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肿瘤
  • 5篇乳腺
  • 5篇抗原
  • 5篇病理
  • 4篇免疫
  • 4篇病变
  • 3篇蛋白
  • 3篇乳腺癌
  • 3篇食管
  • 3篇受体
  • 3篇腺癌
  • 3篇类固醇
  • 3篇类固醇激素
  • 3篇基因
  • 3篇激素
  • 3篇癌前
  • 3篇癌前病变
  • 2篇形态学
  • 2篇形态学观察

机构

  • 23篇潍坊医学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王艳华
  • 11篇张式暖
  • 9篇李在连
  • 7篇苗乃法
  • 5篇郭爱华
  • 5篇鞠吉雨
  • 4篇王亚利
  • 4篇魏志新
  • 4篇冯永堂
  • 4篇张伟栋
  • 3篇吴国庆
  • 2篇杨枫
  • 2篇王保太
  • 2篇吴洪娟
  • 2篇吴强
  • 2篇郑国豪
  • 2篇吕世军
  • 2篇姜红心
  • 1篇章爱梅
  • 1篇赵义

传媒

  • 15篇潍坊医学院学...
  • 3篇国外医学(免...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4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16细胞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对其靶细胞的体外杀伤和体内抑瘤作用。方法:(1)采用丝裂霉素(MMC)致半数死亡的黑色素瘤传代细胞株B16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将肿瘤特异性抗原与不同比例的C57BL/6J小鼠脾淋巴...
冯永堂苗乃法王艳华鞠吉雨李在连
关键词:肿瘤特异性抗原B16细胞杀伤作用
文献传递
乳腺疾患中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计量与类固醇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1993年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1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细胞核内 AgNOR 颗粒的数目、大小、形状、分布和三种类固醇激素受体(SR)进行了检测和观察,结果发现:AgNoR 颗粒/核在良性病变中为2.61±0.41,在恶性病变中为6.24±1.46,二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大小、形状、分布在二者间也有明显不同。在乳腺癌中,随核分裂相的增高 AgNoR 颗粒/核也增高(P<0.05)。三种 SR 阳性率在良恶性病变中也有较大差异(P<0.005)。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随核分裂相的增高而下降(P<0.05),ER 阳性率与 AgNOR 颗粒/核呈负相关关系(r=-0.951,P<0.01),表明癌组织分化好,AgNOR 颗粒/核少,ER 阳性率高,预后好。
王艳华王保太郑国豪杨枫
关键词:AGNOR染色蛋白类固醇激素
乳腺癌c-erbB-2、nm23基因扩增及产物表达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新鲜乳腺癌标本的c-erbB-2、nm23基因扩增及产物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erbB-2、mRNA杂交信号主要位于癌细胞胞浆中,杂交颗粒的多少不均,阳性细胞呈异质性分布,c-erbB-2蛋白在该组表达率为40%(10/25),c-erbB-2蛋白阳性颗粒分布于癌细胞膜上,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c-erbB-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都增加(P<0.05)。nm23基因扩增及产物表达却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nm23mRNA杂交颗粒位于胞浆中,蛋白的表达可见于胞浆中,少数见核中阳性,该组nm23蛋白表达率为44%(11/25)。结论:c-erbB-2、nm23基因扩增及产物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
王艳华张式暖苗乃法郭爱华鞠吉雨
关键词:乳腺癌NM23基因C-ERBB-2基因
荷瘤小鼠不同时期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变化
1993年
用组化技术对荷瘤小鼠不同时期免疫器官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荷瘤小鼠早、中期免疫器官处于增生状态,吞噬细胞反应明显,免疫应答较强,但在终末期,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萎缩、纤维化,应答反应低下。说明荷瘤小鼠早、中期免疫器官受肿瘤细胞抗原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对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而晚期的免疫器官萎缩、纤维化、功能受到抑制,对机体无明显防御反应。
吴强王艳华苗乃法李在连吴国庆
关键词:免疫器官免疫应答黑色素瘤肿瘤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癌基因的表达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研究 p5 3基因点突变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变异作用及定量分析 ,对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新鲜标本及蜡块 90例。DNA提取分析 ,应用PCR -RFLP和DNA序列分析 ,免疫组化ABC法 ,利用MPV - 2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分析。结果 p5 3基因在食管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点突变频率较高 ,分别为 6 0 %、2 9.4%。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占全部突变的 73%。p5 3表达强度与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 :p5 3基因点突变在食管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张式暖王亚利王艳华吕世军魏志新姜红心
关键词:食管肿瘤点突变癌前状态病理
乳腺癌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及癌胚抗原与间质单个核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94例乳癌连续冰冻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癌胚抗原(CEA)和单个核细胞(MNC)亚群(Leu_1^+、Leu2u^+、Leu3u^+、LeuB1^+、OKM1^-)的检测,发现Leu3a^+细胞少于Leu2a^+细胞,Leu3a^+Leu2a^+比值为0.83,MNC各亚群细胞数在性类固醇激素受体SR^+组低于SR^-组,CEA^+与CEA^-组差别无显著性,PR^+组的Leu2a^+细胞在组织学Ⅰ—Ⅱ,Ⅰ—Ⅲ级间差异显著(P<0.05),Leu1^+、Leu2a^+细胞在组织学Ⅲ级的PR^+、CEA^+、AR^+组分别高于其阴性组(P<0.05)。ER^+组的Leu_1^+、Leu3a^+细胞在绝经后高于绝经前(P<0.05),AR^+、CEA^+组的Leu_1^+细胞数在绝经后也高于绝经前(P<0.05)。绝经前,MNC各亚群细胞数在SR^+组与SR^-组,CEA^+组与CE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后,MNC各亚群细胞数在ER^+、AR^+、CEA^+组高于ER^-、AR^-、CEA^-组。PR^+组与PR^-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
王艳华郑国豪宋胜华王保太饶慧蓉龚西瑜杨枫
关键词:受体癌胚抗原乳腺癌类固醇激素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与矫正术后酶组织化学定量及病理形态观察
1995年
60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横纹肌纤维内的琥珀酸脱氢酶、ATP酶染色(pH分别为4.6、9.4)。矫治前组与对照组酶定量比较P<0.01,对照组与矫治后组酶定量比较P>0.05。说明矫治术后肌纤维酶的活性及含量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其横纹肌萎缩以Ⅱ型肌纤维为主,部分I型肌纤维肥大,具有神经再支配现象。
张式暖王艳华郭爱华王亚利张伟栋吴洪娟董玮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酶组织化学矫正术
食管癌组织AgNOR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张式暖王亚利王艳华张伟栋魏志新黄文波
关键词:食管癌AGNOR病理学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了解乳腺乳头状瘤病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其早期癌变与大导管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乳腺乳头状瘤病切除标本283例,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乳头状瘤病组织与癌组织相互交错分布,癌变42例(14.84%)、常伴导管内乳头状瘤形成。结论乳头状瘤病是乳腺的癌前期病变。
张式暖王艳华戚文明吴洪娟粱仁金章爱梅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头状瘤病病理癌前病变
1246例子宫颈活检病理分析
1991年
1980年~1989年10年间,观察了1246例子宫颈活检标本,其中慢性子宫颈炎伴息肉形成1081例(86.76%),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35例(2.81%),子宫颈癌77例,1985年~1989年子宫颈癌48例,后5年较前5年减少23.20%。
张式暖张伟栋王艳华杨明立徐雪梅
关键词:子宫颈炎子宫颈癌活检病理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