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江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
  • 3篇针刺
  • 3篇吞咽
  • 3篇吞咽障碍
  • 3篇卒中
  • 3篇卒中后
  • 3篇脑卒中
  • 3篇脑卒中后
  • 3篇脑卒中后吞咽...
  • 2篇术后
  • 2篇吞咽训练
  • 2篇膝关节
  • 2篇康复
  • 2篇骨关节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征X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忽略

机构

  • 10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王江林
  • 5篇胥方元
  • 5篇李卫平
  • 3篇杨敏
  • 3篇李萌
  • 2篇黄娟
  • 2篇姜伟
  • 1篇徐莉莉
  • 1篇黄娟
  • 1篇韩兴平
  • 1篇蹇睿
  • 1篇郭声敏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西南军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辅助CPM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辅助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5例,在采用膝关节镜术后分为CPM+主动运动训练(CPM组)47例和主动运动训练(非CPM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6、12周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和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患膝屈曲角度比较,CPM组第2、4、6周均优于非CPM组(P<0.05),而第12周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smussen临床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优良率CPM组优于非CP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CPM训练有助于缩短其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卫平王江林徐莉莉
关键词:CPM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
康复护理对右脑损伤偏侧空间忽略患者ADL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偏侧空间忽略(hemispatial neglect,HSN)亦称视空间忽略、单侧注意不能或单侧忽略,是指对病灶半球对侧空间刺激失去反应、应答及定向能力的功能障碍[1]。HSN是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对患者ADL的损害严重,同时也是阻碍康复的原因之一。本科对收治的右脑损伤后伴HSN的5l例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郭声敏韩兴平王江林
关键词:脑损伤后康复护理ADL偏侧单侧忽略
电针对实验性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正常组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制作KOA模型,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14d。分别观察各组兔造模结束和治疗后左膝关节冲洗液中IL-1β含量变化,治疗后各组兔左股骨内侧髁软骨MMP-1表达的变化。结果:采用放免法行关节冲洗液IL-1β含量测定,造模结束后正常组与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组间比较,其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组间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治疗结束后软骨免疫组化法MMP-1测定,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的MMP-1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MMP-1阳性率高于电针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KOA,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电针使KOA关节中细胞因子IL-1β和软骨中MMP-1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降解,促进新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合成,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经气运行,从而有利于关节渗出液吸收,促进软骨的修复。
李卫平胥方元蹇睿王江林
关键词:电针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
针刺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分析
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吞咽训练组(A组)和针刺+吞咽训练(B组)两组,每组60例.A组男32例,女28例;B组男35例,女25例。B组吞咽功能评分优于A组,A...
李卫平王江林黄娟李萌
关键词:脑卒中并发症吞咽障碍针刺疗法吞咽训练
文献传递
骨关节病患者肌纤维萎缩类型及其与日常活动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骨关节病患者因制动等原因可出现严重的肌纤维萎缩,但目前对这类肌纤维萎缩的微观分类及其与日常活动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骨关节病患者肌肉萎缩类型以及其与日常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4例老年女性骨关节病患者,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对患者习惯性的日常运动进行了评价,在进行关节置换过程中对患者肌纤维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侧量。同时选取同期因骨折需要进行修复的4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肌纤维(Ⅰ型、ⅡA型和ⅡB型)发生萎缩类型和比率变化。结果与结论:骨关节病患者根据发生萎缩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分为1型、2B型何1+2AB型。Ⅰ型的肌纤维肌横截面积明显小于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P<0.05)。大部分骨关节病患者在得病过程中仅发生同一种肌纤维类型的萎缩,而非所有的肌纤维均出现萎缩。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从1+2AB型,2B型和1型逐渐减少(P<0.05)。结果证实,肌肉萎缩1+2AB型对骨关节病患者日常活动影响最大,而单纯的2B型影响最小。
王江林姜伟胥方元
关键词:骨关节病骨组织工程
针刺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分析
1.临床资料2009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确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定为吞咽障碍者;排除意识障碍、原发食管疾病...
李卫平王江林黄娟李萌
文献传递
泸州医学院教职工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患病率调查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调查泸州医学院教职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了解本院教职工健康状况,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择2009年4月8日至2009年5月18日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体检数据,包括一般情况、人体学指标及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1)本次健康体检有1 592例,实际得到有效体检数据1 576例,有效率为98.99%。(2)该校教职工MS的检出率为6.8%,其中男为10.6%,女为3.5%,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31.303,P〈0.05)。30~〈60岁MS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本组人群MS相关疾病的检出率:肥胖为29.1%,高血压为14.5%,糖尿病为7.7%,血脂异常为34.3%,高尿酸血症为15.4%,脂肪肝为10.9%。(4)MS相关疾病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结论 男性教职工MS及相关疾病患病率均高于女性,高发年龄为50~〈70岁,应重点关注该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问题。
王江林杨敏胥方元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患病率数据收集
针刺与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吞咽训练组、针刺+吞咽训练组两组进行治疗,每组60例。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针刺+吞咽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吞咽训练组(58.33%)(P<0.05)。结论针刺与吞咽康复训练结合更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李卫平王江林黄娟李萌
关键词:针刺治疗吞咽训练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全膝关节置换后神经传导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功能预后的影响:随机对照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持续的股神经阻滞效果好于单纯镇痛剂治疗(吗啡);而相对于持续的神经阻滞,单次注射法不需要专用的设备、特殊的仪器和专人管理,操作更加简单,费用也更低。目的:观察单次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对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4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注射40mL2.5g/L的布比卡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由指定观察者对患者置换后的疼痛、吗啡用量、走动距离、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置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降低,吗啡用量减少,不良事件减少,卧床时间较短,步行距离较长,关节活动度较大(P〈0.05~0.01)。提示单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疼痛,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住院天数。
王江林杨敏胥方元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神经康复单次术后镇痛
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探求新方法。方法:17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予以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88例,仅予腰椎牵引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率78.9%,有效率94.5%;对照组治愈率46.6%,有效率78.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使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明显,效果比单纯使用腰椎牵引物理治疗显著。
姜伟杨敏王江林胥方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牵引骶管注射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