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渭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导流罩
  • 2篇夏季
  • 2篇轮机
  • 2篇波浪
  • 2篇波浪能
  • 2篇长江口
  • 2篇潮流能
  • 1篇沿程变化
  • 1篇叶片
  • 1篇浙江近海
  • 1篇沙洲
  • 1篇滩地
  • 1篇流场
  • 1篇轮式
  • 1篇南黄海
  • 1篇南黄海辐射沙...
  • 1篇近海
  • 1篇九段沙
  • 1篇海水入侵
  • 1篇海域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秦渭华
  • 3篇李鹏
  • 3篇江恩祝
  • 2篇王世明
  • 2篇田卡
  • 2篇李延刚
  • 1篇王永刚
  • 1篇潘增弟
  • 1篇胡德宝
  • 1篇龚茂珣
  • 1篇周根元
  • 1篇袁丁
  • 1篇姚圣康
  • 1篇侯军
  • 1篇徐小弟
  • 1篇曲平
  • 1篇周晓英
  • 1篇胡学军
  • 1篇杨世伦
  • 1篇李爱平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船舶工程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浙江近海夏季流场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揭示浙江近岸流场特征及沿程变化规律,于2006年和2009年夏季在浙江岸外3个固定点利用ADCP潜标进行了多个潮周期分层海流流速、流向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沿岸流在中北部海域(A和B站位)为旋转流,流向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部(C站位)涨潮流方向基本为北向,落潮方向为东偏北向;各站位海流在垂向上流向较一致.(2)3个站位垂线平均流速相近(44.4~51.1cm/s),但平均流速的垂向分布差异明显;各站的最大流速均大于110 cm/s,且均出现在大潮涨急时刻.(3)观测期间,A(北部)、B(中北部)和C(南部)站位平均余流的大小分别为21.9,12.3和22.3cm/s;受长江冲淡水影响,A和B站位中上层余流为西南向,从中层向底层流向呈逆时针方向偏转,下层流向呈东南向,可能为台湾暖流牵引所致,C站位余流流向在垂向较为一致,均为东北向,主要受季风影响.(4)夏季浙江沿岸流在沿浙江沿岸北上的过程中,在浙江中部(B和C站位中间)逐渐向东偏转(可能受台湾暖流的牵引),流经海域水深变大.(5)在夏季长江径流量偏小时段,浙江中北部近岸海域也存在向南的沿岸流(同冬季),其范围从长江口以南一直至浙江中北部.浙江近岸海流受季风、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共同制约,但各区域的主要受控因素不同.
李鹏王思荐李延刚秦渭华
关键词:流场夏季沿程变化浙江近海
上海市长江口海水入侵业务化监测和预测方法研究
袁丁胡德宝潘增弟胡学军徐小弟周根元曲平侯军李兴民秦渭华姚圣康李爱平梁楚进王永刚周晓英江恩祝龚茂珣邬惠民
该项目包括:长江口枯水期外业调查、长江口枯水期海水入侵数值模式研究以及长江口海水入侵数值预报网络动态可视发布系统研究。项目更全面了解了枯水期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影响;进行了盐度锋面进行连续跟踪观测;在计算中对斜压梯度力的计算...
关键词:
关键词:海水入侵
新型潮流波浪集成柔性浪轮式发电轮机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寻求波浪和潮流能集成利用的可能性,基于Gorlov浪流集成理论,提出一种新型潮流波浪集成发电轮机结构,主要包含组合式导流罩、S型叶片轮机、发电机、浮体4个部分。通过水动力理论计算、流体数值模拟以及水槽实验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实验证实了轮机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浪流获能合理性。
王世明杨志乾吴帅桥田卡江恩祝秦渭华李延刚
关键词:潮流能波浪能
一种新型波流耦合发电装置及叶片结构优化被引量:5
2015年
为解决海上偏远而分散的小功率用电设施的供电问题,探究潮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的可行性,满足耦合发电轮机在耐久性、初级高效获能以及低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波浪潮流耦合发电轮机。该发电轮机的主体结构由复合式导流罩、叶片轮机、固定式尾舵、发电机和浮子五部分组成。文章详细阐述了该发电轮机的设计思路,同时针对叶片数量对轮机获能系数的影响进行了水槽性能试验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该装置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王世明赵飞田卡孔龙江恩祝秦渭华
关键词:潮流能波浪能
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域夏季潮流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为揭示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域夏季潮流特征和变化规律,于2011年7月12日~8月11日在南通岸9t,2个固定点利用ADCP潜标进行了分层海流和水位观测。结果表明:(1)海域为规则半日潮,潮差较强(A和B站最大潮差分别为8.07m和5.89m),属强潮海域;(2)剖面各层流速垂向差异明显,表层流速最大(A和B站月均流速分别为98.2cm/s和92.Ocm/s),向底层逐渐减小(A和B站月均流速分别为62.6cm/s和55.5cm/s);表层流速受海况影响明显,两站各层最大流速均出现在涨潮时段涨急时刻(A和B站最大流速分别为234cm/s和229cm/s);(3)A和B站潮流均属往复流,受地形限制涨落潮主流向和深槽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表层流流向受风况影响显著,甚至出现单一流向;(4)A和B站余流流速从底层至表层递增,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分别为西南或偏西北与西北向,方向均为向岸型,有利于滩涂淤涨和水产养殖山/发展。
李鹏秦渭华
关键词:南黄海辐射沙洲
基于潮沟定点观测的潮间带水、沙、盐交换研究——以长江口九段沙一潮沟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水、沙、盐交换,于夏、秋两季在长江口九段沙一典型潮沟的固定点利用OBS-3A和ADP-XR进行了水深、浊度、盐度、流速流向剖面和回声强度观测。结果表明:(1)夏季大潮、冬季中-大潮、冬季小潮的潮周期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26.5、15.9和8.4cm/s,夏、冬季观测到的最大流速分别为84cm/s和35cm/s。(2)夏季盐度变化范围为0.65—4.91,平均盐度2.14;冬季盐度变化范围为3.5—10.3,中-大潮和小潮平均盐度分别为6.26和7.98。(3)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和部分落潮末期的低水位阶段;涨潮阶段的平均悬沙浓度是落潮阶段的1.11—7.0倍。(4)涨、落潮阶段的水体和盐输运量大体上趋于平衡;(5)无论是冬夏季或大小潮,潮沟在潮周期内的净输沙方向均指向陆,即落潮输沙量小于涨潮输沙量(平均小40%);平均每个潮周期内净输沙量为6102kg,结合潮盆面积推算的潮周期沉积速率为0.0112mm/tide,或8.2mm/a。
李鹏杨世伦秦渭华
关键词:长江口九段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