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维

作品数:37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吸虫
  • 21篇血吸虫
  • 16篇日本血吸虫
  • 10篇虫病
  • 9篇蛋白
  • 9篇信号
  • 9篇克隆
  • 8篇吸虫病
  • 7篇血吸虫病
  • 6篇信号转导
  • 6篇转导
  • 6篇细胞
  • 6篇教学
  • 6篇弓形虫
  • 5篇人体寄生虫
  • 5篇基因
  • 4篇信号转导蛋白
  • 4篇血吸虫感染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机构

  • 3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37篇王维
  • 15篇汪学龙
  • 14篇沈继龙
  • 12篇蒋作君
  • 9篇沈际佳
  • 5篇李素梅
  • 4篇郑南才
  • 4篇都建
  • 3篇余新炳
  • 3篇李德发
  • 3篇赵娜
  • 3篇方星星
  • 3篇祖莹
  • 2篇郭泽坤
  • 2篇郑胜生
  • 2篇刘淼
  • 2篇储德勇
  • 2篇孙科
  • 2篇李春燕
  • 2篇江宝玲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计算机辅助人体寄生虫教学被引量:4
2001年
王维沈继龙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HBV感染对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估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 Th1型[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 Th2型[白细胞介素(IL)-10、IL-13)]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晚期肝纤维化易感性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35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采用 B 超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随机选取HBsAg 阴性,早期肝纤维化患者39例,晚期肝纤维化患者29例。检测患者血清 IL-10、IL-13、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358例患者 HBsAg 阳性率高达23.2%(83/358)。血吸虫病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感染较未感染者、晚期肝纤维化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并未提前,且构成比无明显差异(X^2=0.427,P=0.513)。晚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 IL-10水平[4.20(1.43~52.07)ng/L]高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1.60(1.30~12.14)ng/L,z=-3.907,P<0.01];血清 IL-13水平[21.37(0.56~61.37)ng/L]显-著高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12.94(3.37~26.99)ng/L,z=4.653,P<0.01];血清IFN-γ水平[3.12(1.38~66.14)ng/L]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5.87(1.33~216.33)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7,P>0.05);血清 TNF-α水平[2.48(0.79~19.86)ng/L]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NF-α水平[2.28(0.67~15.72)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2,P>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乙肝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晚期肝纤维化的患者血清存在着高水平的 IL-13。
贾中伟储德勇王维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组织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等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组)及高脂饮食复合日本血吸虫感染组(HSJ组)。分别在高脂饲养第6、12周末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4(STAT4)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6(STAT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第6、12周末,HF组HOMA-IR高于NC组(P<0.01);感染第12周末,HSJ组HOMA-IR明显低于HF组(P<0.05);感染第6、12周末,HSJ组IL-4高于NC组及HF组(P<0.05);感染第12周末,HSJ组STAT6高于HF组(P<0.05);感染第6、12周末,HF组STAT4高于NC组(P<0.05)。结论血吸虫慢性感染可改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诱导肝脏组织高度表达STAT6及分泌IL-4有关,为防治糖尿病提供新思路。
宫阿娟李素梅王维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胰岛素抵抗STAT4STAT6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编码基因重组质粒pET28a一Sj14—3—3的构建和鉴定
2001年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编码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j14-3-3,测定Sj14-3-3基因序列,并为中国大陆株Sj14-3-3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总RNA中扩增出Sj14-3-3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BamH I+Xho I双酶切,定向克隆入pET28a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再用BamH I+Xho I双酶切及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应用在线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预测抗原表位。结果 PCR扩增产物约为765bp,符合预计大小,并成功地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对插入片段的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日本血吸虫14-3-3基因分别有99.5%和99.2%的同源性。序列分析显示,Sj14-3-3基因序列中可能有抗原表位存在。结论 pET28a-Sj14-3-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日本血吸虫5j14-3-3分子疫苗及信号转导研究奠定基础。
李德发沈继龙祖莹王维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SJ14-3-3反转录分子克隆
日本血吸虫感染鼠巨噬细胞IL-13Rα2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IL-13的诱骗受体IL-13Rα2在血吸虫病巨噬细胞的表达,为从细胞水平探讨Th2型免疫性疾病分子病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病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别检测肝肉芽肿和原代巨噬细胞IL-13Rα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肉芽肿内可见似"咖啡豆样"散在分布的IL-13Rα2免疫阳性信号,巨噬细胞膜内缘呈异常增强的环状荧光。结论巨噬细胞是IL-13Rα2阳性表达细胞,IL-13Rα2是血吸虫病重要的免疫病理调节分子。
王维郑胜生祁瑶闻惠琴刘丽丽沈继龙
关键词:血吸虫病肉芽肿巨噬细胞IL-13RΑ2CD68
巨噬细胞增强表达诱骗受体IL-13Rα2及其在血吸虫病免疫病理调节中作用
IL-13(Interleukin-13)及其受体IL-13Rα2(IL-13 receptor alpha2)是近年血吸虫病、哮喘等纤维化疾病研究“热点”分子。IL-13主要由活化Th2细胞产生,它有两种亲合力和功能截...
王维
关键词:血吸虫病巨噬细胞
文献传递
猪囊尾蚴囊液115kDa和89kDa纯化抗原与囊液粗抗原用于脑囊虫病诊断的比较被引量:2
1995年
用囊尾拗囊液115kDa和89kDa纯化抗原和囊液粗抗原分别检测脑囊虫病人血、脑脊液(CSF)阳性为84.4%和85%,两者无差异。而纯化抗原与粗抗原检测非囊虫者总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和9%,两者差异显著。纯化抗原在不降低检测敏感性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另外纯化抗原同时检测血和CSF时的阳性率达到90%,故同时检测脑囊虫病人血和CSF中抗体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郑南才夏秀芳王维蒋作君刘昌威章秋霞汤正好
关键词:脑囊虫病抗体ELISA
高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思考和实践
2010年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卫生知识水平提高.曾经广泛流行而又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某些寄生虫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达到基本消除。然而,人体寄生虫病依然存在,
郑胜生侯昕朱勃朗余新林朱正杰朱思强朱振丹王维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思考人体寄生虫病高校卫生知识水平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谷胱甘肽转移酶编码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在原核细胞的高效表达被引量:1
2000年
为表达、获取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 (SjGST)基因工程重组蛋白 ,以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cDNA为模板 ,设计、合成特定寡核苷酸引物 ,RT—PCR法扩增GST编码基因序列 ,将扩增产物连接 pGEM-T克隆载体 ,再亚克隆到真、原核表达质粒pBK -CMV中 ,转染大肠杆菌XL1 -blue ,经IPTG诱导后用SDS—PAGE分析表达效果。结果RT—PCR法特异性扩增出日本血吸虫GST编码区基因片段 ,其大小约为 670bp。重组 pGEM -T克隆载体和重组 -GST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以相应质粒为模板的PCR法均证实其中含有插入的GST目的基因。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以大小约 2 9KD融合蛋白形式表达 ,诱导后 6小时表达产物约占菌体蛋白 3 0 %。结论 pBK -SjcGST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和高效表达 ,为进一步纯化提取基因工程重组日本血吸虫GST蛋白 ,分析其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免疫预防中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沈际佳蒋作君余新炳汪学龙王维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基因工程疫苗
弓形虫14-3-3信号转导蛋白基因序列测定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克隆与鉴定弓形虫 14- 3- 3(Toxo14- 3 - 3)信号转导蛋白基因 ,用于寻找弓形虫新的诊断和候选疫苗分子 ,并在寄生虫入侵宿主细胞中寻找分子干预环节。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 ,以弓形虫RH株速殖子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链 ,用PCR扩增出弓形虫 14- 3 - 3蛋白编码基因序列 ,克隆入 pGEM -T载体 ,并用双酶切法、以质粒为模板PCR法和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Toxo14- 3 - 3具有一个长度为 798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与GenBank收录 (编号为ABO12 775 )Toxo14- 3 - 3蛋白编码基因一致 ,2个碱基出现密码简并。结论 本实验获得了完全正确的Toxo14- 3 - 3蛋白基因克隆 。
王维沈继龙汪学龙王朝兰蒋作君
关键词:弓形虫基因克隆信号转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