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功武
-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广东清远“97·5·8”飞来寺泥石流重灾机制分析被引量:5
- 1998年
- 分析了“5·8”泥石流重灾的机制,根据流域地质地貌条件认为:特殊的气候(暴雨)因素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动力,地质构造、岩体与斜坡结构、坡向等是造成灾害的基础条件。并根据地质环境,为重建飞来寺选址和规划、设计提出了工程地质勘查方案和建议。
- 刘瑞华祝功武冯炎基陈俊鸿
- 关键词:暴雨中心泥石流岩体结构护坡
- 肇庆市西江旅游带发展构想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通过对肇庆市西江两岸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环境质量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本带宜以星湖、鼎湖等观光游览、宗教旅游为龙头,带动其它景区的发展,最终建成一综合性旅游区,并以肇庆景区为中心,通过各景区线的建设,形成多环路的旅游带。
- 祝功武
- 关键词:旅游带旅游经济地理
- 论广东近年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0
- 1998年
- 本文介绍了广东近年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提出在工程规划和用地施工时,应重视地质环境调查,必须对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提高防灾意识。对崩塌或滑坡等地质灾害作整治时,注意调查灾害区的地质环境及灾害成因机制,必须重视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施用抗滑和护坡治理方法。应加强重点地段的预测预报,提高减灾防灾的成效。
- 刘瑞化冯炎基祝功武
- 关键词: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 广东公路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被引量:8
- 1999年
- 介绍了广东近年公路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 提出在道路选线和施工时, 应重视地质环境调查, 必须对路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提高防灾意识。对崩塌或滑坡等地质灾害作整治时, 应注意调查灾害区的地质环境及其灾害的机制, 必须重视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措施, 有针对性地施用抗滑和边坡治理方法。应加强重点路段潜在危险的路基和边坡进行预测预报, 提高减灾防灾的成效。
- 刘瑞华冯炎基祝功武
-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崩塌滑坡
- 整理村落与“风水林” 建设绿色新农村被引量:12
- 2007年
- 研究广州农村村落"风水林"的分布特点及其环境、景观作用,分析广州村落的环境现状及整理改造和绿化利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据此提出广州市绿色新农村建设中"风水林"保护、利用和村庄绿化结合的针对性措施和方法。
- 祝功武
- 关键词:新农村风水村落环境现状
- 崩岗的选择性发育成因与防治——以五华县为例被引量:8
- 1991年
- 本文从构造应力、构造地貌角度探讨五华县崩岗的选择性发育规律。发现本区崩岗发育的优势方向(NNW、NEE)与本区域最大剪切应力方位基本一致;崩岗发育的两个上下限高程与阶地高程吻合。作者认为本区崩岗的防治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
- 祝功武
- 关键词:发育
- 珠江口海平面上升趋势与地壳运动被引量:13
- 1992年
- 根据珠江口28个验潮站近数十年的观测记录,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直线方程计算,获得本区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2.31mm/a,如略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则平均上升速度为2.028mm/a。即本区海平面数十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28个站作比较后,划分为4类:海平面强烈上升地区、上升地区、微弱上升地区、下降地区,并对这4类地区进行地壳运动分析。
- 曾昭璇刘南威胡男丘世钧黄山李平日方国祥黄光庆祝功武
- 关键词:海平面三角洲新构造运动
- 南方丘陵山区耕地现状、潜力与开发对策——以德庆县为例被引量:5
- 1998年
- 德庆县属南方丘陵山区,耕地详查面积较统计面积大40%,大部分耕地因洪、涝、旱、土质瘠薄而低产,高产优质田仅占30%,中低产达70%,远较传统认识的多,这在南方丘陵山区有普遍性。因此,必须进行优势开发,严格保护高产优质田,集中改造中低产田,继续大幅度调整农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
- 祝功武刘瑞华
- 关键词:耕地土地详查丘陵山区
- 粤西北封开—怀集一带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在60年代工作基础上,通过80年代的两次野外调查并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分析,孢粉种属鉴定,^(14)C年代测定及石英颗粒的电镜扫描等,结果认为粤西北封开—怀集一带确实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
- 杨超群裴太昌李建生陈华堂祝功武
- 关键词:冰川第四纪冰碛
- 珠三角人工地貌水文调节机制的今日思考被引量:5
- 2012年
- 介绍了珠三角平原上广泛分布着历年构筑的堤围和基塘两种人工地貌,概括总结了珠三角先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囤-排水"防洪治涝理念。指出珠三角目前城市防治涝渍以加大排水能力为主的做法有严重缺陷,提出要重视囤(蓄)水系统,建立城市的"囤-排水系统"这一思路。认为在珠三角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应该保护一些具有重要水利价值的基塘;同时,利用一部分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构筑"人工地下水塘",构建城市地区成规模的囤水系统,形成城市区的水文调节器,快速消减地面积水,以解缓珠三角城市的涝渍之患。
- 祝功武
- 关键词:堤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