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虎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角膜
  • 5篇术后
  • 5篇近视
  • 4篇有晶状体眼
  • 4篇原位
  • 4篇准分子
  • 4篇准分子激光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晶状体
  • 4篇晶状体眼
  • 4篇激光
  • 4篇激光原位
  • 4篇激光原位角膜...
  • 4篇分子
  • 4篇PENTAC...
  • 3篇原位角膜磨镶...
  • 3篇植入
  • 3篇术后早期
  • 3篇人工晶状体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作者

  • 12篇栗静
  • 12篇刘磊
  • 12篇王虎杰
  • 6篇柯红琴
  • 5篇李新宇
  • 4篇徐曼
  • 4篇黎冬平
  • 2篇杨硕
  • 2篇王恒
  • 2篇朱爱斌
  • 1篇陈莹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激光医学...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LASIK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将52例(102眼)施行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按照承载因子(loading fator,LF;LF=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不同分为3组,LF〈1.6者为A组(50眼),1.6≤LF〈1.7者为B组(25眼),1.7≤LF≤2.0者为C组(27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d、7d、1个月和3个月时用Pentacam测量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ndex of surface variance,ISV)、垂直不对称指数、高度不对称指数、圆锥角膜指数、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结果3组患者术后ISV、垂直不对称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术后2~7d时达到最大,之后均有所下降,A组患者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仍有明显下降(均为P〈0.05),B、C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高度不对称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圆锥角膜指数和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ISV与术前ISV的差值AISV与术前验光度数、LF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517、0.464,均为P=0.000),但与角膜实际切削量、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和角膜前表面形态因子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均为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性较术前明显增大,但LF〈1.6的患者术后角膜不规则性恢复情况明显优于LF≥1.6的患者。LF是综合考虑了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的更全面的LASIK手术安全评价指标,LF≤2.0是安全的LASIK手术范围。
柯红琴刘磊栗静李新宇王虎杰朱爱斌
关键词:LASIKPENTACAM角膜前表面
Q值引导个体化LASIK与标准化LASIK术对患者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Q值引导个性化LASIK(Q-LASIK)与标准化LASIK(S-LASIK)对患者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LCVA)的影响。方法行LASIK术患者69例133只眼,其中行S-LASIK患者37例71只眼(S组),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S1组)、中度近视组(S2组)及高度近视组(S3组);行Q-LASIK患者32例62只眼(Q组),同样按等效球镜度分为Q1、Q2及Q3组。对S组及Q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CVA值及主观感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组中,术后1周各近视度组LCVA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1个月,S1组LCV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S2组LCV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Q组中,各近视度组在术后各时间段LCVA值与术前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术后3个月,S3组患者ΔQ值、Δ球差值和ΔLCVA值显著大于Q3组(P<0.05)。(4)术后各时间段两组夜间视力较术前戴镜时差的主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Q-LASIK术能够相对减轻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的夜视力下降。
徐曼刘磊栗静王虎杰柯红琴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拟定的入选标准选取行ICL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0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低对比度视力、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使用SPSS 19.0软件描述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分布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对裸眼视力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其余各指标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结果 90眼均成功植入ICL。全部患者在随访期中,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52.2%的眼数超出一行及以上;等效球镜度维持在±1.0 D;低对比度视力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43±0.20、-0.47±0.21、-0.45±0.18,较术前矫正屈光不正后测得值有所提高(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P<0.05)。对于术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除低对比度视力在术后3个月达稳定水平外,其余指标均在术后1个月时即达到稳定状态。91.7%的患者对ICL植入术早期效果表示满意,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在术后早期随访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黎冬平刘磊栗静王虎杰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
两种仪器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比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119例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OrbscanⅡ和Pentacam测得CCT平均值分别为(515.67±36.06)μm、(539.67±31.4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bscanⅡ测得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前后表面高度和瞳孔直径均显著高于Penta-cam;两种仪器测得角膜散光和前房深度无差异。结论两种仪器测得角膜地形图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将二者测量结果简单替代。
王虎杰栗静刘磊李新宇黎冬平王恒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
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早期眼前节形态的变化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我们应用眼前节全景分析仪(Pentacam)测量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手术前后前节形态指标,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选取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0眼,术后随访6mo。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测量各时间点的中央前房深度(ACD)、3:00位前房角(ICA)、角膜像差(CA)、角膜曲率(K)和角膜厚度(CCT)等指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描述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分布特征,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指标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所有观察指标各时间点均呈正态分布。ACD、3:00位ICA较术前降低(P<0.05)。CA中,总像差(CTA)及低阶像差(CLOA)较术前无统计差异(P>0.05),高阶像差(CHOA)则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K略有减小(P<0.05)。CCT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术后有统计学意义变化的指标,均在术后1mo时即达到稳定状态。结论:应用眼前节全景分析仪(Pentacam)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前节形态的变化主要有ICA变窄,ACD变小,CHOA增加,K减小,尚在安全范围内,6mo随访中各值均保持稳定,未出现并发症,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黎冬平刘磊李新宇栗静王虎杰杨硕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
可植入胶原聚合透镜植入术后早期眼前段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可植入胶原聚合透镜(ICL)植入术后早期的眼前段形态.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37例(65只眼),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前房深度、前房角、前房容积、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前房深度、前房角和前房容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小,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眼压较术前稍有降低,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个月和6个月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分别降低4.75%和6.87%;术后1个月和6个月ICL拱高分别为(412.61±192.94)m和(365.69±179.75)m,与晶状体无接触.结论 ICL植入术后早期眼前段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但随访期内各指标稳定,未引起前房角关闭或眼压升高.仍需对其进行更为长期的临床观察.
栗静刘磊李新宇王虎杰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高度近视
影响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的因素
2011年
目的探索影响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lowcontrast visual acuity,LCVA)的相关因素。方法行LASIK术的患者61例122只眼。使用ZyQv视力表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暗环境下10%对比度视力。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裸视力、瞳孔直径、LCVA值、球镜度、等效球镜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K值、Q值和柱镜等。结果 (1)术前LCVA值与瞳孔直径、球镜度绝对值、等效球镜度绝对值、总像差及总高阶像差正相关,与K值、柱镜度、Q值及球差不相关。(2)术后3个月LCVA值与Q值、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及球差正相关,与瞳孔直径及K值不相关;ΔLCVA与Δ总高阶像差、Δ球差、ΔQ值及预矫屈光度绝对值正相关。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前、术后其LCVA值受眼部不同因素的影响。
徐曼刘磊栗静王虎杰柯红琴
关键词: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前房形态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眼前房形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接受LASIK的近视患者44例(87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眼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前房容积、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等指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IK术后3个月内,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较术前显著减小,180°前房角、360°前房角、角膜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较术前无显著差异。结论 LASIK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变浅,前房容积变小,而周边前房形态无显著变化,可能与LASIK手术前后患眼视近时调节引起晶状体前移量不同有关。
栗静刘磊李新宇王虎杰杨硕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ENTACAM前房
兔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可导致各种眼表功能异常,严重的LSCD会导致角膜结膜化、慢性炎症、持续的角膜上皮缺失、角膜混浊和伴发的长期视力丧失。目的研究成功构建兔全LSCD模型的适宜方法和最佳时间,观察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眼角膜的病理结构改变。方法选择3~5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0只,用手术刀切除左眼360。角膜缘内1mm、角膜缘外2mm的角膜缘上皮组织和剩余的全部中央角膜上皮组织和浅层基质,切除组织厚度为100~150μm。分别在术后2~5周行裂隙灯检查,以角膜混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和上皮荧光素钠染色情况为观察指标,按照国际通用LSCD模型评分标准对模型眼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2、3、4、5周获取模型眼的角膜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的改变,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角蛋白3(CK3)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手术后不同时间点造模成功率的差异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术后第2、3、4、5周时的模型成功率分别为12.5%、62.5%、81.3%和87.5%,术后第3周造模成功率明显高于第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第3周与第4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第3周与第5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第4周与第5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造模成功的平均时间为(3.21±0.80)周。造模成功的标准为模型眼角膜明显混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荧光素钠染色阳性。模型眼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角膜基质水肿,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过碘酸希夫染色发现,仅在造模后第5周的角膜组织中发现杯状细胞。各时间点造模成功模型眼角膜组织中均未见到CK3阳性表达。结论用手术切除角膜缘及全部中央角膜上皮的方法可以成功�
柯红琴刘磊栗静王虎杰黎冬平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动物模型
以纤维蛋白凝胶为载体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兔角膜缘上皮细胞(corneal limbus epithelialcell,CLEC)在纤维蛋白凝胶上的最佳接种方式及其生长情况。方法取角膜缘上皮组织块进行细胞培养。用针对鼠抗兔角蛋白3(CK3)的单克隆抗体AE5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MTT法测定CLEC增殖活性。将传第二代的细胞分A、B两组分别接种到纤维蛋白凝胶表面和凝胶体内进行培养,在接种后5d、10d、15d时将凝胶溶解离心后计数细胞数,比较两种接种方式下细胞的增殖力。结果传第一、二代细胞培养3~5d后胞浆AE5染色阳性,胞核PCNA染色阳性,传第一代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1%、65%,传第二代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5%、79%。传第一代细胞在接种后6h内贴壁,1~2d时处于潜伏期,2~3d时处于快速生长期,3d时达85%以上汇合,细胞增殖活性最高,4d时细胞汇合达95%以上,增殖活性逐渐降低。接种后5d时A组细胞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d和15d时A组细胞数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以纤维蛋白凝胶为载体培养CLEC时将细胞接种在凝胶表面比包埋在凝胶体内更有利于细胞增殖,适合用于CLEC移植培养的研究。
柯红琴刘磊栗静王虎杰徐曼
关键词:角膜缘上皮细胞纤维蛋白凝胶角膜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