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萍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病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在产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病例分析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产科见习教学中的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某院2019年9月1日-2020年6月30日临床基地班40名学生随机分为病例分析组和传统教学组,分别采用病例分析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产科见习教学,对两组进行统一考试和问卷调查,比较2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病例分析组在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的成绩分别为(43.25±4.05)分、(24.18±3.2)分、(15.92±2.32)分均优于传统教学组的(37.21±6.47)分、(19.06±2.97)分、(11.23±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病例分析组评价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病例分析式教学法更有利于产科临床知识的掌握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 何静媛王雪萍米辰
- 关键词:教学方法病例分析临床教学产科
- 女性生殖系统郎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郎格罕氏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女性生殖系统郎格罕氏细胞增生症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①本组患者发病年龄范围23~70岁,平均年龄43.5岁;②临床表现:2例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伴溃疡形成,1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1例表现为外阴赘生物;4例中3例仅累及外阴,1例累及阴道和宫颈;③均依靠术前组织活检明确诊断,2例仅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补充放疗,1例术前化疗3次;④术后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CD1a、S-100、CD68、Lagerin均阳性。结论女性生殖系统郎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率低,无特异临床症状,病变可以累及外阴,宫颈,子宫内膜和卵巢;诊断主要靠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
- 王雪萍刘辉
- 关键词:女性生殖系统新生物
- 联用缩宫素和欣母沛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研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联用缩宫素和欣母沛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6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60例产妇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80例产妇。两组产妇娩出胎儿后,均为其注射缩宫素。在此基础上,为干预组产妇注射欣母沛。然后,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均低于传统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联用缩宫素和欣母沛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 王雪萍
- 关键词:欣母沛缩宫素高危妊娠产后出血
-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在外阴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与外阴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35例外阴鳞状细胞癌患者、12例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及9例因反复外阴瘙痒行外阴活体组织检查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外阴组织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RASSF1A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RASSF1A蛋白表达与外阴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外阴正常组织、外阴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外阴癌组织两两相比,RASSF1A蛋白的表达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级、分期、癌灶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外阴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参与了外阴癌的发生,但与外阴癌的发展无明显的相关性;RASSF1A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外阴癌的癌灶部位及发病年龄无明显的相关性。
- 王雪萍刘辉
- 关键词:外阴癌免疫组织化学
- 孕前不同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体重不同增加量与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体重不同增加量(GWG)与子痫前期(PE)产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收治的PE产妇作为PE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PE组产妇再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MPE组,n=65)和重度组(SPE组,n=95);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n=15)、正常体重组(n=107)及低体重组(n=38);根据GWG分为增长过多组(EGWG组,n=91)、增长适宜组(AGWG组,n=47)及增长过少组(IGWG组,n=22)。比较PE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病情PE组一般资料、孕前BMI、孕期GWG,分析孕前BMI、孕期GWG与PE产妇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PE组和对照组年龄、孕前BMI、孕期GWG、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情PE组患者孕前BMI、孕期GWG、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和低体重组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妊娠EGWG组和IGWG组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高于妊娠AGWG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前BMI、孕期GWG与PE妊娠结局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孕前BMI、孕期GWG与PE发生密切相关,且孕前超重肥胖、低体重、EGWG、IGWG均与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 王雪萍何静媛
- 关键词:子痫前期
- 5-Aza-CdR对子宫内膜癌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作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脱苷(5-Aza-CdR)对子宫内膜癌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作用。方法取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随机分组,用不同浓度(1.0×10-6,3.0×10-6,10.0×10-6 mol/L)的去甲基化药物5-Aza-CdR处理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UNEL等技术,分析空白对照组及实验各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m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mRNA、蛋白低表达,以及细胞凋亡失控。不同浓度的5-Aza-CdR可逆转RASSF1A基因高甲基化状态,恢复mRNA、蛋白表达量,并可抑制HEC-1-B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凋亡。结论子宫内膜癌异常甲基化RASSF1A基因作为治疗靶点,去甲基化药物5-Aza-CdR是基因治疗的有效途径。
- 黄丽萍陈晨王雪萍刘辉
- 关键词:RASSF1A基因甲基化子宫内膜癌
- 地西他滨对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究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对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地西他滨组(AZA组)、顺铂组(DDP组)、醋酸甲羟孕酮组(MPA组)、AZA+DDP组、AZA+MPA组、DDP+MPA组、模型组,每组3只,各实验组给予相应药物(1μg/g单用或各1μg/g联合),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每3d一次尾静脉注射给药,共给药8次。处理后观察各组裸鼠瘤体生长情况;取出瘤体后,计算抑瘤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Western blot和TUNEL染色法分别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AZA+DDP组抑瘤率最高,而AZA组抑瘤率最低。AZA组、AZA+DDP组、AZA+MPA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显示明显的非甲基化条带,其余组则主要显示甲基化条带。AZA组、AZA+DDP组、AZA+MPA组这三组之间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模型组(P<0.05);DDP组、MPA组、DDP+MPA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指数为模型组<3个单药组<3个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逆转内膜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恢复RASSF1A蛋白生物学功能,增强DDP与MPA的药效,对临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李冉红王雪萍刘辉
- 关键词:地西他滨去甲基化RASSF1A基因
- 宫颈癌术后性生活质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对该病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检测技术的提高,使其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早期根治手术亦成为可能,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近20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而随着个体生育年龄和绝经年龄的推迟,生育前及绝经前宫颈癌发病率相对升高。对生育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尤其性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对维持家庭和谐及和睦的夫妻关系至关重要,而且对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十分重要。现就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 王雪萍黄丽萍刘辉
- 关键词:宫颈癌性生活质量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