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亦洲

作品数:3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4篇电影
  • 7篇文化
  • 5篇中国电影
  • 5篇美学
  • 4篇电影理论
  • 3篇电影美学
  • 3篇叙事
  • 3篇思维
  • 3篇全球化语境
  • 2篇电影市场
  • 2篇电影艺术
  • 2篇心理
  • 2篇艺术
  • 2篇影片
  • 2篇影戏
  • 2篇游记
  • 2篇娱乐
  • 2篇娱乐文化
  • 2篇莎士比亚
  • 2篇莎士比亚戏剧

机构

  • 18篇中国传媒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1篇田亦洲

传媒

  • 11篇当代电影
  • 3篇电影文学
  • 3篇电影评介
  • 3篇艺术百家
  • 1篇戏剧丛刊
  • 1篇电影艺术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山东电大学报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现代视听
  • 1篇百家评论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生如戏”——试析西方理论话语影响下的侯曜早期“影戏观”被引量:2
2017年
在有关"影戏"理论的讨论中,侯曜及其"'影戏'理论经典著述"[1]《影戏剧本作法》,一直以来都是被关注的焦点. 1980年代中期,钟大丰与陈犀禾在初步建构"影戏"理论时,均不同程度地参考了侯曜的《影戏剧本作法》一书——或部分援引其中理论观点,或直接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在《论"影戏"》(1985)、《"影戏"理论历史溯源》(1986)以及《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评〈影戏剧本作法〉》(1986)等文章中,从"探索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道路"[2]的角度出发,将"影戏美学"视作"中国电影理论中的超稳定系统"[3],并认为"影戏"理论"体现着与西方理论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观察角度"[4],"它和西方各大电影理论体系是可以并肩而立的……是一种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电影理论体系."
田亦洲
关键词:影戏人生如戏理论话语中国电影电影理论电影美学
共赏的失谐与文化的焦灼——关于《三枪拍案惊奇》的文化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三枪拍案惊奇》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在艺术文本、艺术创作主体与艺术接受三个层面均呈现出复杂性。它源于科恩兄弟的《血迷宫》,但其文本与《血迷宫》有着多方面的差异,同时也迥异于张艺谋以往的作品,出现了"趋俗"的倾向;导演试图在面向"本土"的道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但却造成一些失误和混乱。他不愿社会将其艺术追求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成为他的基本宗旨;大众、媒体与学术界对于该片的接受与批评,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谐,表现为深层的文化焦灼。它提醒人们,应当为建设科学的文化与艺术批评范式而努力。
田亦洲
关键词:文本比较创作心理
济南电影受众调查分析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该文作者2011年初对济南万达影城受众观影状况予以调研,并以调研材料为基础,对于济南市电影受众的文化消费状况与审美接受心理做出分析,试图为济南地区电影市场的营销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照。
田亦洲
关键词:观众心理
《建党伟业》:一个被逆转的电影文化奇观被引量:5
2012年
现代社会中,媒体和信息技术联手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媒体文化奇观。作为一部政治献礼片,《建党伟业》在媒体的商业化包装下,形成了集历史、政治、经济、娱乐、媒体等于一身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文化奇观。本文试图运用奇观理论,以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由《建党伟业》所引发的奇观现象进行诊断式批评,并着重分析该奇观的建构方式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以揭示该奇观遭遇逆转的原因,这将有助于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媒体奇观,洞悉当代媒介社会的内在特征和发展趋势。
田亦洲
关键词:《建党伟业》文化研究
木乃伊归来:好莱坞探险系列的影像奇观与叙事策略
2008年
探险系列的影片往往只是借用"探宝"元素来构建叙事框架,而故事中有关宝物的珍奇性、知识性等要素则随着故事的变化与主题的需要而相应减弱。在《木乃伊》系列中,所谓宝物也仅仅是故事开始的一个原由,更多则是表现人物如何历尽艰险,将世界从灾难中解救出来,揭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并同时传递着好莱坞式的伦理标准和价值取向。
田亦洲
关键词:叙事策略木乃伊影像探险动作场面故事情节
谈阿尔莫多瓦影片意象创造的特色
2009年
在电影艺术中,对意象的创造越来越多地成为创作者表达个人艺术理想的有效手段。阿尔莫多瓦的影片在成功体现西方艺术意象创造特点的同时,传递着极具个人化风格的生命体悟与审美质素。他的影片表现出别样的视听美感,又不缺乏对人性的深层探索,而且以独特的视角强调了环境对意象创造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形式与内容的美感相融,感性情感与理性思考的合一。
田亦洲
关键词:艺术意象阿尔莫多瓦电影
大数据思维影响下的电影美学新趋向--对'新生代'导演命名'第七代'合法性的考察
为当前大数据思维对于电影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两种模式:首先,随着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曰趋成熟,电影从业者开始主动运用大数据思维,将其作为一种预测和分析的工具,为把握具体电影项目以及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律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模型;其...
田亦洲
关键词:电影艺术美学观念
黑白映像中的色彩都市——中国1930年代上海都市化进程暨相关电影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电影作为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的产物,与都市化的进程紧密相连。尤其是1930年代(具体指1931年—1937年)的中国电影,从不同角度映射出上海的都市生活与社会现实,并突出表现在生存与就业、消费与时尚、经济发展与都市景观三个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无疑为研究中国电影史、现代化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同时,在研究影像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电影与都市化的关系做出细致的梳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时期上海的都市化进程。
田亦洲
关键词:电影都市化
中国电影奇观理论的话语场域:美学、接受与意识形态被引量:1
2013年
当前国内电影奇观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学、接受与意识形态三个话语场域之中。在美学场域,对电影的奇观本性与纪实本性问题的探讨成为焦点。人们与其以电影的双重本性加以界定,不如将其视为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认知条件下所凸显出的话语特性;在接受场域,受众对于文本的接受反应及其影响的研究值得重视,大众观影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表达也会对文本价值意义、再度传播以及社会效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意识形态场域,电影奇观具有很强的表达政治理念的功能,一切商业化手段都可成为服务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对于这类电影奇观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实现其政治操控等问题的探讨便显得尤为重要。
田亦洲
关键词:美学意识形态
最进化的戏剧——论中国早期“影戏观”中的进化论思维被引量:2
2017年
一直以来,中国早期"影戏观"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理论命题。本文在承认其受到西方理论话语影响的前提下,将其放置于"五四"时期特殊的文化语境之中,试图通过对顾肯夫等人理论著述的分析,考察中国早期"影戏观"中以进化论思维为特征的西方现代逻辑,进而探寻早期电影理论家在具体表述、修辞中的话语策略与深层动因。
田亦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