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仕俊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前列腺
  • 6篇前列腺癌
  • 6篇腺癌
  • 3篇活检
  • 3篇穿刺
  • 2篇行为疗法
  • 2篇早泄
  • 2篇前列腺癌细胞
  • 2篇前列腺穿刺
  • 2篇前列腺肿瘤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腺癌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疗法
  • 2篇会阴
  • 2篇基因
  • 2篇癌细胞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童仕俊
  • 8篇丁强
  • 7篇张元芳
  • 6篇姜昊文
  • 3篇蔡叶华
  • 3篇关明
  • 3篇刘本春
  • 2篇杜俊华
  • 2篇杨宝年
  • 2篇熊祖泉
  • 1篇徐罡
  • 1篇王怡
  • 1篇于德新
  • 1篇龚健
  • 1篇孙耀飞
  • 1篇吴亦硕
  • 1篇郑捷
  • 1篇陈波
  • 1篇孙剑良
  • 1篇徐可

传媒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抑郁药物配合行为疗法治疗早泄的对照研究
2002年
刘本春徐可童仕俊徐罡丁强张元芳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行为疗法早泄
PEDF肽段44-mer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分化作用的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肽段44-mer(57-101)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a)细胞PC-3发生神经内分泌分化(NED),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机理。方法体外合成44-mer并对PC-3的生长进行干预,以采用不同浓度44-mer诱导作为实验组,未用44-mer诱导作为对照组。从形态、标志物两方面证实部分细胞发生NED;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实验组腹腔注射44-mer,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检测嗜铬粒素A(ChrA)的表达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并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结果实验组PC-3中发生NED形态学改变的细胞所占的比率为18.65%±1.26%,明显高于对照组(3.62%±0.44%)(P<0.01);1、10、100 nmol/L44-mer分别诱导PC-3 3 d后培养液中的ChrA水平分别为(168.97±5.36)、(263.95±5.30)、(325.24±5.74)ng/mL,均高于对照组[(115.97±2.16)ng/mL](P均<0.01);免疫印迹法显示实验组PC-3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hrA的表达升高;实验组G0/G1期的细胞占79.24%±3.24%,明显高于对照组(65.18%±4.53%)(P<0.05);1、10、100 nmol/L44-mer诱导PC-3 6 d后WST-1实验的吸光度值分别为2.05±0.07、1.98±0.06、1.78±0.09,均低于对照组(2.54±0.08,P均<0.01)。与对照组肿瘤体积[(574.70±63.78)mm3]相比,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222.21±49.51)mm3](P<0.01),且标本中ChrA表达上升。结论 44-mer诱导PC-3发生NED,并抑制其在体内外的增殖。
孙耀飞方祖军关明郑捷童仕俊孙传玉
关键词: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肽段
前列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2002年
童仕俊张元芳
关键词: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方法 将 43例门诊早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甲组 2 1例患者每次性交时采用动 -停 -动行为疗法 ,即同房前充分性爱抚 ,阴茎全部进入阴道后由不动至缓动至小幅度旋动 ,待女方将达高潮期时做抽动动作。乙组 2 2例患者除应用行为疗法外 ,同时口服盐酸氟西汀 2 5mg ,每晚 1次 ,连用 4周。治疗第 6周门诊随访 ,采用SCL - 90问卷评价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性交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性交持续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总体性交满意度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结论 盐酸氟西汀是治疗早泄的有效药物 ,配合行为疗法可提高其疗效。
刘本春徐可童仕俊徐罡丁强张元芳
关键词:早泄盐酸氟西汀疗效性功能障碍行为疗法
DMBT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显著下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受甲基化调节的基因,检测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可能因去甲基化导致恢复表达的基因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及39例前列腺癌和16例前列腺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以上标本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用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PC-3细胞系中DMBT1(deleted in malignant braintumo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LNCaP细胞系中未见到显著改变。在100%的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DMB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统计分析表明,DMB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cTNM分期及骨转移有关,而与年龄、PSA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 DMBT1有可能成为指导前列腺癌分期及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但DMBT1的调控机制以及DMBT1在细胞生理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杜俊华姜昊文关明童仕俊丁强于德新
关键词:前列腺癌DMBT1基因甲基化
GNMT的表达及调控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PC3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及我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众多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机制主导着这一疾病的进程。Sreekumar等通过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发现肌氨酸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它在前列腺癌尤其是侵袭性前列腺癌...
童仕俊
关键词:前列腺癌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提高脐尿管癌诊断和治疗水平 ,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总结 3例脐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 ,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膀胱顶部肿块 ,行部分膀胱切除术 ,1例复发后行Bricker术。随访为 2例分别无瘤生存 5 3个月和 2 5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脐尿管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刘本春张元芳王忠丁强陈波童仕俊
关键词:脐尿管癌预后膀胱切除术
前列腺系统活检改良模式的临床研究
我们在参考了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前列腺系统活检的改良模式,即在对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外周带进行系统活检的基础上,增加针对病灶的直接活检.我们旨在通过这一研究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阳性率,并为临床提供...
童仕俊
关键词:前列腺癌活检并发症麻醉
文献传递
前列腺体积调整的PSA衍生物在中国南部人群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前列腺体积调整的PSA衍生物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以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检查。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在我院行经会阴10针前列腺穿刺的374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PSA、前列腺总体积、前列腺内腺体积、前列腺经直肠超声检查结果等指标,并通过计算得出PSA密度(PSAD)、外腺PSA密度(PZPSAD)以及内腺PSA密度(TZPSAD)。根据PSA指标或经直肠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多个亚组进行比较。对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级。结果:在所有374例患者中,164例(43.9%)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136例(36.4%)的PSA≤10μg/L,154例(41.2%)在经直肠超声中发现可疑结节。在各个亚组中,TZPSAD在诊断前列腺癌的能力上均高于PSAD和PZPSAD,并且随着前列腺癌分级的提高,TZPSAD也随之提高。结论:在临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决策过程中,TZPSAD可以作为PSA的一个辅助指标,以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此外,TZPSAD也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一个潜在指标。
杨天张立旻蔡叶华吴亦硕刘晟骅童仕俊熊祖泉丁强姜昊文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
阴囊Paget病的诊断与治疗(附64例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有关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和手术处理原则,提高外科医生对阴囊Paget病 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3年收治的64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平 均年龄68岁,从初发症状到明确诊断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年9个月。除1例采用激光治疗外,其余均采用手术 病灶切除术,术后皮肤结构重建,效果满意。术后局部复发8例,其中与该病相关死亡3例。结论:阴囊Paget病 容易漏诊,发现阴囊、会阴附近部位皮肤出现可疑的湿疹样病变,应尽早行皮肤活检。早期彻底切除病灶能减少 局部复发。
吴正沐丁强张元芳姜昊文童仕俊
关键词:阴囊PAGET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