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秀梅

作品数:19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植物
  • 6篇水稻
  • 5篇胁迫
  • 5篇红树
  • 4篇盐胁迫
  • 4篇耐盐
  • 3篇幼苗
  • 3篇转基因
  • 3篇红树植物
  • 3篇大豆
  • 2篇叶枯病
  • 2篇幼苗生长
  • 2篇植物表达
  • 2篇苗生长
  • 2篇耐盐机理
  • 2篇耐盐性
  • 2篇枯病
  • 2篇基因CDNA
  • 2篇基因分

机构

  • 18篇海南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18篇符秀梅
  • 17篇陈银华
  • 10篇朱红林
  • 8篇吴辉
  • 7篇李小靖
  • 5篇谢俊
  • 4篇夏幽泉
  • 4篇肖晓蓉
  • 4篇沙爱华
  • 4篇黎秀琼
  • 3篇林道哲
  • 3篇汪德锋
  • 3篇陈艳
  • 2篇周新安
  • 2篇罗红丽
  • 2篇单志慧
  • 2篇韩淑梅
  • 2篇肖文芳
  • 2篇庞金环
  • 2篇周秀

传媒

  • 5篇热带生物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OsMAPK17-1基因的分离及转基因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OsMAPK17-1作为一种MAP激酶,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且对病原菌的侵染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为研究水稻OsMAPK17-1基因的功能,通过RT-PCR方法分离OsMAPK17-1基因全长cDNA,分别构建过表达与RNAi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PCR检测具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结果表明:OsMAPK17-1基因及RNAi片段均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利用PCR和RT-PCR的方法对转基因后代进行筛选,获得过表达和RNAi转基因纯系各1个,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RNAi株系在干旱处理下比对照更有利于根的生长,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sMAPK17-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肖文芳陈艳汪德锋符秀梅肖晓蓉黎秀琼庞金环陈银华
关键词:水稻RNAI载体
番茄ACC氧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三种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4
2009年
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CC氧化酶是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通过反义基因工程调控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进而起到调控乙烯的生成是乙烯研究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获得番茄ACC氧化酶基因cDNA序列1 018 bp,构建该基因的正义、反义、RNA i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法导入农杆菌LBA4404中。
符秀梅朱红林周秀李小靖陈银华
关键词:番茄CDNA表达载体构建
转录调控基因GmLEC1的cDNA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4
2009年
以高油大豆中豆32开花后30 d的种子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LEC1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序列法从大豆种子中分离了大小为850 bp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拟南芥中已克隆的脂肪酸合成基因高度同源,包含完整的读码框,采用酶切连接和gateway技术构建了该基因的超量表达和RNAi植物表达载体。为借助农杆菌介导法将LEC1基因转化到大豆再生植株中,对分离的LEC1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朱红林沙爱华符秀梅李小靖陈银华单志慧邱德珍周新安
关键词:基因克隆大豆
水稻OsCERK2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初步分析
2013年
以水稻粳稻品种日本晴为研究材料,利用拟南芥CERK1的蛋白质序列检索,在水稻基因组候选了与拟南芥CERK1同源的水稻基因OsCERK2,通过RT-PCR分离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sCERK2是一种含有信号肽的质膜蛋白,胞外结构域含有LsyM基序,激酶结构域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构建了由35S启动子驱动该基因的过表达遗传转化载体和由玉米的泛素基因的启动子驱动的RNA干涉(RNAi)的遗传转化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OsCERK2基因导入水稻,得到T0代转基因植株。对T0代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和半定量RT-PCR检测,获得了OsCERK2有效表达的转基因植株。
汪德锋陈艳肖文芳符秀梅肖晓蓉黎秀琼庞金环陈银华
关键词:基因分离RT-PCR
角果木根系盐胁迫的防御机理被引量:5
2013年
以强耐盐性红树植物角果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150,300,450mmol·L-1)对角果木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角果木根部的SOD,POD,ASA,MDA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角果木在适应盐环境的过程中有新的蛋白产生,在盐胁迫早期(≤9h)MDA含量急剧上升,这种信号诱导了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启动,使角果木根部抗氧化酶类及抗氧化物质均有所增加,说明角果木盐胁迫下通过启动抗氧化酶类、抗氧化物质以清除活性氧对根部的损伤,而后开始适应外界盐环境。
臧剑符秀梅王鹤鸣林道哲吴辉陈健妙陈银华
关键词:红树盐胁迫抗氧化系统
盐胁迫下红树植物-角果木耐盐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
红树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挺水植物,长期生长于高盐生境使红树植物具有一套独特的耐盐机制。本研究以红树科植物角果木(Ceriopstagal(Perr.)C.B.Rob.)为研究对象,从根的显微结构、生理变化...
符秀梅
关键词:盐胁迫耐盐机理
海南海桑耐盐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功能分析
陈银华符文英汤华夏幽泉朱红林符秀梅吴辉
该项目通过差异筛选方法,构建了红树植物盐胁迫下基因表达谱,从基因组水平上识别了一批受盐胁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耐盐相关的基因,这些新基因可用于耐盐的分子机理研究,这是首次报道的关于红树植物的盐应答基因表达谱。通过杂交、测序...
关键词:
关键词:红树植物基因表达谱分子育种耐盐机理
转录调控基因GmLEC1转化大豆及转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以高油大豆"中豆30"开花后30 d的发育种子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LEC1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序列法从大豆种子中分离了大小为850 bp的cDNA片段;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RNAi表达载体pHGlec;分别利用大豆子叶节和胚尖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抗性芽获得率,PCR检测阳性率为指标,对转化系统进行优化。确定了6.0 mg.L-1的6-BA为胚尖转化法最佳激素配比;经PCR鉴定,优化后的胚尖转化法阳性苗获得率为7.58%,子叶节转化法转化率为1.86%。
朱红林沙爱华符秀梅陈银华单志慧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子叶节
大豆GmPic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2012年
对光敏感型大豆品种"中豆24"进行长日、短日和自然光3种光周期处理,采用cDNA-AFLP的方法筛选差异片段,并进一步通过RACE技术分离了该基因。该基因全长983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8个氨基酸,在遗传关系上与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高度同源。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光周期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表达,短日照抑制其表达,而长日照则增强其表达。因此,大豆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可能是作为一种负调控因子参与大豆光周期反应。对大豆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研究能为进一步阐明大豆光周期反应分子机理打下基础。
吴辉符秀梅张巧玲郭倩丽陈银华沙爱华
关键词:大豆光周期
cDNA-AFLP法筛选红树植物盐应答基因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分析红树植物盐胁迫下基因表达谱,分离识别耐盐相关基因。【方法】分别对红树植物-秋茄进行海水和淡水处理。分时提取总RNA进行等量混合,获得两种不同处理的样品池。采用cDNA-AFLP技术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256对引物组合共筛选了约15 000个cDNA片段,获得差异片段61个。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分为2类,即海水处理诱导上升和下调表达,其中上升表达的基因片段为36个,下调表达的基因片段为25个;其中38个可视为已知基因。按照其功能分类可分为8大类:基础代谢、跨膜蛋白、信号转导、蛋白质代谢、转录因子、细胞骨架、抗病蛋白、假想蛋白,而其中又以基础代谢相关基因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构建了红树植物-秋茄在盐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从基因组水平上识别了一批受盐胁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耐盐相关的基因,这些新基因可用于耐盐的分子机理研究。
陈银华韩淑梅沙爱华朱红林范吉星谢俊符秀梅李小靖
关键词:红树耐盐性基因分离CDNA-AFL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