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元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颅骨
  • 3篇法医
  • 3篇法医人类学
  • 2篇性别判别
  • 2篇软组织
  • 2篇汉族
  • 1篇刑事
  • 1篇刑事技术
  • 1篇性别判定
  • 1篇眼睛
  • 1篇眼眶
  • 1篇照片
  • 1篇中国汉族
  • 1篇人颅骨
  • 1篇三维建模
  • 1篇筛窦
  • 1篇数据库
  • 1篇数字模型
  • 1篇特征点
  • 1篇体质人类学

机构

  • 8篇公安部物证鉴...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8篇纪元
  • 4篇税午阳
  • 4篇周明全
  • 2篇闵建雄
  • 2篇邓擎琼
  • 2篇张继宗
  • 2篇殷荣超
  • 1篇吴秀杰
  • 1篇田雪梅
  • 1篇孙洪涛
  • 1篇周颖
  • 1篇仲召峰
  • 1篇舒永康
  • 1篇杜国光

传媒

  • 4篇刑事技术
  • 2篇人类学学报
  • 2篇中国法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1
  • 2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用髋臼直径与耻骨长比值加坐骨长进行性别判别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通过对已知性别的190副中国汉族成人干燥髋骨的耻骨长、坐骨长、髋臼直径等值进行观测、统计研究,发现该三项指标男、女性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单独使用该三项指标进行性别判别的准确率分别为62.11%、72.63%及84.21%。本研究建立了中国汉族成人利用髋骨髋臼直径/耻骨长加坐骨长进行性别判别的方程式,其性别判定的准确率可达88.95%,为中国汉族成人利用髋骨进行性别判别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田雪梅舒永康孙洪涛纪元
关键词:坐骨髋臼耻骨性别判别性别判定
全文增补中
中国汉族人颅骨数字模型的性别判别方法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利用步进Fisher法建立多元性别判别函数,对西安地区成年人颅骨进行性别判别。方法从颅面数据库中选择西安地区133个(73男,60女)三维颅骨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并统计颅骨的12项几何测量指标和2项角度测量指标,利用步进Fisher方法建立多元性别判别函数,并对方程进行回代检验。结果男性的12项几何测量指标均值大于女性,女性的2项角度测量指标均值大于男性,除2项指标(X7和X14)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由4项指标建立的判别方程,判别率男性为87.5%,女性为86.67%。结论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实现完整颅骨和无下颌的颅骨的性别判别。
税午阳殷荣超周明全纪元
关键词:法医人类学性别判别
汉族成年女性眼眶与眼睛形态特征相关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通过对我国汉族成年女性头面部X线正位片76例,侧位片32例以及人像照片56例中眼眶与眼睛的形态学特征的测量统计研究,分析提出了眉毛与眼眶、眼外角点与眶外缘、眼内角点与眶内缘、筛窦壁及骨鼻腔等的位置关系及分型特点,并对眼眶指数、眼裂指数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部分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纪元闵建雄
关键词:眼眶成年女性汉族眼睛侧位片筛窦
全文增补中
利用颅骨进行种族鉴定1例
2009年
仲召峰张继宗纪元
关键词:颅骨法医人类学
颅面复原技术在体质人类学中的应用
2021年
面貌是人类最重要的特征,其形态受到颅骨几何形态、面部软组织分布以及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其面部软组织大多已经消失,如何根据颅面形态关系推测古人类颅骨的生前面貌已成为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手工颅面复原是由人类学家和艺术家使用雕塑技艺在颅骨上用可塑物质生成其生前面貌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采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颅面复原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科学、体质人类学、法医人类学交叉研究的前沿技术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对手工颅面复原技术、计算机颅面复原技术和颅面复原结果评价方法作简要综述,并对颅面复原技术在体质人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税午阳邓擎琼吴秀杰纪元李小群周明全
关键词:颅面软组织
颅骨三维模型制作和数据库的构建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采用激光扫描深度图像法和CT影像法,制作颅骨模型,并建立无身源颅骨模型数据库。方法收集各省(区)送检的59例无身源颅骨样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颅骨深度图像的采集;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颅骨断层影像数据的采集。分别经处理后建立颅骨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数字颅骨模型的实体复制。建立具有颅骨信息查询和三维模型显示的无身源颅骨模型数据库。结果采用深度图像法可以获得颅骨的外表面模型,且通过调整扫描仪的参数使细节特征更清晰。采用CT断层影像法可以重建颅骨的内、外部结构,且对于牙齿具有更好的重建结果。建立数据库并将59例无身源颅骨样本信息和三维模型纳入数据库。结论三维建模和3D打印技术可实现对颅骨的重建和模型复制。无身源颅骨数据库的构建,可实现存储和管理颅骨样本的各类信息和三维数据,有助于查询和信息共享,对法医学实践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税午阳周明全杜国光纪元邓擎琼周颖
关键词:法医人类学数据库三维建模颅骨
面像照片比对鉴定2例被引量:3
2001年
张继宗纪元闵建雄
关键词:刑事技术
面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及其在面貌复原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软组织厚度作为颅骨面貌复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借助计算机技术对西安地区132例成年人颅面数据样本开展软组织测量、分析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分析特征点处软组织厚度和面部软组织分布图,发现面部软组织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额头区域软组织厚度薄且样本间差异小,脸颊区域软组织厚且样本间差异大;2)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男性软组织厚度的均值,发现20-30岁阶段软组织厚度均值最小,50-60岁阶段软组织厚度均值其次,30-40岁阶段软组织厚度均值最大,但30-40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的软组织厚度近似;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女性软组织厚度的均值,发现20-30岁阶段软组织厚度均值最小,30-40岁阶段软组织厚度均值其次,40-50岁阶段的软组织厚度均值最大;3)特征点处软组织厚度标准差可以反映面貌体态的差异,因此根据10个脸颊特征点的软组织厚度均值和标准差实现面貌体态分类;4)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体态对应的软组织平均厚度,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给定颅骨的三维面貌复原,复原结果相比于传统手工复原的结果更加科学。
税午阳周明全纪元殷荣超
关键词:颅骨特征点软组织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