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集生

作品数:44 被引量:247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手术
  • 10篇肿瘤
  • 9篇外科
  • 8篇术后
  • 8篇颅脑
  • 8篇垂体
  • 7篇颅内
  • 6篇神经外科
  • 6篇头痛
  • 6篇文献复习
  • 6篇颅脑手术
  • 6篇脑手术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6篇复习
  • 5篇造影
  • 5篇入路
  • 5篇神经系
  • 5篇神经系统
  • 5篇神经阻滞

机构

  • 4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白城市第三人...

作者

  • 44篇王集生
  • 25篇于书卿
  • 22篇季楠
  • 9篇钱珂
  • 8篇陈思源
  • 8篇罗世祺
  • 4篇贺焱
  • 4篇李德岭
  • 4篇陆菁菁
  • 3篇张俊廷
  • 3篇郝淑煜
  • 3篇任同
  • 3篇王寅千
  • 3篇王博
  • 3篇李慧展
  • 2篇赵继宗
  • 2篇刘巍
  • 2篇杨宝
  • 2篇罗世琪
  • 2篇郭瑞中

传媒

  • 13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康复理论...
  • 6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循序加压弹力袜预防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使用循序加压弹力袜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神经系统肿瘤患者18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100例)于肿瘤切除术后第一天即使用循序加压弹力袜,直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对照组患者(80例)术后未使用循序加压弹力袜,其他处理相同。术前及术后每隔3天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试验组中DVT发生3例(3%),对照组发生DVT21例(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肺栓塞(PE)。结论使用循序加压弹力袜能有效降低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于书卿王集生季楠钱珂汤劼
关键词:神经系统肿瘤深静脉血栓
毫米波对神经外科切口皮瓣下积液及继发性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患者术后切口局部积液和继发性头痛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局部毫米波治疗术后皮下积液及继发性中-重度头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随机对照实验,选择32例择期行开颅手术后出现切口皮瓣下积液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毫米波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后3d的积液体积变化、积液完全吸收时间、相关感染发生率、术后局部中-重度头痛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变化,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出现切口皮下积液者中-重度头痛发生率高达93.8%;观察组3d后积液体积指数平均减少76.5%,对照组减少63.3%(P<0.05);观察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相关感染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观察组毫米波治疗后局部头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毫米波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毫米波治疗对神经外科切口皮瓣下积液具有良好疗效,并可降低相关感染和继发性切口局部疼痛的发生率。
季楠钱珂于书卿陈思源王集生
关键词:毫米波皮下积液继发性头痛
术中超声造影评价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瘤周水肿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价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区分肿瘤、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范围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术中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瘤、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强化情况,定量分析不同部位造影参数.结果 正常脑组织呈等增强,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与瘤周水肿脑组织呈高增强,瘤体组织增强强度高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呈高增强,但瘤周水肿脑组织增强强度与正常脑组织相近.瘤体组织的绝对峰值强度高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的造影达峰时间早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造影达峰时间与瘤周水肿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切除肿瘤前判断胶质瘤病理级别及确定瘤周水肿脑组织的边界,有效指导临床手术.
贺焱何文杜丽娟黄文燕于书卿王集生李慧展
关键词:微气泡神经胶质瘤
脑膜瘤术后发生胶质瘤一例
2013年
颅内脑膜瘤是良性肿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脑内胶质瘤是偏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脑膜瘤和胶质瘤同时或先后发生极为罕见,国内有报道脑膜瘤术后放疗后发生腑胶质瘤。我院在2012年发现1例患者脑膜瘤和胶质瘤先后发生,现报道如下.
于书卿王集生季楠陈思源王博
关键词:颅内脑膜瘤术后神经上皮细胞良性肿瘤放疗后
Rathke囊肿卒中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报告鞍区Rathke囊肿卒中2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手术治疗因视力下降起病的鞍区Rathke囊肿卒中2例,2例均采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随访临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近全切除囊肿,术后视力恢复,内分泌指标好转,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目前全世界鞍区Rathke囊肿卒中的报道很罕见,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与垂体瘤卒中具有相似性,通过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可诊断,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案,且预后良好。
陈思源王博于书卿杨宝王集生
关键词:RATHKE囊肿鞍区卒中手术治疗
颅内恶性脑膜瘤2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对2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包括脊索样型、非典型、乳头型、间变型脑膜瘤,占同期脑膜瘤的0.65%。本组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共32例次;SimpsonⅠ~Ⅱ级19例,Ⅲ级12例,Ⅳ级1例,随访25例(2~98个月,平均30.9个月),复发率为52%(其中SimpsonⅠ~Ⅱ级占46.2%),死亡率为36%;手术全切(SimpsonⅠ~Ⅱ级)+术后放疗者的复发率为27.3%,单纯手术全切复发率高达50%。结论同良性脑膜瘤相比,此病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且预后差。就目前资料而言,手术全切尚不足以避免肿瘤复发,但可尽量减少肿瘤细胞数量,需再结合放疗以延缓肿瘤复发。
刘巍张懋植王集生罗麟朱晓东赵继宗
关键词:非典型脑膜瘤病理学手术全切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方法对101例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视力、视野损害,月经紊乱,头痛和肢端肥大是鞍区占位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占总数的86.1%;患者中首诊于眼科者占首位(50例),其次为妇产科;首诊至确诊时间平均(12.8±20.7)个月,但内科平均(29.3±8.7)个月,且诊断正确率仅为10%;本组患者发病至就诊平均延误长达(16.1±27.4)个月,存在视力、视野损害者就诊延误时间最短(6.7±1.7)个月,而生长素型垂体瘤导致的肢端肥大就诊延迟时间最长,(45.5±13.0)个月。结论鞍区占位性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视力、视野损害,常首诊于眼科、妇产科或内分泌科,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完善有关检查可减少和避免误诊。
季楠郭瑞中陆菁菁王集生
关键词:蝶鞍
术中超声造影对提高脑胶质瘤完全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探讨术中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判断肿瘤切除后术腔周围残留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脑胶质瘤患者于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脑肿瘤切除范围,判断肿瘤切除后术腔周围有无残留肿瘤。同时在术腔四壁及底部取脑组织行病理检查。将术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对38例脑胶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并引导术者在术腔取组织标本205处,病理结果证实术腔及周围组织有肿瘤残留10例(10/38),无肿瘤残留28例(28/38)。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中常规超声诊断术腔及周围组织有无肿瘤残留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29例(76.3%,29/38),漏误诊9例,诊断符合率为76.3%(29/38);术中超声造影诊断术腔及周围组织有无肿瘤残留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34例,漏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89.5%(34/38),高于术中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35,P<0.01)。结论术中超声造影能有效地检出术腔及周围组织中的残留肿瘤,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手术全切率。
贺焱何文杜丽娟王立淑于书卿王集生李慧展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手术中脑胶质瘤
垂体腺瘤质地与手术入路的探讨被引量:66
2001年
目的 探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分析了 10 0例实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MR检查T2信号特点及手术情况。结果 肿瘤质地软易切除者 88例 ,其中生长激素腺瘤 36例 ,泌乳激素腺瘤 2 1例 ,无功能性腺瘤 31例 ;MR检查T2像 :高信号 76例 ,等信号 12例。肿瘤质地较韧者 12例 ,其中泌乳激素腺瘤 4例 ,无功能性腺瘤 8例 ;MR检查T2像 :高信号 4例 ,等信号 8例。结论 垂体腺瘤的质地与MR检查T2像信号强度、内分泌测定有关 。
王集生谢坚罗世祺
关键词:垂体腺瘤手术入路外科手术磁共振成像
冠状切口额下入路术后眶上神经痛的发生及术中神经保护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患者术后眶上神经痛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的术中神经保护策略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照组为132例择期行常规冠状切口额下入路的神经外科患者,排除切口局部疼痛后记录眶上神经痛的发生时间、程度和性质,同时探讨药物和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神经保护组为27例采用改良皮下分离技术的冠状切口开颅患者,术后亦观察眶上神经痛的发生。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眶上神经痛13例(9.8%),除1例药物治疗有效外,其余12例经神经阻滞治疗后治愈;眶上神经痛出现于术后第3—4天,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向同侧额部、顶部、颞部或眶周放散,查体眶上切迹处压痛明显。神经保护组无术后眶上神经痛发生。结论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患者术后出现头痛时应注意鉴别眶上神经痛,一旦确诊应行以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改良的皮下分离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术后眶上神经痛的发生。
季楠钱珂于书卿郝淑煜王集生朱秀英张俊廷
关键词:神经痛神经阻滞神经外科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