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野

作品数:31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9篇颈椎
  • 7篇椎间盘
  • 7篇脊柱
  • 6篇手术
  • 5篇外科
  • 5篇脊髓
  • 4篇底座
  • 4篇预设
  • 4篇退变
  • 4篇椎间盘退变
  • 4篇畸形
  • 4篇光源
  • 3篇前路
  • 3篇组件
  • 2篇定制
  • 2篇腰痛
  • 2篇腰椎
  • 2篇医学八年制
  • 2篇医学生
  • 2篇中脊

机构

  • 3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作者

  • 31篇袁文
  • 31篇田野
  • 21篇曹鹏
  • 12篇陈华江
  • 12篇沈晓龙
  • 9篇刘洋
  • 8篇王新伟
  • 7篇徐辰
  • 6篇祁敏
  • 4篇唐勇
  • 4篇魏磊鑫
  • 3篇周许辉
  • 3篇杨晨
  • 3篇林秋水
  • 3篇梁磊
  • 3篇东人
  • 3篇张颖
  • 2篇顾一飞
  • 2篇鲁娟
  • 2篇杨立利

传媒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症因子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常导致颈肩痛、腰腿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期研究[2]发现IDD过程中有一系列炎症因子参与,并与ID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但关于IDD发病机制、各种炎症因子在IDD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笔者就近年来关于炎症因子与IDD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综述如下。
胡博张颖田野袁文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炎症因子IDDDISC中老年人临床症状
一种术中脊柱连接棒定制装置及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中脊柱连接棒定制装置及系统。所述装置设有进料机构、测量及定位机构、切割机构、打标机构、折弯机构、操作台和外壳体,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带体、固定爪,所述测量及定位机构包括红外线定位...
祁敏刘洋曹鹏徐辰田野陈华江袁文朱玉琼
文献传递
椎旁肌力量失衡与双足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造成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观察双足鼠出现脊柱侧凸的规律及追加注射BTX-A双足鼠侧凸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首先,所有大鼠截除双上肢建立双足鼠模型,术后即刻予高笼喂养。1周后,A组、B组大鼠椎旁肌右侧区域注射6.25 U/100 g剂量的BTX-A,C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大鼠于首次注射6周后追加注射6.25 U/100 gBTX-A 1次,A组、C组追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各组大鼠于首次注射后2周、4周、6周、8周、12周分别行X线检查。结果双足鼠模型全部建立成功,X线提示A、B组大鼠出现脊柱侧凸,且注射侧为凸侧。方差分析提示,BTX-A注射后2周侧凸角度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追加注射BTX-A后,侧凸角度加大。结论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可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追加注射BTX-A可维持侧凸状态。
沈晓龙周许辉刘洋田野东人袁文
关键词:肉毒毒素类脊柱侧凸小鼠动物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肌电图在颈椎手术中监护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颈椎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联合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电生理监护方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术中电生理监护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32例;年龄28-76岁,平均(52±20)岁。2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和4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24例颈椎OPLL行后路单开门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双侧正中神经和胫神经SEP监护,联合双侧三角肌和肱二头肌EMG监护。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进行评价。记录患者术中的SEP和EMG监护结果,并分别计算SEP监护、EMG监护和SEP+EMG联合监护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90例患者中81例术后即刻JOA评分获得明显改善,余9例术后出现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恶化。4例颈椎OPLL和1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SEP报警,EMG未报警,术后其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单侧脊髓型神经功能恶化,术前JOA评分13分,术后即刻8分,术后3个月恢复至14分。8例患者(4例颈椎OPLL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OPLL行后路手术、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术中出现EMG报警,SEP未报警,其中4例(2例颈椎OPLL行后路手术、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术后出现一过性C,神经根麻痹,术前JOA评分14-15分,术后即刻10-11分,术后3个月13-15分。SEP监护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5%、100%、0、44.4%、100%、95.3%,EMG分别为44.4%、95.1%、4.9%、55.5%、50.0%、93.9%,SEP+EMG联合监护分别为100%、95.1%、4.9%、0、69.2%、100
吴晓东袁文陈华江王新伟曹鹏刘洋陈宇田野沈晓龙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压迫症躯体感觉肌电描记术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6年5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接受前路手术治疗的29例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50°)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32.6岁;12例为医源性后凸畸形,其中11例曾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1例颈椎前路术后支撑塌陷;8例为特发性后凸畸形;5例为神经纤维瘤病性后凸畸形;4例为颈椎感染性后凸畸形.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7的Cobb角、后凸节段Cobb角、后凸累及椎体数、后凸顶点位置、C2~7矢状面垂直轴(SVA)及T1倾斜角.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计算颈椎后凸指数(KI)和矫形率;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评分结果.结果 29例患者的后凸平均累及4.7个椎体,平均牵引6.3d,手术时间95~ 260 min,平均155 min;出血量120~460 ml,平均135 ml.C2~7的Cobb角术前平均46.6°±18.1°,术后平均11.4°±6.4°;矫形节段Cobb角术前平均72.9°±19.6°,术后平均11.2°±6.4°,平均矫形率84.6%;C2~7SVA术前平均(3.8±14.6) mm,术后平均(12.6±7.8)mm;T1倾斜角术前平均-10.6°±16.4°,术后平均7.1°±14.9°.手术前后C2~7的Cobb角、矫形节段Cobb角、KI、C2~7 SVA及T1倾斜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00 ~ 218.200,P值均<0.01),手术前后的JOA、VAS及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500、217.900、131.200,P值均<0.01).结论 单纯颈椎前路手术可以较为安全有效地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可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
沈晓龙吴卉乔胡之浩刘洋王新伟陈华江曹鹏田野杨晨袁文
关键词:颈椎脊柱后凸前路手术
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前路治疗策略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前路治疗策略,明确术前颅骨牵引联合一期颈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1例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沈晓龙曹鹏田野王新伟陈华江刘洋袁文
关键词:颈椎后凸前路矫形
一种术中测量Cobb角变化的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术中测量Cobb角变化的装置,包括光源组件和标尺组件,均具有底座和支架杆,光源组件上具有两个可以发射定向光束且上下布置的光源,位于下方的光源在标尺上的直射点所指标尺上的Cobb角θ=arcos(a/L)–β,...
祁敏曹鹏陈华江徐辰袁文田野朱玉琼
文献传递
CHI3L1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CH I 3L1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涉及医学生物检测技术领域。该CH I 3L1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包括检测CH I 3L1基因表达的产品在制备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工具中的应用。本发明可早期筛...
徐辰王睿哲钟华建张子凡田野沈晓龙陈华江袁文
文献传递
一种术中测量Cobb角变化的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术中测量Cobb角变化的装置,包括光源组件和标尺组件,均具有底座和支架杆,光源组件上具有两个可以发射定向光束且上下布置的光源,位于下方的光源在标尺上的直射点所指标尺上的Cobb角θ=arcos(a/L)–β,...
祁敏曹鹏陈华江徐辰袁文田野朱玉琼
文献传递
CD44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肺水肿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节点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CD44含量的变化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250 g,雌雄不限。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 h、3 d、1、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C7段脊髓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10×2.5 g.cm;对照组只暴露C7脊髓。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CD44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伤后肺泡灌洗液的CD44无明显变化,血清CD44含量于伤后24 h开始下降,伤后3 d达最低值,伤后1周含量开始回升,伤后24 h和3 d实验组大鼠血清CD44含量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性。CD44含量变化周期与SCI后肺水肿及肺病理变化周期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D44含量变化周期与SCI后肺水肿及肺病理变化周期呈负相关,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可能与SCI后血清CD44含量下降有关。
唐勇袁文杨立利史生田野
关键词:脊髓损伤肺水肿CD44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