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振军

作品数:338 被引量:1,209H指数:20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4篇期刊文章
  • 14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238篇文化科学
  • 112篇医药卫生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生物学
  • 5篇电气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131篇心肌
  • 100篇心梗
  • 82篇细胞
  • 68篇有氧运动
  • 54篇血管
  • 52篇心梗大鼠
  • 46篇梗死
  • 42篇心肌梗死
  • 42篇通路
  • 41篇心脏
  • 39篇肌细胞
  • 37篇心肌细胞
  • 34篇骨骼肌
  • 34篇大鼠心肌
  • 31篇凋亡
  • 30篇细胞凋亡
  • 29篇蛋白
  • 26篇血管新生
  • 24篇心功能
  • 20篇对心

机构

  • 337篇陕西师范大学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燕山大学
  • 10篇西藏民族大学
  • 6篇陕西教育学院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5篇渭南师范学院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许昌学院
  • 2篇马里兰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作者

  • 337篇田振军
  • 34篇蔡梦昕
  • 20篇王友华
  • 20篇张志琪
  • 19篇熊正英
  • 18篇陈婷
  • 17篇席悦
  • 15篇林琴琴
  • 11篇耿元文
  • 11篇史秀超
  • 10篇李振斌
  • 9篇郭进
  • 8篇宋伟
  • 7篇张可
  • 7篇马文红
  • 7篇谭支内
  • 7篇李达刚
  • 6篇李红艳
  • 6篇肖丽
  • 6篇谷红娣

传媒

  • 33篇体育科学
  • 23篇北京体育大学...
  • 15篇西安体育学院...
  • 14篇中国运动医学...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0篇2015年中...
  • 9篇中国应用生理...
  • 7篇生理科学进展
  • 7篇2015年中...
  • 6篇中国体育科技
  • 6篇2015第十...
  • 5篇生命科学
  • 5篇2013年中...
  • 5篇2014年中...
  • 4篇体育学刊
  • 4篇第四届(20...
  • 3篇成都体育学院...
  • 3篇山西师大体育...
  • 3篇陕西师大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17篇2019
  • 16篇2018
  • 20篇2017
  • 30篇2016
  • 38篇2015
  • 22篇2014
  • 20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5篇2008
  • 12篇2007
  • 10篇2006
  • 8篇2005
  • 12篇2004
3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歇运动下调E3泛素连接酶MuRF1抑制心梗大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
研究目的:旨在研究间歇运动以及间歇运动联合临床药物依那西普通过抑制E3泛素连接酶肌肉环指蛋白1(Muscle specific RING finger protein,MuRF1)对心肌梗死大鼠骨骼肌的保护效应,为运动及...
刘亚南田振军
关键词:骨骼肌萎缩E3泛素连接酶
运动与线粒体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运动可导致线粒体发生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不同的运动可引起不同的变化.从有氧运动和大强度力竭运动两个方面综述了线粒体的形态学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报道了线粒体损伤的保护和预防,以及基因选材的一些研究现状.
马新庭田振军
关键词:线粒体MTDNA基因选材
心脏与骨骼肌Smyd1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2022年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1(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 1,Smyd1)是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MYD家族成员,其表达具有肌组织特异性,可通过甲基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转录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细胞结构组成和生理活动。研究发现,Smyd1是调节心脏和骨骼肌发育的关键因子之一,在肌节组装、肌细胞生长和线粒体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其表达异常与多种心脏和骨骼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运动可促进心脏和骨骼肌生长发育和功能改善,同时调节正常生理和病理条件下Smyd1表达。Smyd1是否可作为运动作用的靶点,通过调控其下游分子和表观遗传改变,参与运动效应值得研究。本文对近年来Smyd1的生物学表征及其在心脏和骨骼肌发育和成体功能维持中的作用进行梳理,对其运动干预效应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临床心脏和骨骼肌疾病的治疗靶点及运动训练和康复干预的作用靶点筛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唐杰蔡梦昕田振军
关键词:心脏骨骼肌
应用cDNA微矩阵基因芯片筛选运动性心肌肥大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 :应用cDNAchip(cDNA芯片或微矩阵基因芯片 )技术筛选运动性心肌肥大相关基因。方法 :摘取运动组和对照组小鼠心脏 ,按一步法抽提总RNA并纯化mRNA ,将 2 30 4个点包括10 3个阴性及对照基因和 2 2 0 1条小鼠靶基因的PCR扩增产物 ,按微矩阵 (12× 12点× 16亚矩阵 ,点间距离 375 μm)点制于硅烷化玻片上 ,制备成cDNA芯片。将等量抽提纯化的运动组和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mRNA ,分别与掺入的荧光分子Cy3和Cy5经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探针 ,混合后再与cD NA芯片杂交 ,通过芯片扫描仪对荧光信号图像进行扫描 ,经计算机分析比较运动组和安静对照组心肌组织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在 2 2 0 1条待研究基因中 ,两组小鼠心肌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具有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有 71条 ,其中上调基因有 37条 ,下调基因有 34条。结果显示 :cDNA芯片技术筛选运动性心肌肥大相关基因具有高通量、高敏度、高效率、大规模和并行性等优点。
田振军张志琪唐量郭进刘健
关键词:CDNA芯片基因运动性心肌肥大
间歇有氧运动对MI大鼠肾脏CD40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间歇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MI)大鼠肾脏CD40表达的影响,揭示运动改善MI肾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心梗+间歇运动组(ME),每组12只。MI组采用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法,建立MI模型。Sham组大鼠实施假手术,ME组大鼠在MI手术后1周进行8周跑台运动。运动开始速度为10 m/min运动10 min后,速度逐渐增至25 m/min×7 min,再以15 m/min×3 min运动,之后依次交替进行。每天60 min×1次,每周5 d,共8周。训练结束后次日,各组大鼠评定心功能,腹主动脉取血及获取肾脏组织后,测定肾脏胶原容积百分比(CVF)、CD40、hs-CRP、TNF-α、IL-6、p-NF-κBp65、BUN和s Cr等指标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大鼠LVEDP升高,LVSP和±dp/dt max显著降低,肾脏CVF升高;MI后可见肾脏肾小管细胞胞浆中CD40阳性染色,CD40蛋白和mRNA表达增多,血清及肾脏hsCRP、TNF-α和IL-6表达升高,同时肾脏p-NF-κBp65蛋白表达增多,血清BUN和s Cr表达增高。与MI组比较,ME组大鼠LVEDP降低,LVSP和±dp/dt max升高,肾脏CVF降低;肾脏CD40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血清及肾脏hs-CRP、TNF-α和IL-6表达降低;同时肾脏p-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血清BUN和s Cr表达减少。结论:间歇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心梗大鼠肾脏CD40表达,抑制NF-κB通路,减少血清及肾脏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心梗大鼠肾脏功能。
林琴琴耿元文高婧田振军
关键词:CD40肾脏
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对心梗心脏wnt/NRGI通路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探讨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wnt/NRG1通路的影响,以及其保护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肌梗死组(MI),心梗+抗阻运动组(MR)...
张佳琦田振军
关键词:抗阻运动有氧运动WNT/Β-CATENIN通路
运动性心肌肥大的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运动引起心肌肥大的产生及发展机制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并且一直是备受运动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国内外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已就心肌肥大的刺激因素,如机械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仅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生物学机制方面,就诱导其发生的刺激因素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基因表达等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田振军姜芹先张志琪
关键词:运动性心肌肥大神经内分泌信号转导通路基因表达
有氧运动激活APJ-PI3K-P70S6K通路促进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
研究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G 蛋白耦联受体APJ 及其下游通路的作用,探讨其对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方法:3 月龄SD 雄性大鼠4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梗组(MI)、假手术有氧运动组(SA),心梗有氧...
李永霞田振军
关键词:有氧运动APJ
运动训练长期停训对大鼠胸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运动训练长期停训后大鼠胸腺指数和胸腺组织细胞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探讨运动训练长期停训对胸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运动长期停训后,Bax和Bcl-2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胸腺皮质区淋巴细胞胞浆,髓质区表达不明显,有氧运动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腺指数变化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运动训练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长期停止训练后消失;疲劳运动组与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比较,Bax和Bcl-2阳性表达均差异显著(P<0.05),胸腺指数显著性降低(P<0.05),表明大强度疲劳训练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长期停止训练后,伴随着胸腺器官的增龄性变化而下降.推测可能是大强度长期训练引起机体晚年不适的原因之一.
朱德元田振军
关键词:胸腺细胞凋亡
全身振动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运动上调MGF/MEK/ERK对心梗大鼠心功能和骨骼肌的保护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机械生长因子(mechanical growth factor,MGF)表达的影响及对受损心功能和骨骼肌的改善效应,探索用于安全有效的心梗康复方案。方法:3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分别进行假心梗手术和心梗手术,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10)、心梗组(MI组,n=10)、心梗+高强度间歇运动组(ME组,n=10)和心梗+全身振动训练组(MV组,n=10)。采用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心梗模型。ME和MV组在手术1周后开始训练,ME组采用小动物跑台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MV组采用小动物振动台进行全身振动训练,共持续训练8周。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心率和心电图指标评价心功能。石蜡切片、Masson、TTC和H.E.染色法观察、测算心脏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心肌α-actin和α-myosin表达,心肌和腓肠肌MGF、ERK1/2、pERK1/2和MEK1/2表达,RT-qPCR测定腓肠肌和心肌mgf mRNA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MI组心肌CVF显著增加,心系数和心功能显著降低(P<0.01),心梗边缘区α-actin和α-myos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腓肠肌质量和CSA显著降低(P<0.01),心肌和腓肠肌mgf mRNA表达,MGF和MEK1/2蛋白表达及pERK1/2与ERK1/2比值显著性升高(P<0.01)。2)与MI组比较,MV组与ME组心肌CVF显著降低,心系数和心功能显著升高,心梗边缘区α-actin和α-myos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腓肠肌质量和CSA显著增加(P<0.05,P<0.01),心肌和腓肠肌mgf mRNA表达、MGF和MEK1/2蛋白表达及pERK1/2与ERK1/2比值进一步升高(P<0.01),且MV组均优于ME组。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运动显著提高心梗心肌和骨骼肌MGF-MEK1/2-ERK1/2表达水平,缩小心梗面积扩大并改善心功能,缓解心梗诱导的骨骼肌减少。MGF-MEK1/2-ERK1/2通路在全身振动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运动改善心梗心功能和骨骼肌减少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全
李博文田蕾冯丽丽潘收田振军
关键词:机械生长因子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