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菲

作品数:32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中药
  • 4篇煮散
  • 4篇苦碟子
  • 4篇UHPLC
  • 3篇学成
  • 3篇药材
  • 3篇液质联用
  • 3篇液质联用技术
  • 3篇饮片
  • 3篇正交
  • 3篇色谱
  • 3篇注射液
  • 3篇相色谱
  • 3篇联用技术
  • 3篇苦碟子注射液
  • 3篇化学成分
  • 2篇袋泡剂
  • 2篇胆汁
  • 2篇穴位
  • 2篇药效

机构

  • 1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哈尔滨市急救...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昆药集团股份...

作者

  • 32篇王菲
  • 13篇刘起华
  • 9篇文谨
  • 7篇卢建秋
  • 6篇张加余
  • 4篇张秀平
  • 3篇仝小林
  • 3篇袁亮
  • 3篇寇玉明
  • 3篇刘颖
  • 3篇王子健
  • 2篇李国栋
  • 2篇张萱
  • 2篇封立红
  • 2篇刘斌
  • 2篇刘颖
  • 2篇刘凤麟
  • 2篇徐露露
  • 1篇马志国
  • 1篇程艳玲

传媒

  • 5篇国际中医中药...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药材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质谱学报
  • 2篇海峡两岸中医...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效率的对比研究——皮类、茎木类及果实种子类药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皮类、茎木类及果实种子类药材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味皮类药材、3味茎木类药材及9味果实种子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传统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干膏率。结果首先,煮散水煎液(10倍量水,煎煮10min)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不低于饮片的传统煎煮(10倍量水,煎煮50min);其次,不同用药部位的饮片,其煮散水煎液化学成分含量和干膏率与传统煎煮相比的比值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不同药材的质地和组织结构不同所致。结论从药学角度来看,传统饮片制成煮散,可以节省药材以维护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煮散还具有节省能源、方便患者使用以及保证取样均匀的优点,应当对煮散开展系统的研究。
孙玉雯刘起华程艳玲王菲刘凤麟
关键词:煮散传统饮片皮类药材
消喘巴布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2009年
目的研究消喘巴布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及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溶性高分子复合基质制备消喘巴布剂,进行黏着力试验,赋形性试验,含膏量试验,耐热、耐寒试验、毒性及药效初步试验。结果消喘巴布剂载药量大,贴敷性能好,无致敏性与刺激性,药效显著。结论实验所制巴布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皮给药系统。
刘起华文谨王菲封立红李多娇
关键词:药效
改良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多中心随机单盲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客观评价量化操作的挂线方法配合对口引流的改良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高位肛瘘(单纯和复杂)患者以密闭信封随机分层法分为两组各60例。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两组实际入选患者、脱落及剔除的患者,进行人口统计学、病例分布及基线资料比较,判定疗效和安全性。试验组采用改良挂线配合对口引流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挂线脱落时间、术后疼痛、肛门压力测定,客观评价优化改良手术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20例患者,最终有效118例,剔除脱落2例。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29.87±3.93)d短于对照组(35.32±8.61)d,p〈0.05);试验组挂线脱落时间为(13.73±3.15)d,短于对照组(14.98±6.84)d,(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分数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肛门压力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肛门功能均未受影响。结论量化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的改良手术方法治疗高位肛瘘安全、有效。
袁亮寇玉明李国栋王菲刘仍海张书信
关键词:高位肛瘘
大黄煮散与饮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优选大黄煮散的粉碎粒度;通过与传统饮片的对比研究,确定大黄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制备3种规格的大黄煮散,采用HPLC法检测煮散水煎液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以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筛选大黄煮散粉碎粒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对大黄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的影响。结果:首先,确定大黄煮散粒度为小于2 mm大于0.18 mm的颗粒在总颗粒中所占比例不得小于80%;其次,加水量14~20倍之间,大黄煮散总蒽醌含量与干膏率均无显著差异;煎煮时间对大黄煮散总蒽醌和干膏率无显著影响,但当煎煮时间超过20 min时,结合蒽醌的含量下降显著。煎煮时间对饮片影响较大,加10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5~50 min,煮散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分别是饮片的3.23~9.48倍、1.61~3.44倍,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差距呈缩小趋势。结论:筛选的大黄煮散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生产;从药学角度来说,大黄饮片制成煮散,能节省一半以上的药材。
孙玉雯刘起华张轩仝小林王菲文谨
关键词:煮散传统饮片粉碎粒度煎煮工艺
10种中药饮片及其煮散的煎煮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部分先煎、后下类中药饮片及制成煮散后进行煎煮的效果,为简化传统的煎煮方法、推动中药汤剂的剂型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味先煎药(珍珠母、龟甲、鳖甲)、7味后下药(大黄、钩藤、杏仁、番泻叶、肉桂、砂仁、徐长卿)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后煎煮,对比分析其煮散与饮片传统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得膏率;另对2味挥发油含量较高的后下药砂仁与肉桂进行煮散与饮片挥发油提取率的对比研究。结果:先煎药制成煮散后,在加10倍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仅10 min的情况下,其水煎液的干膏率均不低于饮片传统煎煮(80 min);后下药制成煮散后,其中大黄、钩藤、杏仁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得膏率均是饮片传统煎煮的2倍以上,砂仁与肉桂制成煮散后60 min的挥发油提取率均大于其饮片240 min的提取率。结论:部分先煎、后下类中药饮片制成煮散后入药不但可节省药材,而且可简化煎煮程序,既方便患者使用,又节省能源。
孙玉雯刘起华陈弘东刘凤麟王菲仝小林
关键词:煮散饮片有效成分含量
消肿祛毒袋泡剂制备工艺及浸出研究
消肿祛毒袋泡剂是根据我院肛肠科专家长年的临床实践,在古方祛毒汤的基础上改变而来,采用纯中药配伍,全方由黄柏、防风、苍术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散癖的功效,临床上以热水浸泡后坐浴主治痔凄病。本文对其制备工艺...
文谨刘起华王菲
关键词:制粒工艺浸出物
文献传递
降糖饮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筛选复方降糖饮的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标准。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葛根素转移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采用TLC法和HPLC法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结果:确定药材的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加水量依次为10、8、8倍,煎煮时间依次为1.5、1、1h。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葛根素在0.168~0.84I,z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结论:该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孙玉雯文瑾王菲刘起华
关键词:袋泡剂正交试验
中药安慰剂的研究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考察溶液PH值、加热、光照和灭菌方法对中药汤剂安慰剂中着色剂的影响.方法 用仪器测定颜色的Lab值,考察安慰剂生产配制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如溶液PH值、加热、光照以及灭菌方法四个因素对胭脂红、日落黄60、亮蓝60、焦糖色4种色素溶液颜色的影响.结果 溶液PH值对胭脂红和日落黄60溶液的颜色有影响,当胭脂红溶液的PH值调整为10时,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色差值为17.29,同样日落黄60溶液当PH值调整为10时,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色差值为27.29;酸化条件下对日落黄60和胭脂红溶液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PH的改变对亮蓝60和焦糖色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影响,其色差值均小于1.5;短期的加热和光照对各色素溶液颜色无明显影响,加热和光照前后的溶液的色差值均小于1.5;60Co射线灭菌法对溶液颜色影响较大,胭脂红、日落黄60、亮蓝和焦糖色溶液在60Co射线照射后的容差值分别为12.43、22.45、37.53、19.22,均大于1.5;热压灭菌(121℃,20 min)不会改变溶液颜色,热压灭菌前后的溶液的色差值均小于1.5.结论 上述着色剂适用于中药汤剂安慰剂的配制,建议在配制的最后环节加入,并避免采用60Co射线照射灭菌.
李冀湘陈贤春张岩王菲刘巍肖红
关键词:着色剂
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肝微粒体、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与探针底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睾酮和氯唑沙宗)共同孵育,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探针底物的代谢物含量,分析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苦荬菜内酯Z对CYP2C9和CYP2C19分别有中等抑制作用和弱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9.46μmol/L和21.76μmol/L;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对CYP2C9和CYP2C19分别有弱抑制作用和中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92.31μmol/L和4.65μmol/L。结论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对大鼠CYP2C9和CYP2C19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经过CYP2C9和CYP2C19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姚泓张秀平李玮婕王菲刘颖卢建秋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及分析技术应用
代谢组学的研究过程中一般包括代谢组学数据的采集、数据的预处理、数据分析、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鉴定及代谢通路生物功能解释和代谢通路分析等步骤。数据分析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代谢通路分析等,分析技...
王菲尚展鹏戴盛云李玮婕姚泓王子健卢建秋张加余
关键词: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气相色谱法质谱法液相色谱法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