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
- 作品数:22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塞时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急性脑梗塞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TNF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急性脑梗塞时患者血清TNF显著增高〔(23.67±3.32)pmol/L〕,与正常对照组〔(8.16±3.56)p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NF在梗塞发生后第1、5、10及14日呈持续性增高,其中以第5日为最高(30.74±6.33)pmol/L;第1日时TNF与WBC呈一致性改变。结论:急性脑梗塞后的TNF持续性增高与脑梗塞后的TNF双重合成有关,TNF引发的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环路激活过程是脑缺血性损害的基本病理过程。
- 杨金升张新江罗晓红石莉张志强
-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
- 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及脑脊液中TNF的变化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时的免疫学变化,对脑出血时的血浆及脑脊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进行了观察。方法:对40例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内的血浆TNF水平进行了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时测定了血液白细胞计数。结果:发病后TNF显著升高,以1d和3d时为最高,5~14d时仍增高但幅度较低。WBC在1d时有同步性增高。脑脊液中TNF亦有增加,但较血浆水平显著降低。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与脑脊液TNF水平无大关系。高血压病史与TNF变化无明确相关。结论:急性脑出血时TNF升高是出血性损伤后白细胞及神经组织受损的免疫学应答改变,监测急性脑损伤时TNF的变化。
- 杨金升张新江石莉罗晓红张志强
- 关键词:脑出血免疫学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计数
- 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伴有脑室继发性出血时的干预和处理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脑室穿刺和腰椎穿刺引流在继发性脑室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 8例单纯内科治疗的病例做为对照组 ,6 1例病人分别进行了常规脑室引流或腰椎穿刺 ,脑室穿刺病人引流时间 8~ 12d ;腰椎穿刺至脑脊液变为清亮或蛋白定量接近正常时终止。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 (治疗组 :治疗前 /后 32 6± 10 2 / 14 1±9 6 ;对照组 :治疗前 /后 34 4± 7 8/ 2 0 3± 8 3) ;该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为低 ,尤其以消化道出血为著。对治疗远期智能的MMSE评定结果表明 :治疗组在 0 5a以后无明显的智能减退。结论 对继发性脑室出血实施脑室引流和腰椎穿刺是有积极意义的 ,除了可以改善预后之外 。
- 杨金升罗晓红张志强石莉
- 关键词:继发性脑室出血继发性出血神经功能评分老年人
- 脑囊虫病的临床、头颅CT、MRI(附70例报告)被引量:5
- 2001年
- 石莉杨金升
- 关键词:脑囊虫病头颅CTMRI
- 急性脑卒中后的细胞粘附因子变化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时血管和细胞间的炎症变化过程。方法 我们对 4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病程中的CD11a、CD11b、CD62 、CD3 等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经流式细胞仪进行了观察。结果 CD11a在脑出血和脑梗死组均有增加 (3.5 9/ 12 .75 /对照组 1.84,P值 <0 .0 1) ,CD62 也同样有明显增加 (17.91/ 15 .13/对照组9.11,P值 <0 .0 1) ,但CD11b则表现出下调的改变。结论 本项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发生过程中表现有多种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结果有差异 ,针对上述过程的变化实施干预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
- 杨金升魏亚明张志强欧剑峰罗晓红石莉张新江石向群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细胞黏附分子缺血性脑损伤脑梗死
- 持续性脑室引流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 <正>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sis Meningitis TBM)在我国两部地区和农村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有渐进增加的趋势。由于其起病较急,发病后治疗周期长且有很高的病残率,所以针对其主要并发症如高颅压症...
- 杨金升张新江石向群石莉周虹梅张志强
- 文献传递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CT、MRI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16例出血性脑梗死(HI)病人,均经二次 CT 或 MRI 检查。14例均在首次 CT 检查发现颅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二次 CT 或 MRI 检查均显示大面积脑梗死伴出血,按部位分类以大脑中动脉区为最多(10例),影像学改变可分为血肿型(5例)及非血肿型(11例)。本组中报告 HI 患病率较国外为低,所有病例治疗结果表明非血肿型预后较好。治疗中依其病变不同情况进行分别治疗是必要的。
- 石莉张新江杨金升
-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塞NMR
- 无症状性小脑扁桃体下疝13例临床报告
- 2001年
- 杨金升罗晓红石莉张新江张志强刘秀峰石向群侯雪湄叶超然王为民
- 关键词:脑疝小脑扁桃体下疝
- 持续性脑室引流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作用
- 2005年
- 目的针对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主要并发症如高颅压症、持续高热及蛛网膜下腔粘连等问题治疗的困难性,对59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进行了连续性脑室引流治疗。方法常规方法完成脑室引流术。均取非优势半球(右侧56例,左侧3例)行额角穿刺,引流管留置。床旁穿刺完及留置成功后连接无菌引流瓶,保持引流管脑室压力梯度为200~400 mmH_2O。结果引流拔管时间和脑脊液检查转阴时间脑膜炎组为18.1±3.6 d,脑膜脑炎组为25.9±7.3 d,脊髓脑膜炎为22.4±2.6 d。就拔管时间及脑脊液转阴时间与非引流组进行了比较,表明引流组脑脊液转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非引流组;且引流组的治疗及显著好转率较非引流组为高。除无变化及病情恶化者外,对好转以上病例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引流组的神经机能缺陷较非引流组低。结论TBM 连续脑室引流的主要优点有以下3点:①缓解急性高颅压症,为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缓冲时间过程。②经脑脊液连续引流加速清除炎性产物。③减轻炎性粘连引起的永久性损害。
- 杨金升张新江石向群石莉周虹梅张志强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室引流脑脊液
- CT对脑出血预后的判别意义被引量:1
- 1991年
- 自70年代CT问世以来,脑卒中的分类诊断较之过去有了极大的进步。诊断分类水平的提高对脑卒中预后的判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既往临床指标的判别意义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为了解CT在脑出血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我们对资料完整的10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 杨金升石莉
-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CT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