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涛 作品数:42 被引量:187 H指数:8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重组pEGFP-C1-CXCL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内质网应激下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作用 2017年 目的构建pEGFP-C1-CXCL1真核表达载体,研究过表达CXCL1对内质网应激(ERS)下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方法以Hep G2细胞的c DNA文库为模板,通过PCR扩增CXCL1编码序列,并将其插入pEGFP-C1空载体,构建pEGFP-C1-CXCL1真核表达载体,随后将其瞬时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XCL1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pEGFP-C1-CXCL1转染至Hep G2细胞中,CCK8检测CXCL1对TM诱导下的ERS肿瘤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液PCR和测序结果均证实得到pEGFP-C1-CXCL1真核表达载体,其转染293T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免疫印迹表明CXCL1在293T细胞中表达,CCK8实验表明,ERS条件下肿瘤的增殖受到抑制,而过表达的CXCL1可降低ERS下的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CXCL1,并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成功,过表达的CXCL1可有效降低由ERS造成的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 毛瑞涛 陈伟 李自慧 邹岭 叶甲舟 白涛 陈洁 陈健康 王翠 刘宁 杨晓莉 魏从文 钟辉 吴飞翔关键词:趋化因子类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巨块型肝癌:1例报道 被引量:3 2017年 肝癌的完整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肝癌的方法[1],而有研究结果显示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大小有直接关系[2]。 白涛 邹岭 李自慧 黎乐群 吴飞翔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巨块型肝癌 原发性胆总管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总管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报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胆总管NHL患者,并结合1982—2017年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4例原发性胆总管NHL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男性,81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原发性胆总管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未行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等辅助抗肿瘤治疗,4个月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该例加上报道的34例患者中男21例(60.0%),女14例(40.0%);发病年龄4~81岁,中位年龄57岁;临床表现有黄疸(88.6%)和腹痛(40.0%),体表淋巴结肿大(11.4%),伴发热(11.4%);部分影像学表现为胆总管占位或者胆总管壁增厚狭窄;4例行全身化疗,10例行手术切除,16例行手术切除联合全身化疗,1例行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3例行手术切除联合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1例治疗方案未知。大部分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有1例生存期超过72个月;单纯手术切除患者与单独化疗或其他联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胆总管NHL为临床罕见疾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故其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施显茂 吴飞翔 陈洁 叶甲舟 白涛 吴圣明 黎乐群关键词:淋巴瘤 非霍奇金 术前全新无创诊断肝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采用常规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建立术前无创诊断肝硬化模型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行肝切除术的1044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按3∶1随机分为建模组(783例)和验证组(2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组中与肝硬化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建立PPH评分。通过测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拟合优度,分别在建模组、验证组中评估该模型诊断肝硬化的准确度与符合度,并与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MELD)评分,FIB-4指数,Forns指数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评分比较。结果建模组中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肝硬化发生密切相关。建模组PPH评分(AUC=0.705)诊断肝硬化的准确度显著优于MELD(AUC=0.557),APRI(AUC=0.598),FIB-4(AUC=0.597)及Forns评分(AUC=0.665),验证组也得到相似结果(AUC:0.702比0.554比0.624比0.634比0.580)。两组的拟合优度均显示肝硬化发生实际值和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模型符合度良好。结论该模型诊断肝硬化的准确度优于MELD、APRI、FIB-4及Forns评分,对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麦荣云 叶甲舟 曽洁 白涛 陈洁 黄山 黎乐群 吴飞翔 邬国斌关键词:肝硬化 生物学标记 ALBI联合APRI对HBV相关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联合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预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PHLF)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0月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将Child-Pugh评分作为对照,评估术前ALBI、APRI、ALBI联合APRI评分预测PHLF的作用。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识别PHLF的独立预测指标。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055例患者中,共有151例(14.3%)发生PHLF。单、多因素分析显示,ALBI、APRI与PHLF的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01)。ALBI和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P值均<0.001)。ALBI的最佳截断值为-2.77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1%、55.8%,ALBI>-2.77时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2.77时的情况(P值均<0.001);APRI的最佳截断值为0.85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1.6%、71.0%,APRI>0.85时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0.85时的情况(P值均<0.001)。ALBI与APRI联合后的AUC明显高于ALBI和APRI的AUC(P值分别为<0.001和0.047)。ALBI联合APRI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13.10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1%、62.2%,ALBI联合APRI评分>-13.10时的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13.10时的情况(P值均<0.001)。结论 ALBI联合APRI评分可作为全新的、简便的、可靠的预测PHLF的模型。 麦荣云 叶甲舟 王言焱 白涛 陈洁 黄山 邬国斌 吴飞翔 赵荫农 黎乐群关键词:肝切除术 肝功能衰竭 大功率高频电刀(120W)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在肝细胞癌除术中的应用.方法:3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高频电刀切肝组(n=199)和普通手术切肝组(n=187).高频电刀切肝组采用120W电凝输出功率电刀进行肝切除术,普通手术组采用钳夹法加超声刀肝切... 白涛 李志慧 叶甲舟 陈洁 邹岭 朱少亮 吴宗权 杨天波 齐鲁楠 黎乐群 吴飞翔关键词:肝癌切除术 止血效果 大功率高频电刀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86例HCC患者分为观察组(n=199)和对照组(n=187),观察组采用120 W电凝输出功率电刀进行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钳夹法加超声刀肝切除。比较两组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红细胞情况及术后引流、肝功能改变、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未出现因大功率高频电流引起的灼伤、心电异常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192.79 min vs.212.10 min)、肝门阻断时间(5.17 min vs.14.65 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1%vs.34.2%)、术后红细胞输注率(25.7%vs.36.7%)、术后住院时间(8.87 d vs.12.15 d)均明显减少(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378.56 mL vs.412.75 mL)、术中红细胞输注率(7.5%vs.7.5%)、术后拔管时间(5.83 d vs.6.29 d)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 d部分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功率高频电刀用于HCC肝切除术切肝速度快、止血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 白涛 李自慧 叶甲舟 陈洁 邹岭 朱少亮 吴宗权 杨天波 齐鲁楠 黎乐群 吴飞翔关键词:电凝术 胰腺胃肠间质瘤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探讨胰腺胃肠间质瘤(p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3例pGISTs。通过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囊实性、治疗方式、核分裂象、基因突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时间等,分析肿瘤囊实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GIST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例合并文献报道71例,总共纳入74例pGISTs。其中男性36例,女性38例,发病年龄55(19~84)岁,肿瘤长径为8 cm(2~35 cm);71例患者记录了肿瘤部位,30例(42.3%)位于胰头部;63例记录了肿瘤的囊实性,33例(52.4%)为实性;74例记录了治疗方式,60例(81.1%)为根治性手术切除;59例记录肿瘤组织有核分裂象,33例(55.9%)为<5个/50高倍镜视野(HPF);14例行基因突变检测,11例(78.6%)为c-kit外显子基因突变。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的囊实性特征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和核分裂象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Ki-67指数及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mNIH)风险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51例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8.8%,5年无病生存率为60.3%;接受姑息治疗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51.9%,1年病死率为33.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P=0.083)、核分裂象>5个/50HPF(P=0.008)、CD_(34)阴性(P=0.055)是pGISTs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分裂象>5个/50HPF是pGIST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核分裂象≤5个/50HPF(P=0.3075)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P=0.0003),而≤10个/50HPF的患者与>10个/50HPF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ISTs好发于胰头,通常发现时肿瘤体积 韦猛 白涛 陈洁 王小波 符洪源 莫运海 黎乐群 吴飞翔关键词:胰腺 胃肠间质瘤 突变 预后 XRCC1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患性的关联性研究 2015年 目的评价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Arg280His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检索PubMed、EMABSE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关于XRCC1 Arg280His基因多态性与HCC易患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及对照组XRCC1 Arg280His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1448例,对照1529例。Arg/Arg基因型与His/His基因型比较的OR=0.69(95%CI 0.47~1.01,P=0.05)。而Arg/Arg基因型与Arg/His+His/His基因型比较的OR=0.78(95%CI 0.52~1.17,P=0.24)。Arg-allele与His—allele比较的OR=0.74(95%CI 0.52~1.04,P=0.09)。结论XRCC1 Arg280His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不参与HCC的发生。 龚文锋 张秋明 钟鉴宏 白涛 黄山 向邦德 马良 黎乐群关键词:肝细胞癌 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及黄曲霉毒素双暴露下肝细胞癌中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双暴露下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中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根据HBV与AFB_1的暴露情况,将广西地区HCC 82例患者分为HBV(+)/AFB_1(+)(实验组A组)44例;HBV(+)/AFB1(-)(对照组B组)15例;HBV(-)/AFB_1(+)(对照组C组)15例;HBV(-)/AFB_1(-)(对照组D组)8例,另收集肝外伤、肝血管瘤等20例肝切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用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p53基因11对外显子的突变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82例HCC患者p53exon7-249阳性突变率为40.2%,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突变率为0,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对照组C组和对照组D组的阳性突变率分别为50.0%、13.3%、46.7%和25.0%,其中实验组A组比对照组B组有更高的突变率(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HCC患者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4.4%,正常对照组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0,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对照组C组和对照组D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46.7%、73.3%和37.5%,其中实验组A组分别比对照组B组、对照组D组有更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exon7-249突变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广西地区HBV和AFB1双暴露因素下的HCC发生过程中,p53基因有更高的突变率及蛋白表达,尤以p53exon7-249突变为其特征性改变,为该地区HCC发生常见的一种分子生物学事件;p53基因的高突变率及其蛋白高表达率可能为HBV和AFB1协同作用的结果。 白涛 齐鲁楠 陈洁 叶甲舟 吴飞翔 彭涛 黎乐群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黄曲霉毒素B1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