬组织磨片,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形态学测量。结果:所有实验位点颊侧牙槽嵴都发生明显的吸收。对于颊舌侧牙槽嵴顶吸收的相对高度值而言,T3与T1、T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1与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颊舌侧骨壁的水平宽度值而言,在距舌侧牙槽嵴顶以下3、4 mm的位置,T1与T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2),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距舌侧牙槽嵴顶以下5 mm的位置,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这两种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都不能完全保存拔牙窝原有的骨量。即刻种植联合Bio-Oss骨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牙槽嵴吸收的量,而充填Bio-Oss骨胶原效果欠佳。
连珊卿玲谢宇罗震黄建生
关键词:BIO-OSSCOLLAGEN骨吸收
一种适用于Bicon塑料基台取出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Bicon塑料基台取出的工具,包括手柄、工作端以及连接在所述手柄和所述工作端之间的可使所述手柄与所述工作端之间呈V形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的手柄、连接部和工作端一体化连接,所述工作端的末端为凹面。本...
黄建生徐平平罗震卿玲连珊
文献传递
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包括固定在上颌骨前外侧壁上的钛板以及用以提升上颌窦提升术中剥离的上颌窦粘膜的突柱,所述突柱固定在所述钛板上与所述钛板构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不需要植...
黄建生徐平平罗震卿玲连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