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福习

作品数:24 被引量:25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祁连山北坡
  • 9篇北坡
  • 7篇植物
  • 7篇草地
  • 6篇群落
  • 5篇三江平原
  • 4篇沼泽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生物量
  • 4篇土壤
  • 4篇退化草地
  • 4篇泥炭地
  • 4篇物种
  • 4篇林地
  • 4篇斑块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恢复
  • 3篇植物群落组成
  • 3篇湿地

机构

  • 14篇西北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重...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4篇石福习
  • 13篇赵成章
  • 11篇高福元
  • 9篇盛亚萍
  • 7篇任珩
  • 3篇毛瑢
  • 3篇张新厚
  • 2篇史丽丽
  • 2篇郭跃东
  • 2篇周伟
  • 2篇董小刚
  • 2篇杨文斌
  • 2篇朱晓艳
  • 1篇王小鹏
  • 1篇张军霞
  • 1篇王宪伟
  • 1篇王丽丽
  • 1篇王科明
  • 1篇张茜
  • 1篇杜国明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andsat TM的2001~2015年哈尔滨市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2001年、2004年、2008年和2015年夏季Landsat TM 5/OLI 8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遥感技术手段定量反演瞬时地表温度格局,并深入分析温度特征,分区差异和重心变化。研究表明:2001~2015年研究区温度增加1.44℃,平均温年增0.10℃,3时段(2001~2004年、2005~2008年、2009~2015年)年均温分别增加0.08℃、0.09℃、0.12℃,具有加速上升趋势;最高温增加2.74℃,始终位于香坊区,最低温基本恒定,始终位于道里区;2001~2015年极高、高、极低温度分区面积增加4.92 km2、104.07 km2、87.71 km2,年均增量均具有持续增加趋势,中、低分区面积减少110.61 km2、84.94 km2,具有波动降低趋势,极高、高、中、低分区格局总体按照城区-城乡结合地区-乡村的水平梯度扩展;地表温度重心向东偏南70.58°方向移动536.90 m,其中6个市辖区迁移方向和距离差异明显,表明地表能量移动方向和温度重新分布的活跃程度不同。总体来看,研究区地表温度上升明显,分区时空变化剧烈,能量的轨迹移动过程具有折返特征。
潘涛杜国明张弛董金玮李全峰石福习
关键词:地表温度单窗算法
祁连山北坡自然恢复杨桦林地植物功能型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2年
依据生活型(乔木、藤本、灌木、半灌木、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草本)和水分生态型(旱生、旱中生、中生和湿生)将祁连山北坡次生杨桦林28个调查样地中的81个物种划分为18种植物功能型(Plant functiontypes,PFTs),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植物功能型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杨桦林地植物功能型主要集中在中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16)、湿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23)、旱中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9)和中生灌木(PFTs18)4个植物功能型上;乔、灌、草三层冠层特征和中生植物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群落植物生活型趋于复杂化和结构化,生态型逐渐向中生化方向演替的特点;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主要影响植物的生活型分异特征,土壤含水量和林冠郁闭度是植物的水分生态型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坡位、坡度控制着群落植物总体分布格局的形成.
石福习赵成章任珩周伟高福元盛亚萍李丽丽
关键词:植物功能型生活型CCA山杨
退化草地阿尔泰针茅生殖株丛与非生殖株丛的空间格局被引量:6
2012年
生殖株丛与非生殖株丛的空间格局是株丛自身特性和植物种内、种间关系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设置4个退化梯度,每个梯度内随机设置3个2 m×2 m的样方,分析了0—100cm空间尺度上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种群生殖与非生殖株丛的生物量、高度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未退化草地中,阿尔泰针茅生殖与非生殖株丛均出现聚集格局,且分布于不同的尺度区间;草地退化过程中,生殖与非生殖株丛聚集格局出现重叠且重叠的空间尺度发生转换,从18—19 cm、54—68 cm转换为45—78 cm;生殖株丛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聚集格局尺度随生物量和株高增加而增大;非生殖株丛以聚集和均匀分布为主,聚集格局尺度随生物量和株高下降而减小,均匀格局尺度增大。在干扰活动影响下,生物量分配和株高的转变是种群空间格局发生尺度转换的关键因素,反映了退化草地植物种群繁殖与更新的适应性途径。
任珩赵成章高福元石福习张茜
关键词:株高地上生物量祁连山北坡
养分添加对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组成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三江平原是人类农业开垦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农业施肥已经显著增加了该地区自然沼泽湿地氮和磷的输入量,这将会深刻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3年的氮和磷添加试验,研究了养分富集对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N,6 g N·m^(-2)·a^(-1))显著增加了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度,降低莎草科植物的优势度,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但提高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而磷添加(P,1.2 g P·m^(-2)·a^(-1))降低了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度,增加了莎草科植物的优势度,但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均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氮、磷同时添加(N+P)虽然对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没有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增强了小叶章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高了植物地上生物量。本研究表明,在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中,养分富集将显著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而且氮素和磷素富集影响并不一致。
陈慧敏石福习杨桂生张新厚毛瑢
关键词:植物功能群湿地
黑河上游蝗虫与植被关系的CCA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蝗虫与植物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能够反映蝗虫对生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以及种群内部的协同关系。2009年6—8月在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 ical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研究了草地蝗虫种类组成、蝗虫群落分类、优势植物与蝗虫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3种蝗虫分为6个类群,不同群组间蝗虫的种类数、食性和栖境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同组内的蝗虫在发生时间、生活型和营养生态位上不重叠;蝗虫的多度与优势植物盖度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显著相关和不相关的复杂关系,植物对蝗虫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为蝗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而不完全是食物资源,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对蝗虫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蝗虫分布格局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蝗虫与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蝗虫灾害发生与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
赵成章周伟王科明石福习高福元
关键词:蝗虫群落除趋势对应分析典范对应分析植物群落
高寒山区混播草地燕麦和毛苕子种间的竞争关系被引量:18
2011年
植物通过调整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行为和形态特征来适应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在祁连山区建立了禾本科牧草燕麦与豆科毛苕子混播草地,以相对产量(RY)、相对密度(RD)和相对产量总值(RYT)为指标,研究了这2种1年生植物在不同物候期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物候期的变化,种间竞争关系发生着动态变化,在出苗期,二者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2个物种限制彼此相对数量的发展,株高、叶片数等增长缓慢;分蘖期,种间竞争转换为种间协作,分蘖数、叶片数等迅速增大,相对产量总值不断积累;进入拔节期,毛苕子开始扩大相对数量,限制了燕麦的生长,导致了激烈的种内竞争;到结实期,种内竞争再次转化为种间竞争。不同物候期的燕麦和毛苕子通过对植物形态可塑性的调整,更好地响应了种间竞争关系的转换。
盛亚萍赵成章高福元张军霞石福习屈勇
关键词:种间竞争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孔隙水甲烷浓度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
2015年
湿地土壤孔隙水甲烷浓度变化动态对于揭示湿地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于2012年和2013年对三江平原毛苔草泥炭沼泽不同土壤深度孔隙水甲烷浓度的季节变化动态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孔隙水甲烷浓度呈单峰变化趋势,不同土层甲烷浓度峰值(80.45~490.95μmol·L-1)主要集中在湿润的生长季末,但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土壤剖面来看,土壤融通之后,孔隙水中甲烷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表层(5 cm和10 cm)甲烷浓度主要受到株高(R2=0.6,p=0.005)和土壤充水孔隙率(R2=0.36,p=0.01)的影响,而深层(20~40 cm)甲烷浓度主要受到土壤温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还表明,表层土壤孔隙水甲烷浓度能够解释生长季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26%~60%,而且短期的极端降雨事件可能不会对甲烷浓度以及甲烷排放产生即时影响,而是出现大约一周的延迟(time lag)现象,这主要取决于实际土壤湿度.
朱晓艳宋长春郭跃东石福习张加双乔田华
关键词:孔隙水泥炭沼泽土壤温度
基于不同零模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物种小尺度点格局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基于不同零模型的点格局方法,研究了常年积水环境条件下沼泽湿地主要优势种毛苔草、漂筏苔草、狭叶甜茅以及小叶章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在0—200cm尺度范围内4种物种基本都偏离完全随机模型,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偏离的程度不同;除了数量最少的小叶章种群外,其他3种物种都在一定尺度上偏离了泊松聚块模型;毛苔草和狭叶甜茅种群在极小尺度上偏离嵌套双聚块模型,但不显著,而漂筏苔草种群在所有尺度上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种群的实测值偏离完全随机模型的程度越大,越有可能符合符合泊松聚块模型,偏离泊松聚块模型的程度越大,越有可能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4种物种在0—200cm尺度范围内形成的聚块是由营养繁殖引起的,多个分株系统组成大聚块,而每个分株系统形成一个小聚块,聚块的形成加剧了种内竞争,使得种群的聚集强度降低。
高福元石福习
关键词:沼泽湿地三江平原
大兴安岭泥炭地不同菌根类型木本植物叶片凋落物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差异被引量:3
2020年
以我国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常见的3种外生菌根木本植物(细叶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柴桦B.fruticosa)和4种欧石楠菌根木本植物(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狭叶杜香Ledum palustre、甸杜Chamaedaphne calyculata和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parrifolum)为研究对象,通过315天培养试验测定10和20℃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碳(C)累积矿化量和重量损失,并分析其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外生菌根植物叶片凋落物的C矿化量和重量损失在10和20℃均高于欧石楠菌根植物;外生菌根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矿化量的温度敏感性系数高于欧石楠菌根植物,但重量损失的温度敏感性系数低于欧石楠菌根植物;在每一培养温度下,C矿化量和重量损失均与凋落物全氮(N)和全磷(P)浓度呈正相关,与C/N和C/P呈负相关;尽管C矿化量的温度敏感性系数与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无显著相关性,但重量损失的温度敏感性系数与凋落物全N和全P浓度呈负相关,与C/N和C/P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认识和预测气候变暖及其引起的物种组成变化对北方泥炭地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刘姗姗石福习石福习吴盼盼毛瑢
关键词:碳循环外生菌根
高寒退化草地甘肃臭草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被引量:30
2011年
植物种群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异质性是其格局形成和演变的环境基础。在石羊河上游的高寒草地,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和群落调查法,研究了甘肃臭草单一优势种群斑块发育过程中的种群小尺度点格局和土壤水分特征。在4个发育阶段甘肃臭草种群的空间格局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即分布,土壤水分均呈现出从斑块中心向边缘增大的趋势;在斑块形成、扩散、稳定阶段,甘肃臭草斑块以类似"同心圆"的方式向周围土壤水分高的空间扩散,斑块半径由0.5m扩大至1.5m,种群的高度、密度、盖度由斑块中心向边缘递减;在衰退阶段斑块中心出现裸斑,种群的高度、密度、盖度以类似"同心圆"方式从中心向边缘逐层递增。在甘肃臭草斑块消长过程中,种群的分布格局和主要生物学特征与土壤水分之间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对应关系。
赵成章高福元石福习任珩盛亚萍
关键词:斑块土壤水分石羊河上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