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钦

作品数:92 被引量:3,069H指数:2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篇经济学
  • 14篇金融
  • 7篇中国经济
  • 7篇经济发展
  • 7篇经济增长
  • 6篇政府
  • 6篇分权
  • 5篇债券
  • 5篇货币
  • 5篇宏观经济
  • 4篇地方政府
  • 4篇银行
  • 4篇债务
  • 4篇中国宏观经济
  • 4篇企业
  • 4篇自然实验
  • 4篇金融危机
  • 4篇经济转型
  • 4篇劳动力
  • 4篇货币政策

机构

  • 88篇复旦大学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南财经政法...
  • 3篇阿姆斯特丹大...
  • 2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曼海姆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耶鲁大学
  • 2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88篇王永钦
  • 6篇陆铭
  • 5篇杜巨澜
  • 4篇陈钊
  • 4篇包特
  • 4篇丁菊红
  • 4篇石磊
  • 3篇章元
  • 3篇段白鸽
  • 2篇张晏
  • 2篇王学斌
  • 2篇高鑫
  • 2篇袁志刚
  • 2篇陈映辉
  • 2篇戴芸
  • 2篇张军
  • 1篇吴荻枫
  • 1篇孟大文
  • 1篇易行健
  • 1篇王彦超

传媒

  • 12篇经济研究
  • 11篇经济学家茶座
  • 10篇世界经济
  • 7篇金融研究
  • 5篇学术月刊
  • 5篇世界经济文汇
  • 4篇学习与探索
  • 4篇财经问题研究
  • 3篇中国证券期货
  • 2篇财贸经济
  • 2篇管理世界
  • 2篇经济学(季刊...
  • 2篇中国经济周刊
  • 2篇财新周刊
  • 1篇新华月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工商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经济资料译丛
  • 1篇南方经济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选择、人力资本流动与地区发展差异被引量:2
2008年
由于企业家的生产性活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多的人选择生产性职业时,在短期总产出会增加,并且通过生产性活动对技术积累的作用促进长期的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人力资本在地区间的流动对地区间发展差异问题的影响,从财产保护制度决定不同职业回报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面临的地区发展差异问题给出了分析。
蒋宇俊王永钦
关键词:财产保护制度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如何发挥作——用来自中国自然实验的证据
2023年
产业政策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由于缺乏足够的反事实和自然实验,在实证上一直很难从因果关系上来识别产业政策的效果和具体的影响机制。理论上来说,只要市场是完全的,就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如产业政策),因此评价产业政策需要识别市场不完全的具体形式和影响机制。《中国制造2025》涵盖了很多行业,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实验。基于这个自然实验,通过事件研究法可以识别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影响机制;同时进一步采用双重差分法来探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实际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产业政策会给扶持行业带来正向影响。在具体机制方面,可从信贷约束、风险分担、市场力量、生产网络协调外部性等角度分析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渠道,发现产业政策对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研发风险高、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有明显的正面的作用。而在克服生产网络外部性方面的效果与行业竞争程度有关,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中,上游企业获益更多,而在垄断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则相反。研究结论为理解产业政策需要针对具体市场失灵、制定更有效的产业政策、实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术依据。
王永钦
关键词:产业政策信贷约束生产网络
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娅教授和南开大学科研处处长梁琪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刘莉亚梁琪刘澜飚史永东李建军王志强易行健项后军王彦超郭晔才国伟张小茜尹志超李志生王永钦卞志村王擎彭红枫潘彬冯科宗计川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
市场、政府与企业:不完全市场、内生的经济组织与要素市场改革被引量:3
2013年
在不完全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决定了均衡中的所有权形式,随着市场的完善,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以及经济中所有权模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通过一个简捷模型的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均衡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与完全市场下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区别:政治家和企业家之间在多个"市场"上的合作是对市场缺失的一种反应,产权和组织形式往往采取了在多个"市场"上互联的关系这种形式。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这种关系的解体,从而促进产权形式的改变,而局部的自由化(市场化)改革未必会导致私有化的出现,经济转型会出现多重均衡。
王永钦张熙
“不同凡想”的哈特教授
2016年
今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授予了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特·霍姆斯特朗教授,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方面的贡献。这个奖可以说是名至实归,虽然我觉得还是迟了一点,因为他们的学术思想已经深入地影响、甚至改写了经济学的很多分支领域,包括组织理论、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法经济学等等。
王永钦
关键词:哈特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住房市场数量型干预下最优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动态均衡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本文基于一个包含了消费者在租房-买房之间作二元选择的租金-房价互动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数量型干预在长期对住房市场均衡租金和价格的影响。我们发现,在通常的参数范围内,数量型干预可以使长期均衡价格下降。同时,我们讨论了其他调控政策在租金-房价互动模型框架下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我们发现,提供社会保障房和实行租金管制会使均衡房价和房租都下降,给予所有居民平等的社会福利和保护租客的规制政策会使均衡房价下降,房租上升。
王永钦包特
关键词:住房市场
市场互联性、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被引量:94
2006年
本文通过将单一市场的关系型合约推广到互联的关系型合约,刻画了社会分工程度(市场范围)与微观治理机制(基于关系型合约的治理还是基于正式合约的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何种合约来治理受市场范围的影响,市场范围越小,关系型合约越重要,正式合约越不重要;反之则反是。特别地,从这个视角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劳动分工不断深化和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微观治理上是一个从互联的关系型合约不断向正式合约过渡的过程。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渐进式改革使原来自我实施的关系型合约没有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在正式合约缺位时,关系型合约仍然能够维持社会经济的运行;俄罗斯的激进式改革几乎在一夜之间破坏了自我实施的关系型合约的可维持性,而短期内又不可能建立依赖正式合约的治理模式,出现了微观治理失效。本文还解释了中国经济在缺乏正式的法律和产权体系下取得骄人绩效的“悖论”,即由于关系型合约的自我实施性,因而并不需要相应的正式制度安排。本文总体上支持“后华盛顿共识”的渐进改革路径,并为其提供了动态的微观机制。
王永钦晓鸥(校对)
关键词:经济转型
声誉、承诺与组织形式
该文旨在探讨一个社会中社会经济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决定因素.尤其是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在有的社会中,规则容易被人操纵,而在有的社会中,规则容易得到实施;换言之,为什么在有的社会中,事前的承诺事后得不到遵守,而在另外一些社...
王永钦
关键词:承诺分权分工
我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与债务减免
2019年
中国经济在2008年之后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是四个特征:第一,2012年中国的GDP增速首次破“8”。第二,2008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大幅下滑。第三,各类债务全面上升,不仅仅是广受关注的地方债,家庭债、企业债也是如此。第四,GDP增速、TFP增速、债务的变动,是呈阶梯式的变动,而非平滑过渡。解释这四个现象对于理解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至关重要。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杠杆周期的下行阶段.
王永钦
关键词:债务家庭
担保网络如何影响信贷市场--来自中国的证据被引量:33
2014年
本文基于中国华东地区某地级市商业银行所辖全部网点的贷款台账数据,运用网络图论的工具首次分析了相互担保的关联企业所构成的企业担保网络对信贷合约的结构(企业所获得的贷款额度和利率)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在担保网络中所涉及的关联企业的数量并不影响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的额度与实际金额;而衡量该企业在整个担保网络中的重要程度的"居中度"指标则对信贷合约有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居中度"越高,企业所获得的贷款额度和实际金额就越高。最后,企业的担保网络指标并不影响贷款利率。现有的研究和银行贷款授信流程里并没有重视企业担保网络中的"居中度"这一关键指标,我们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担保网络对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与风险的影响,从而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王永钦米晋宏袁志刚周群力
关键词:银行贷款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