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郁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食管
  • 7篇食管鳞状
  • 7篇食管鳞状细胞...
  • 7篇细胞癌
  • 7篇鳞状
  • 7篇鳞状细胞
  • 7篇鳞状细胞癌
  • 5篇肿瘤
  • 5篇淋巴
  • 4篇食管鳞癌
  • 4篇迁移
  • 4篇腺癌
  • 4篇鳞癌
  • 3篇血管
  • 3篇氧酶
  • 3篇增殖
  • 3篇吲哚胺
  • 3篇吲哚胺2,3...
  • 3篇淋巴结

机构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肿瘤研...

作者

  • 18篇刘丽华
  • 18篇王郁
  • 12篇贾云泷
  • 11篇段玉青
  • 7篇王佳丽
  • 7篇吕微
  • 5篇王洪琰
  • 5篇王婷婷
  • 5篇王淼
  • 4篇刘天旭
  • 2篇孟宪利
  • 2篇韩晓楠
  • 1篇桑梅香
  • 1篇张璁
  • 1篇马鸣
  • 1篇赵连梅
  • 1篇李杰
  • 1篇单保恩
  • 1篇田志辉

传媒

  • 15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DO与肿瘤免疫逃逸被引量:7
2014年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一种免疫调节酶,能够抑制效应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并且与调节性T细胞形成了正反馈调节环路,抑制微环境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自身可以表达IDO,还能够募集表达IDO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进入肿瘤微环境,在肿瘤浸润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都可以发现高水平表达的IDO。IDO的免疫抑制效应可以被其竞争性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所阻断,其异构体D-1-MT在前临床试验中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显著增强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贾云泷王郁刘丽华
关键词:吲哚胺2,3-双加氧酶T细胞NK细胞免疫逃逸
一线晚期肺腺癌治疗中PD-1抗体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在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41例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ⅢC和Ⅳ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在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结果:141例患者均纳入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3.0个月(95%CI:12.0~14.0)。PD-1抗体联合化疗组(A组)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组(B组)的ORR分别为33.33%和27.38%,DCR分别为98.25%和89.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4个月(95%CI:7.3~9.9)和6.9个月(95%CI:6.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ⅢB/ⅢC期、肝或脑转移患者中,A组中位PFS较B组均延长(均P<0.01)。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2%和14.29%,多数为1~2级。结论: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标准一线治疗。
段玉青夏宁贾云泷吕微王郁王佳丽王雪晓刘天旭刘丽华
关键词:肺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化学治疗
过继性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方法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常规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分三次回输患者体内,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次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CD3+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4+T细胞比例、CD3+CD8+T细胞比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治疗前Treg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regs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CIK细胞输注治疗可以增强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王婷婷王郁贾云泷王雪晓王佳丽吕微段玉青刘丽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调节性T细胞
卵巢癌中血管生成相关免疫基因预后模型的构建和肿瘤微环境分析
2024年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卵巢癌中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免疫基因(ARIG),探讨其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说明不同预后患者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的潜在差异,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分别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卵巢癌的转录组数据和生存数据。利用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鉴定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与免疫相关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差异表达的ARIG。通过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通过Cox分析临床特征和风险评分,将样本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和排斥(TIDE)分析预后风险模型与免疫浸润、免疫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最后,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手术的卵巢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输卵管组织85对,通过qPCR和WB法验证五个差异表达的ARIG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索其在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通过生信分析筛选出142个差异表达的ARIG,通过Lasso和Cox回归分析,得到5个基因作为预后基因(PTGER3、SCTR、IGHG1、HSPA8、IGF2),构建了预后风险模型,高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更差;此外,不同风险评分的患者在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治疗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通过qPCR和WB法验证这5个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均P<0.01),其中HSPA8表达量最高,且高表达HSPA8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晚、组织分级差、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细胞功能实验证实,HSPA8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1)。结论:差异表达的5种ARIG能有效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并且与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治疗疗效有关,初步证实其在卵巢中发挥促癌作用。
吕微王佳丽刘天旭王郁刘丽华
关键词:卵巢癌血管生成免疫治疗预后肿瘤微环境
IL-6与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两者关系,并研究两者表达对ESCC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ESCC切除术的患者52例,每例患者均取原发灶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同时在术前抽取患者外周血5 ml,再取5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5 ml为血清对照。应用ELISA法测定ESCC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6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SCC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为(116.71±25.9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43±9.36)pg/ml](P<0.05),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肿瘤组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7.31%vs 32.69%,P<0.01),且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与VEGF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7.113,P<0.05)。结论: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IL-6和VEGF均呈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在ESCC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洪琰王郁王佳丽韩晓楠王雪晓王淼贾云泷刘丽华
关键词:食管鳞癌IL-6VEGF
lncRNA NORAD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activated by DNA damage,NORAD)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株EC9706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不同ESCC细胞(EC9706、TE1、YES-2、KYSE150)中NORAD m RNA表达水平,通过RNA干扰技术将NORAD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到EC9706细胞(si-NORAD组)以建立NORAD低表达细胞,另设置空白对照组(Ctrl组,不转染任何序列)及阴性对照组(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序列),qPCR验证其转染效果。用MTT、平板克隆形成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NORAD前后EC9706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NORAD前后EC9706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变化。结果:在4种ESCC细胞中NORAD mRNA均呈高表达状态,同时与TE1、YES-2、KYSE150细胞相比,EC9706细胞中NORAD mRNA呈显著高表达(P<0.01)。与Ctrl组和NC组比较,转染NORAD-siRNA后,si-NORAD组EC9706细胞中NORAD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EC970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敲低NORAD表达后,EC9706细胞中E-cadherin表达升高而N-cadherin和Snail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NORAD在EC9706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敲低NORAD表达可通过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和Snail表达而抑制EC970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李欢张评梅王郁王佳丽段玉青刘丽华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迁移
食管鳞状细胞癌YES-2细胞顺铂耐药致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及PD-L1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YES-2细胞顺铂(cis-dichlorodiammine platinum,CDDP)耐药后(YES-2/CDDP-R)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的变化。方法:用CDDP由低质量浓度到高质量浓度(0.25~2.0μg/ml)间断冲击(间隔15~25 d)的方法处理YES-2细胞,建立CDDP耐药细胞株YES-2/CDDP-R。倒置显微镜下观察YES-2/CDDP-R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对CDDP敏感性的变化,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耐药前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耐药前后细胞中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CDDP梯度给药9个月后成功建立YES-2/CDDP-R细胞。显微镜下见YES-2/CDDP-R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胞内空泡及黑色颗粒明显增多且出现巨大细胞。与YES-2细胞比较,YES-2/CDDP-R细胞的IC50值显著升高,表明其对CDDP的敏感程度降低(P<0.05);YES-2/CDDP-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或P<0.01),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成功建立的CDDP耐药细胞株YES-2/CDDP-R对CDDP的敏感程度降低,其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YES-2/CDDP-R细胞中PD-L1表达水平升高,提示CDDP耐药可能通过上调YES-2细胞PD-L1表达水平促进免疫逃逸。
田聪贾云泷吕微张评梅王郁刘丽华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顺铂
SNHG6通过上调ZEB1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2020年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核仁小分子RNA宿主基因6(small nuclear RNA host gene 6, SNHG6)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36例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9年2月至8月外科手术的ESCC患者)中SNHG6表达水平;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ESCC细胞系(TE1、Yes-2、Eca9706和Kyse150)中SNHG6表达水平,选用SNHG6高表达的TE1细胞,通过转染SNHG6-siRNA敲低该细胞中SNHG6表达;通过集落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SNHG6敲低前后TE1细胞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NHG6敲低前后TE1细胞中锌指蛋白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factor 1, ZEB1)、MMP-2和MMP-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SNHG6在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均呈高表达状态(均P<0.01),且在TE1细胞中高表达最为显著。转染SNHG6-siRNA后TE1细胞中SNHG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i-SNHG6-1和si-SNHG6-2组TE1细胞的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细胞中MMP-2、MMP-9和ZEB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的SNHG6可促进TE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涉及ZEB1表达的上调。
王梦杰刘琰吕微田聪王郁赵连梅刘丽华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lncRNA DGCR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iGeorge综合征临界区基因5(digeorge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 5,DGCR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TCGA数据库中ESCC数据集的DGCR5表达进行分析。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60例E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qPCR检测ESCC组织中DGCR5的表达水平,分析DGCR5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DGCR5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ESCC组织中DGCR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DGCR5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均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表达DGCR5的ESCC患者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DGCR5患者(P<0.05)。结论:DGCR5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共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成为ESCC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段玉青王梦杰王洪琰王郁桑梅香刘丽华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
食管癌患者肿瘤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在食管癌患者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的变化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引流淋巴结样本70例,根据转移情况将样本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并根据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无菌分离TDLN内淋巴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下亚群在总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9+B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Treg细胞与其他淋巴细胞比例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DLN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食管癌患者TDLN中的Treg细胞与T细胞、CD4+T细胞比例显著相关(P=0.002,P=0.003),与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比例无相关性(P>0.05)。与未转移组淋巴结相比,转移组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0,P=0.000,P=0.016,P=0.038),B细胞、Treg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00,P=0.018),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87)。与早期食管癌组淋巴结相比,晚期食管癌组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0,P=0.008,P=0.027,P=0.022),B细胞、Treg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00,P=0.043),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70)。结论:食管癌患者TDLN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紊乱,是促进肿瘤向淋巴结转移并提高临床分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贾云泷王郁王婷婷段玉青马鸣王淼王洪琰刘丽华
关键词:食管癌肿瘤引流淋巴结淋巴结转移淋巴细胞亚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