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飞南

作品数:2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7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主义
  • 6篇政治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和谐社会
  • 4篇社会
  • 4篇社会主义
  • 3篇政治生态
  • 3篇治生
  • 3篇社会文明
  • 3篇市民
  • 3篇市民社会
  • 3篇文明
  • 3篇伦理
  • 3篇马克思主义中...
  • 3篇民社
  • 3篇高校
  • 2篇政治学
  • 2篇政治学诠释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社会主义和谐...

机构

  • 14篇吉首大学
  • 12篇河南大学

作者

  • 26篇王飞南
  • 14篇王浩斌

传媒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江苏海洋大学...
  • 2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柴达木开发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党史与党...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广西社会主义...
  • 1篇乌鲁木齐成人...
  • 1篇达州职业技术...
  • 1篇娄底职业技术...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的概念诠释被引量:1
2010年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践存在样态。
王飞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及其现代化的政治生态诠释
2009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我国宏观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格局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格局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成为时代强音。着眼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文明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也必将实现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王飞南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文明政治生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六届四中全会
技术发展与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之历史嬗变被引量:1
2006年
技术发展既是人的本质的外化与展现,同时也内蕴着极为深刻的实践底蕴与人本诉求;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人的发展实现由“人的全面发展”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再到“人的综合性发展”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不断实现由“人的本质向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到“人的本质向类的复归与发展”再到“人的个体本质与类本质的和谐化发展”的转变。
王浩斌王飞南
关键词:人本诉求历史嬗变
社会创造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维度
社会创造论是马克思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关于社会创造的条件、机制、规律、功能及其趋势的理论及学说,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实现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跃迁的整体态势及其基本规律,而且深入阐释了人类社会发...
王飞南
关键词:唯物史观理论维度
文献传递
“感性意识”:邓小平现代化思维中的“合理理性”
2006年
"感性意识"作为邓小平现代化思维中的一个最为根本的特征和本质体现,具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它深深植根于具体的、实际的感性实践活动,是对活生生感性实践活动或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种主观映象和心理感知,它不仅本身就内蕴着理性的精神,而且它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理性选择",同时也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发展趋势所作的"理性回应",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一种内蕴着"理性选择"的"感性意识"。
王浩斌王飞南
关键词:感性意识邓小平
关于政治生态视野中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被引量:1
2007年
政治生态作为社会构成中的重要功能系统,是实现社会各子系统之间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政治条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综合治理政治生态中的不和谐要素,建立与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良性政治—经济生态、政治—制度生态、政治—伦理生态以及政治—社会生态。
王浩斌王飞南
关键词:政治生态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的社会机制构建被引量:2
2007年
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下维护和实现高校稳定,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激励机制、社会沟通机制、社会整合机制以及社会安全机制等等。
王浩斌王飞南
关键词:和谐社会维护高校稳定
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被引量:3
2007年
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内在价值冲突决定了政治伦理化实现的底线与限度;个体生存、群体生存以及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决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实现必须以实现个人美德、社会正义以及环境正义之间的价值共契为限度;而这一"价值共契"的实现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
王浩斌王飞南
关键词:政治伦理化市民社会
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师德建设的伦理生态诉求被引量:4
2007年
高校师德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树立高校形象的客观要求;在现代化语境中提高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必须着眼于全局的高度,建设符合现代高校发展要求的伦理——经济生态、伦理——政治生态、伦理——文化生态。
王浩斌王飞南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伦理生态
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改革型诠释范式
2008年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研究在中国如何实现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在不断吸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诠释,形成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改革型诠释范式。
王浩斌王飞南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