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鸿柏

作品数:228 被引量:949H指数:17
供职机构:军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理学
  • 9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9篇机械工程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6篇金属橡胶
  • 39篇隔振
  • 15篇金属橡胶材料
  • 15篇隔振平台
  • 15篇非线性
  • 14篇减振
  • 13篇参数识别
  • 12篇隔振系统
  • 11篇阻尼
  • 11篇阻尼性
  • 11篇阻尼性能
  • 10篇耗能
  • 9篇性能研究
  • 9篇毛坯
  • 9篇刚度
  • 8篇振动与波
  • 8篇力学模型
  • 8篇钢丝
  • 8篇冲压
  • 7篇恢复力

机构

  • 18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9篇军械工程学院
  • 2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5篇南京航空航天...
  • 7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北京工商大学
  • 4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邯济铁路有限...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特种车辆...

作者

  • 228篇白鸿柏
  • 82篇路纯红
  • 70篇李冬伟
  • 41篇曹凤利
  • 34篇何忠波
  • 32篇张培林
  • 24篇李玉龙
  • 23篇杨建春
  • 22篇黄协清
  • 20篇侯军芳
  • 19篇郑坚
  • 18篇陶帅
  • 17篇郝慧荣
  • 14篇王尤颜
  • 14篇陈振藩
  • 12篇彭威
  • 12篇刘英杰
  • 12篇黄凯
  • 10篇刘树峰
  • 9篇李宇明

传媒

  • 31篇振动与冲击
  • 21篇机械科学与技...
  • 8篇机械工程学报
  • 8篇噪声与振动控...
  • 8篇军械工程学院...
  • 7篇新技术新工艺
  • 7篇中国机械工程
  • 6篇机械工程师
  • 6篇机械强度
  • 5篇振动工程学报
  • 5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现代制造工程
  • 4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热加工工艺
  • 4篇兵器材料科学...
  • 4篇航空材料学报
  • 4篇压电与声光
  • 4篇火炮发射与控...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实验力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19篇2016
  • 13篇2015
  • 14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15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15篇2008
  • 21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3篇2000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载体光电平台框架结构优化设计被引量:5
2012年
在优化设计光电平台的研究中,由于动载体光电平台的光电传感器均安装在内框架上,内框架的谐振频率过低则易引起谐振,严重影响平台的稳定性。为提高内框架的谐振频率,对内框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灵敏度分析理论,以固有频率和振型幅值为目标函数,分析不同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修改对框架结构影响最为灵敏的参数改善框架的模型,应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动力学仿真。优化后的框架结构最低谐振频率提高到了270.93Hz,避开了平台伺服机构的带宽并远高于外界扰动频率,降低了框架机械谐振,提高了稳定性,为光电平台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树峰白鸿柏李冬伟高山
关键词:灵敏度光电平台优化设计有限元
柔性基础上的干摩擦隔振系统被引量:8
1998年
本文运用增量谐波子衡(IHB)法研究了安装于柔性基础上的含有三次非线性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隔振系统,考察了基础柔性对隔振性能的重要影响作用,为这类干摩擦隔振系统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鸿柏黄协清
关键词:隔振系统干摩擦
结构密集模态二分之一阶亚谐共振与线性模型失效问题研究
2000年
通过对一个两自由度密频近线性系统 1/ 2阶亚谐共振响应分析 ,研究了密集模态间弱非线性耦合作用在副共振中的表现形式 ,如典型的Hopf分叉导致的概周期响应等 ,着重考察了线性模型失效途径。
白鸿柏张培林陈振藩
金属橡胶毛坯编织设备及专用盖板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橡胶毛坯编织设备及专用盖板机构,编织设备包括有机架,在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对密匝金属丝螺旋线进行拉伸的定螺距拉伸机构;用于将拉伸后的金属丝螺旋线布置在钩针上的布线机构;用于对螺旋线网片第一行起头的辅助挂...
白鸿柏路纯红李冬伟曹凤利
文献传递
金属橡胶毛坯铺设路径规划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金属橡胶毛坯铺设工艺,提出了以背景网格为基础的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建立了定位销设计和路径规划的优化方法,为毛坯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定位销数量由底面背景网格非零网格数确定,定位销排布由遗传算法计算得到.根据定位销优化设计结果,逐层对铺设路径进行规划,优化路径比经验路径所得毛坯更加均匀、密实,铺设层数越多,路径规划的优势越明显,铺设10层时,两毛坯目标函数b的值相差50%;单层路径数对毛坯的铺设质量影响不大;随着螺旋卷铺设长度的增加,不同单层路径数铺设的毛坯接触状态趋于一致.
黄凯白鸿柏路纯红曹凤利
关键词:金属橡胶定位销路径规划组合优化遗传算法
基于驾驶员意图的AMT车辆控制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针对AMT车辆控制规律不变,不能适应驾驶员意图和行驶环境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以油门开度来反映驾驶员的意图,采用转速信号作为离合器接合过程的控制参数,使起步和换档过程中离合器的接合速度可随驾驶员的意图而变.对突然加减油工况,以修正油门开度的新方法来修正换档规律,有效解决了AMT车辆在该工况下的意外换档问题.试验表明,这种方法简单,能准确识别驾驶员的意图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提高了自动变速车辆的使用性能.
何忠波白鸿柏孔庆春张培林
关键词:AMT意图车辆环境变化控制参数开度
金属橡胶广义恢复力模型辨识被引量:20
2008年
金属橡胶是一种具有非线性恢复力的材料。在对其进行基于位移加载的动态试验中,其恢复力-位移曲线为—迟滞环。本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金属橡胶弹性元件的动力学建模,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即广义恢复力模型。将迟滞回线分解为广义弹性力和广义阻尼力,模型中的参数由实验数据辨识。用所建模型重构恢复力-位移迟滞回线,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描述这类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特性。
郝慧荣白鸿柏候军芳赵海涛张慧杰
关键词:金属橡胶迟滞环
变激励条件下金属橡胶非线性减振器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以某型金属橡胶非线性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静态试验及不同正弦激励条件下动态试验,建立了基于双折线本构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不同激励条件下减振器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识别,通过识别参数的对比得到了减振器各参数在不同激励情况下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对金属橡胶非线性减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时,必须首先对实际工况下减振器进行动态试验,再通过参数识别获取减振器准确的数学模型,才能对金属橡胶减振系统进行准确的动力学分析.
李玉龙白鸿柏何忠波路纯红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识别
金属橡胶非线性减振系统混沌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对金属橡胶非线性减振系统的混沌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力学模型,对减振器进行了静、动态试验,识别了减振器的各参数,通过求解系统响应随激励参数变化的分岔图,确定了系统产生混沌时激励力和频率的取值,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并绘制了系统的位移时间历程图、相图、Poincaré映射图和频谱图,计算了Lyapunov指数最大值,并在Adams软件环境下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证明了金属橡胶非线性减振系统具有混沌振动特性.
李玉龙白鸿柏何忠波
关键词:金属橡胶非线性减振混沌
正负刚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隔振仿真被引量:6
2009年
正负刚度并联,可使系统的总刚度在平衡点附近趋近于零,从而有效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实现超低频隔振。文中对一种正负刚度并联机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进行近似求解,并与数值方法求解进行比较,证明谐波平衡法对于该非线性系统的求解足够精确。文中还对该系统隔振效果进行了仿真,证明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的机构可以实现超低频的微幅精密隔振。
白晓辉白鸿柏郝慧荣刘远方
关键词:负刚度非线性动力学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