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涛

作品数:60 被引量:60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8篇疫情
  • 8篇影响因素
  • 8篇病毒
  • 6篇猝死
  • 6篇不明原因猝死
  • 5篇死亡率
  • 5篇吸烟
  • 5篇公共场所
  • 5篇暴发疫情
  • 4篇云南不明原因...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控烟
  • 4篇发病
  • 3篇心肌
  • 3篇心肌酶
  • 3篇疫苗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机构

  • 57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江苏省疾病预...
  • 6篇贵州省疾病预...
  • 6篇云南省地方病...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重庆市疾病预...
  • 4篇济南市疾病预...
  • 4篇台州市疾病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宁波市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四川省成都市...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浙江省台州市...
  • 2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7篇申涛
  • 17篇曾光
  • 9篇王丽敏
  • 9篇施国庆
  • 7篇黄文丽
  • 6篇杨林
  • 6篇王良友
  • 5篇乔冬菊
  • 5篇张健
  • 4篇李勤
  • 4篇李剑虹
  • 4篇王亮
  • 4篇马琳
  • 4篇王跃兵
  • 4篇陆步来
  • 4篇包鹤龄
  • 4篇崔亮亮
  • 4篇赵溯
  • 4篇夏云婷
  • 4篇王春晓

传媒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中国慢性病预...
  • 4篇中国健康教育
  • 4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疾病监测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2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年份

  • 9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4年浙江省台州市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台州市恶性肿瘤死亡趋势,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0-2014年台州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死亡率,以及以中国标准化人口年龄调整的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2010-2014年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恶性肿瘤是2010-2014年台州市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年均死亡率为168.1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5.49/10万,2010-2014年标化死亡率下降了8.87%,平均年降幅2.7%。男女死亡率性别比为2.01:1。35岁以后肿瘤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白血病占0~14岁恶性肿瘤死亡的50%,肝癌分别占15~44岁组和45~59岁组恶性肿瘤死亡的33.76%和31.63%,肺癌占60岁以上组恶性肿瘤死亡的32.81%。台州市2010-2014年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8.03%、20.68%和20.37%,平均年降幅分别达到6.1%、7.1%和7.3%。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肠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是影响台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虽然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粗死亡率未表现出下降趋势,需加强长期监测,防控不容轻视。
王良友林海江乔冬菊申涛王丽敏徐飚刘星
关键词:恶性肿瘤
2006-2015年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2006-2015年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为控制乙脑流行提供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乙脑病例1 611例,发病率由2006年的0.72/10万降低到2015年的0.12/10万,发病率年均降低17.67%,年均发病率为0.49/10万;死亡31例,年均死亡率为0.009/10万,年均病死率为1.62%。男性发病率(0.57/10万)显著高于女性(0.40/10万)(P<0.05)。39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呈散发,主要分布在大足区(129例,8.00%)、丰都县(123例,7.64%)、开县(114例,7.08%)、垫江县(97例,6.02%)。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发病病例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1 530例,94.97%);发病年龄以1~7岁为主,占73.43%,死亡以1~3岁为主,死亡中位年龄为2岁;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62%。临床诊断病例698例(43.33%),实验室确诊病例913例(56.67%);病例以发热(89.63%),嗜睡(72.32%)等症状为主。病例中有疫苗接种史占18.37%,无疫苗接种史占26.88%,免疫史不详的占54.75%。结论重庆市乙脑发病逐年降低,今后应加强流行季节病例监测,在持续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免疫重点应针对发病率相对较高地区的1~5岁散居儿童,同时提高个案调查质量和实验室诊断比例。
周春碚姚宁姚宁李勤申涛程颖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死亡率
输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思路被引量:17
2018年
全球一体化增加了传染病国际传播的风险,各国面对输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压力日益增加。对输入与本地传播风险进行评估后,在输入前开展预防传人和常规防控,在输入后进行应急控制是目前主要的防控思路。参与全球统一行动,援助疫区国家,主动消除输入风险已成为重要防控策略。
李登峰申涛张颖吴寰宇高立冬王定明李中杰殷文武余宏杰宋铁欧剑鸣李群李勤谢淑云雷杰罗会明
关键词:输入性传染病
一起诺如病毒致胃肠炎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调查一起胃肠炎暴发疫情,以查找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扑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桶装水及环境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检测。选择部分确诊病例开展诺如病毒GⅡ型排毒期调查。结果在学校共发现269例病例,学生264例(罹患率17.38%),教师5例(罹患率4.39%);学生家长中共发现7例病例;病例班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1号教学楼西面楼梯两侧班级罹患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χ2=195.00,P<0.01)。24名学生、3名家长、1名生活老师和1名清洁工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物体表面涂抹标本、桶装水均阴性。诺如病毒GⅡ型排毒期最短为发病后3d,最长14d,中位时间为7d。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为首例病例呕吐物污染环境后造成一次局部范围的共同暴露,通过接触传播使疫情进一步扩散。
闻栋顾朝阳祖荣强申涛
关键词:诺如病毒胃肠炎
平坝县伤寒干预项目持续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贵州省平坝县伤寒干预项目的持续效果,为肠道传染病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伤寒、副伤寒资料,分析干预区和对照区疫情特征;现场调查收集人群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KAP)资料,比较干预前后近期及干预后远期的持续效果。结果干预区发病率下降多于对照区,且维持在较低水平(1.00/10万),对照区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8.12/10万);干预后近期和远期效果指数分别为0.54和0.49;干预后远期人群KAP总答对率63.3%、知识总知晓率49.3%、正确态度总持有率55.6%、良好卫生行为形成率78.8%,均高于干预前、低于干预后近期。结论贵州省的伤寒和副伤寒干预项目降低了发病率、改善了人群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干预后人群KAP远期效果不如近期效果显著,说明健康教育开展要有持续性过程。
胡灿姚光海王丹黄荷张静申涛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疾病控制健康教育
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批发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批发市场外来务工人员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接种麻疹疫苗提出建议。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2家大型批发市场,对15-40岁来京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疫苗接种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47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为5.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来京时间长(OR=2.2,95%CI:1.0-4.8)和知晓免费接种政策(OR=43,95%CI:11-175)可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文化程度(OR=1.4,95%CI:1.1-2.0)是麻疹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其来京时间短及文化程度低对接种麻疹疫苗有重要影响,应开展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宣传。
刘艳贾海梅王亮周体操吴光健林超陈玉柱刘凯申涛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影响因素
2013年中国18岁及以上超重肥胖患者体重知晓情况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2013年我国18岁及以上超重肥胖患者体重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重点人群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査≥18岁居民共计179 570人,选取超重肥胖患者有效样本87 466人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体重知晓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经复杂加权后计算样本体重知晓和准确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超重肥胖患者体重知晓率、准确知晓率、低估率和高估率分别为60. 8%、38.2%、15.6%和7.0%。体重知晓率和准确知晓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60岁组高于≥60岁组,城市高于农村(P<0.05),超重组体重准确知晓率高于肥胖组(P<0.05)。高年龄(60岁以上OR=0.78, 95%CI:0.69~0.87)、农村(OR=0. 78, 95%CI:0.66~0.91)、肥胖(OR=0. 85, 95%CI:0.78~0.92)是准确知晓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82, 95%CI:1.55~2.13)、高年收入(2.4万元以上OR=1.47, 95%CI:1.26-1.70)是准确知晓的保护因素。结论应提高超重肥胖患者体重准确知晓率,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及低教育水平和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
夏云婷徐婷玲王丽敏刘少博申涛闫慧敏张梅黄正京赵振平李剑虹
关键词:超重肥胖体重知晓
2009年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2010年
目的 描述2009年云南不明原因猝死(YSU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猝死病例的家庭成员、见证人和诊治医生,查阅诊治记录,收集猝死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结果 2009年云南省5个县的5个自然村报告7起YSUD事件,共22人受罹,其中猝死16例(72.73%),同发病例6例(27.27%).16例猝死病例分布于7个家庭,家庭聚集性猝死病例14例,占87.50%(14/16).15例(93.75%)发生于既往无YSUD事件报告的村庄.猝死病例分布于7月5例(31.25%),8月11例(68.75%);男性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31岁(10~67岁),其中20~39岁年龄组10例,占62.50%.猝死者死亡中位时间为5 min(3~115 min).5例猝死者死前无任何临床表现,其中倒地而亡3例和睡眠时死亡2例;10例死亡前表现为口唇发绀、胸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头痛、抽搐、晕厥等,均无发热症状.结论 2009年YSUD事件中,除1例外均发生在过去无猝死报告的村庄,发生季节、聚集性及临床特点与以往YSUD事件情况基本一致.
高杨黄文丽施国庆张健陆步来申涛赵溯马琳王跃兵李兆祥杨林曾光
关键词:猝死流行病学
重庆市HIV感染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接受度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满足免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条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治疗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治疗覆盖率提供参考。方法以符合我国免费HAART的条件,但调查时未接受过HAART的HIV感染者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员进行一对一提纲式问卷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提供知识咨询。结果共调查32名HIV感染者,接受治疗的前3位顾虑包括:药物不良反应(46.9%),自觉健康状况良好(28.1%),害怕隐私暴露(21.9%)。接受知识咨询干预后,调查前主观不愿意接受治疗的感染者中,有57.7%表示愿意接受治疗。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越多的区县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越低,两者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52,P=0.001)。结论 HAART相关知识了解差,是影响重庆市HIV感染者接受治疗的主要因素。应制作简单易懂的材料,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加强对HAART相关知识的宣传。
陈曦吴国辉周超李勤朱保平申涛施国庆曾光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接受度影响因素
2004-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宁波市共报告猩红热9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比2010年升高425%,84.61%(44/52)的周次报告病例数达到或超过目标阈值;宁波市猩红热发病季节性明显,冬春季节高发,其中4-5月为发病高峰,2006年和2011年发病高峰延迟;男女发病率比为1.80∶1,发病人群以0~15岁为主,其中3~9岁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发病数较高,6~岁组最高,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40/10万;部分地区存在高发,历年发病数均较高。结论2006年以后,宁波市猩红热发病的整体趋势缓慢下降,但是部分地区仍存在高发;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应加强落实晨检等措施,避免暴发疫情。
王爱红易波申涛许国章
关键词:猩红热疫情监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