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全宝
-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所有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6.7%,术后随访结果显示,4个月后,1例患者发生了LAD支架再狭窄症状,需要再次接受治疗。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石全宝
-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急诊PCI时直接支架术和延时支架术治疗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观察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对比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直接支架术和延时支架术对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延时组与即刻组,每组46例。即刻组采用急诊PCI时直接支架术治疗,延时组采用PCI术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延时植入支架治疗。对比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心功能、血浆脑利钠肽(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手术风险。结果术后1个月,延时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即刻组(P<0.05),BNP、NT-proBNP水平高于即刻组(P<0.05),NYHA分级Ⅰ~Ⅱ级者占比高于即刻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LVESVI、LVEDV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延时组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52%,3/46)低于即刻组(21.74%,10/46),P<0.05;延时组手术风险发生率(4.35%,2/46)低于即刻组(17.39%,8/46),P<0.05。结论与急诊PCI时直接支架植入术相比,开通血管后延迟支架术手术风险较低,预后较好。
- 华朋铎石全宝井河江白雪蕾
-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老年直接支架术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患因素的临床分析
- 2005年
- 石全宝聂勤哲马荟夏宛平
-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易患因素致死率
- 冠状介入术后再狭窄药物治疗观察
- 2013年
- 目的研究并分析冠状介入术后再狭窄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我院3年期间,即2009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共收治了冠状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92例,运用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的46例患者运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46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冠通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上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绞痛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冠脉造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即P<0.05。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出现再狭窄的例数为8例,而对照组患者出现再狭窄的例数为13例,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冠状介入术后出现再狭窄的患者而言,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冠通胶囊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再狭窄的发生率,疗效确切,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 石全宝
- 关键词:再狭窄药物治疗
- PTCA及冠脉支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Stentin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即刻或一周后做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进行急诊或择期PTCA及Stent-ing。结果病变血管58支,扩张57支,成功率98.3%,置入支架50枚,成功率10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或早期进行择期PTCA及Stentin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并发症少,能改善缺血及顿抑心肌,值得推广应用。
- 石全宝聂勤哲
- 关键词:PTCA冠脉支架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45例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患者临床治疗6个月后LVEF、LVESV、LVEDV、LVEd等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与临床治疗前相比,实验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石全宝
-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
- 咪达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咪达普利对Ⅰ~Ⅱ级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0)口服卡托普利片25~50mg3次/d;B组(n=40)每日晨起口服咪达普利片5~10mg,共12周。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1、4、12周的血压值,并比较用药前后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A、B两组患者于12周末,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17.5%、87.5%和72.5%、17.5%、9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达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与卡托普利降压效果相近,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 石全宝白清中
- 关键词:高血压卡托普利咪达普利
- 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房室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E峰/舒张晚期血流频谱A峰(E/A比值)〕,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LVEDD、LVEF、CO、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AD、LVEDD小于对照组,E/A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能有效降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小。
- 白延涛石全宝李燕
- 关键词:高血压比索洛尔氯沙坦卡托普利血压心功能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接受超声检查测定其CIMT及FMD,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IMT、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D高于对照组(P<0.05),CIM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可明显改善病人FMD、CIMT。
- 白延涛李燕石全宝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依那普利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糖血脂
-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人住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5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61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昼夜血压进行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特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特点、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晨峰与昼夜节律出现的频率。结果(1)经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组6~8 AM,8 AM^10 PM,10 PM^6 AM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血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并发冠心病3个亚组(不稳定心绞痛亚组、稳定心绞痛亚组及陈旧心肌梗死亚组)在各时间段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非杓型患者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血压昼夜节律出现的频率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晨峰出现的频率显著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掌握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特点,便于更好地对24 h血压水平加以控制,减少血压升高的晨峰,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对于减少靶器官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白延涛石全宝王金星
-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血压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