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薇波

作品数:76 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甲状腺
  • 7篇组织化学
  • 6篇蛋白
  • 6篇双酚
  • 6篇双酚A
  • 6篇嘧啶
  • 6篇硫氧嘧啶
  • 6篇丙硫氧嘧啶
  • 5篇动物
  • 5篇细胞
  • 5篇慢性
  • 5篇活性
  • 5篇过氧化
  • 5篇肝损伤
  • 4篇酶组织
  • 4篇结石
  • 4篇肺损伤
  • 4篇肝组织
  • 3篇胆红素
  • 3篇动物实验

机构

  • 64篇四川大学
  • 7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成都市第六人...
  • 3篇成都军区疾病...
  • 3篇华西医大
  • 2篇华西医大附一...
  • 2篇华西公共卫生...
  • 2篇华西附二院
  • 2篇成都博联医疗...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华西第二附属...

作者

  • 73篇程薇波
  • 17篇王文冬
  • 12篇王晔
  • 12篇吴德生
  • 11篇肖邦良
  • 10篇张素才
  • 10篇商维维
  • 7篇刘玉清
  • 7篇徐培渝
  • 6篇肖路加
  • 6篇孙丁
  • 6篇王宇
  • 6篇张浩
  • 6篇黄芹
  • 5篇王文东
  • 5篇罗建
  • 5篇黄毅娜
  • 4篇李宁
  • 4篇余文三
  • 4篇庞定国

传媒

  • 19篇现代预防医学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环境与职业医...
  • 4篇环境与健康杂...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癌变.畸变....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厌氧菌与需氧菌在色素石成因中的胆道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1991年
胆石症是世界常见病之一,色素石又因其难治和复杂成为此领域研究的重点。对细菌感染在色素石成石中的作用,以前在西方学者分歧较大,近来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改进,发现以往认为无菌胆汁中,往往存在厌氧菌感染。人们对厌氧菌在色素石成石中的作用正予以新的评价。作者利用肖氏胆红素结石兔模型,对厌氧和需氧菌感染在兔胆道组织化学改变与成石的关系上进行前瞻性动态对比研究,探索不同细菌感染在色素石成石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一、动物及模型制作实验选用日本杂交大耳白兔87只,52只雌兔,35只雄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厌氧菌组(Ba-
李宁肖路加付林肖邦良程薇波
关键词:厌氧菌需氧菌
超声雾化石棉纤维悬液致大鼠肺损伤的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用超声雾化石棉悬液建立大鼠石棉肺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体重在180-200 g的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35只(实验组分为7个亚组,分别为1、3天和1、2、4、8、10周亚组,每亚组5只)。将石棉纤维制成石棉纤维悬液,超声雾化让动物吸入,每天雾化吸入2 h,每周吸入7 d,最长染尘10周。以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羟脯氨酸(Hyp)、肺脏指数、肺组织病理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肺脏指数实验初2周内较正常对照组高,而2周以后体重变化增长较正常对照组慢;MDA与SOD变化规律相似,均为先增高后减低,MDA 2周达峰值,而SOD 1周达峰值;Hyp于1周以后逐渐升高。肺组织早期以充血为主,中后期则以慢性炎症为主,随时间延长,纤维化逐渐加重,纤维化呈弥散性,但以血管周围及细支气管周围最为严重。结论采用超声雾化染尘方法可以方便地建立大鼠石棉肺模型。
刘慧杨晨璐程薇波王晔赵雨佳王丹凤
关键词:石棉肺动物模型超声雾化
自主学习驱动教学法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选课学生94人,按学生成绩随机分为2组,即传统教学组(73人)与教学改革组(21人),进行一学期的病理学理论教学;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方法授课;教改组采用自学驱动教学法教学。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以病案分析的形式回答问题四次及撰写读书报告一次,比较两组学生得分情况。结果:教学改革组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分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自主学习驱动式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病理学问题的能力。
王晔程薇波曹莹莹许云屹
关键词:教学改革病理学
免岩冲剂抗Ames实验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对免岩冲剂的抗突变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按卫生部修改的方法进行沙门氏菌/微粒体致突变性试验。结果:在免岩冲剂抑制4 氨基喹啉 N 氧化物(NQNO)对菌株TA10 0的致突变作用的检测中,免岩冲剂剂量在0 5~5 0(g/皿)时,TA10 0的相对回变菌落分别为5 5 4±4 5个/皿、4 2 8±30个/皿和4 2 8±2 8个/皿,与阳性对照934±110个/皿相比,分别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相对回变菌落抑制率分别为4 7 70 %、6 3 2 0 %和6 3 2 5 % ,提示免岩冲剂具有抑制终致突变4 氨基喹啉N 氧化物(NQNO)对菌株TA10 0的致突变作用。结论:免岩冲剂在体外具有抗突变作用。
程薇波李群英
关键词:抗突变
“动物实验技术与方法”的教学思考
2007年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要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生教育落实到实处,首先得从研究生的教学抓起。
程薇波王晔商维维
关键词:教学思考
PCNA在PTU致大鼠甲状腺增生效应中的表达规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素干扰物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致大鼠甲状腺增生效应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雄性SD成年大鼠,PTU(5.0mg/kg.d)灌胃染毒,分别设染毒3d、染毒6d、染毒9d、染毒12d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在染毒期满后处死动物,取甲状腺组织进行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均检测到PCNA在染毒3d组明显增高(P<0.05),染毒6d组达到最高,染毒9d、染毒12d组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PCNA在甲状腺增生中存在先增高后降低的表达规律,提示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甄别试验的动物试验期可明显缩短为6d。
张素才王宇杨开选程薇波商维维王文冬
关键词:丙硫氧嘧啶甲状腺增殖细胞核抗原
对-壬基酚的幼雌SD大鼠子宫营养试验敏感指标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究典型的外源性雌激素对 -壬基酚 (p- NP)的幼雌 SD大鼠子宫营养试验敏感指标及其机理。方法 用 2 1d龄 SD雌性大鼠 5 0只 ,随机分为花生油溶剂对照组 ,p- NP6 0 mg/ kg、90 mg/ kg和 12 0 mg/ kg,苯甲酸雌二醇 (E2 B,0 .4 mg/ kg)阳性对照组共 5组 ,每天灌胃一次给药 ,连续 3d。于末次给药后 2 4 h处死动物 ,取子宫称湿质量。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雌激素基因产物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 (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E2 B0 .4 m g/ kg、p- NP90 mg/ kg和 12 0 m g/ kg组的子宫湿质量、子宫 /体质量比与溶剂对照组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 p- NP6 0 mg/ kg组的子宫固有层和肌层细胞核有 PR,ER及 PCNA表达 ,且有随剂量递增趋势。结论 子宫营养试验检测雌激素基因产物比其它指标敏感 ,固有层和肌层细胞增生是子宫湿质量增加的原因。
黄毅娜程薇波徐培渝余文三李琼英王文东王正书庞定国刘玉清
关键词:对-壬基酚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10%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研究10%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间病理变化,为建立10%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动物各4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玉米油,0.1 ml/100g.bw;实验组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0.1 ml/100g.bw。于实验期的第1、3、6和8周,两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玉米油和四氯化碳后48 h放血处死,取肝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染毒1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量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央区有少量细胞气球样变;实验组染毒3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量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央区有少量细胞气球样变;实验组染毒3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量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央区有少量细胞气球样变;实验组染毒3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气球样变加重;实验组染毒6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开始出现少量细胞坏死;实验组染毒第8周后,出现肝纤维化,未达到肝硬化。结论:建议少用该模型鉴定药物和保健食品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宇程薇波张银柱王文冬
关键词: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病理变化
γ-射线照射所致肝组织损伤性质的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经 γ-刀照射不同时间的正常肝组织病理改变。方法 将正常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6个实验组 ,分别为 γ-射线照射后 4小时 ,8小时 ,12小时 ,18小时 ,2 4小时和 48小时组 ,照射剂量为单次 2 0 0 Gy。用常规 HE染色方法观察经 γ-射线照射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照射后 4~ 12小时 ,照射野内肝组织出现小灶性轻度肝细胞浊肿和轻度脂肪变性 ;照射后 18~ 48小时 ,照射野内出现肝组织坏死。结论 在本实验照射剂量下 ,γ-射线照射肝组织后 18小时引起肝细胞死亡 ,其死亡方式主要是细胞坏死 ,而不是凋亡 ,造成细胞死亡机理可能和电离辐射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有关。
程薇波李红兵程滔王文冬
关键词:Γ-刀肝组织
γ-射线照射后肝组织的酶组织化学观察
2002年
[目的 ]观察经γ 刀照射后不同时间的正常肝组织 8种酶活性的改变。 [方法 ]将正常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和 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为γ 射线照射后 4,8,12 ,18,2 4和 48h ,照射剂量为单次 2 0 0Gy。对照组不进行γ 射线照射。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经γ 射线照射后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Ⅱ黄递酶、葡萄糖 6 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腺苷三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除酸性磷酸酶外 ,所有的定位于膜系统和细胞器内的酶呈一致性的下降。照射野内 ,酶损伤分布不规则。 [结论 ]本实验剂量下的γ 射线照射肝组织后造成肝细胞质膜系统损伤。照射野内 。
程薇波李红兵程滔王文冬肖邦良
关键词:Γ-刀肝组织酶活性组织化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