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凋亡
  • 5篇孕期
  • 5篇孕期暴露
  • 5篇神经细胞
  • 5篇神经细胞凋亡
  • 5篇细胞凋亡
  • 5篇基因
  • 5篇苯并[A]芘
  • 4篇乙酰化
  • 4篇乙酰化酶
  • 4篇神经发育毒性
  • 4篇去乙酰化
  • 4篇去乙酰化酶
  • 4篇子代
  • 4篇子代大鼠
  • 4篇组蛋白
  • 4篇组蛋白去乙酰...
  • 4篇组蛋白去乙酰...

机构

  • 19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王晓燕
  • 8篇牛侨
  • 6篇李娜
  • 5篇聂继盛
  • 3篇张勤丽
  • 3篇李青山
  • 3篇唐莉
  • 2篇刘春长
  • 2篇韩玲革
  • 2篇梁泰刚
  • 2篇班树荣
  • 2篇赵晶晶
  • 1篇张涛
  • 1篇席华星
  • 1篇武晓红
  • 1篇景雅
  • 1篇乔从进
  • 1篇乔爱秀
  • 1篇杨艳萍
  • 1篇李海荣

传媒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第九届全国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2010年全...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NA干扰caspase-3基因对染铝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RNA干扰caspase-3基因对染铝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取健康3月龄雄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μl)、染铝组(给予0.5%AlCl3·6H2O4μl)、Al+空载体组(给予0.5%AlCl3·6H2O 3μl+对照siRNA表达载体1μl)、Al+RNAi组(给予0.5%AlCl3·6H2O 3μl+目的siRNA表达载体1μ),侧脑室注射连续染毒5d,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旷场试验、跳台试验检测小鼠神经行为改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海马病理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79.00±17.17)s、1.13±0.35]相比,染铝组的潜伏期(LT)[(44.67±10.60)s]明显缩短,错误次数(3.63±0.52)明显增加,Al+空载体组LT(68.00±14.70)s]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RNAi组LT[(239.50±19.36)s]比染铝组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铝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Al+空载体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Al+RNAi组逃避潜伏期较染铝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铝组和Al+空载体组小鼠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直立次数、修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RNAi组小鼠中央格停留时间较染铝组明显缩短,跨格次数、直立次数、修饰次数较染铝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海马细胞出现轻微改变,染铝组和Al+空载体组海马细胞改变明显,Al+RNAi组海马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减少。空白对照组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层次较为清楚,基本无变性损伤现象发生;染铝组和Al+空载体组小鼠CA3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
李娜王晓燕刘春长张勤丽牛侨
关键词:神经行为学表现CASPASE类
孕期暴露苯并[a]芘对子代大鼠认知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大鼠孕期暴露苯并[a]芘(B[a]P)对子代认知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SD雌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橄榄油组(溶剂组)、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孕期第17天起用B[a]P腹腔注射染毒,每天1次,连续3 d。子鼠出生第1,4,7,14,33天断头处死,每组取6只处死并取大脑皮质,第33天处死前眼眶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子鼠血浆及大脑皮质中BDNF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 PCR)检测大脑皮质BDNF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子鼠出生28 d起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子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导航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前3 d 25、50、100 mg/kg组的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后2 d 100mg/kg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1);与橄榄油组对比,100 mg/kg组的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空间探索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对比,100 mg/kg组的穿越平台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与溶剂组对比,25、50、100 mg/kg组,穿越平台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ELISA和q PCR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橄榄油组对比,B[a]P染毒组的大脑皮质BDNF蛋白和BDNF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50、100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相比,子鼠血浆中BDNF蛋白水平下降(P<0.05),B[a]P 25、50、100 mg/kg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子鼠血浆中BDNF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孕期B[a]P暴露可导致子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这可能与BDNF表达下降有关,血浆BDNF可作为B[a]P暴露的标记物。
郭子怡吕胜杰成琳王晓燕聂继盛牛侨
关键词:受孕期苯并[A]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LR4/MD2抑制剂及其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抗炎药物,具体是一类TLR4/MD2抑制剂<I>N</I>‑取代‑化合物4‑(5‑二甲氨基‑1‑萘)磺酰氧基苯并噁唑‑2‑酮及其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可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
李青山唐莉罗捷然王晓燕赵蓓韩玲革班树荣梁泰刚赵晶晶
文献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基因在苯并(a)芘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量效和时效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细胞途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基因在苯并(a)芘[B(a)P]所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量效和时效表达。[方法]大鼠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分为两批:第一批分4个组,以B(a)P同时加入S9对细胞染毒,分别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使其终浓度为0、10、20、40μmol/L,继续培养48h;第二批分5个组,以20μmol/L B(a)P染毒,分别于染毒0、6、12、24、48h处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spase-3,HDAC2基因的量效和时效表达情况。[结果]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DMSO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凋亡率增加(P<0.05)。与0 h组相比,染毒24、48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②与DMSO组相比,高剂量组caspase-3、HDAC2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0h组相比,染毒48h组caspase-3、HDAC2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B(a)P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HDAC2基因表达上升,该基因可能在B(a)P所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王晓燕李娜牛侨聂继盛
关键词:苯并(A)芘半胱天冬酶-3细胞凋亡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苯并(a)芘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时空表达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细胞途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苯并(a)芘所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时空表达。方法采用新生1~3 d的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脑皮质并用0.25%胰酶消化,以1×105密度接种神经元细胞,培养5 d。以...
王晓燕李娜牛侨聂继盛
关键词:苯并(A)芘神经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在宫颈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目前仍是妇女最常见癌症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2020年全球宫颈癌监测估计,每年约有60.4万宫颈癌新发病例,死亡人数每年约34.2万[1]。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主要成分,与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的进展有关,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密度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2]。基于T淋巴细胞的免疫治疗已显示出巨大潜能,本文将从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在预后方面的价值及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张峰王晓燕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预后免疫治疗
孕期暴露苯并[a]芘对子代大鼠神经发育毒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其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从体内实验探讨孕期暴露苯并[a]芘对仔鼠神经发育及学习记忆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进一步探讨HDAC1、HDAC2及BDNF等在苯并[a]芘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1.动物体内实验研究:1)SD ...
王晓燕
关键词:苯并[A]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神经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caspase-3基因在染铝小鼠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染铝小鼠海马的线粒体膜电位、组织形态以及脑组织内活化的caspase-3蛋白含量表达的变化,研究caspase-3 siRNA在铝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3月龄雄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4μL)、染铝组(0.5%AlCl3.6H2O 4μL)、Al+RNAi组(0.5%AlCl3.6H2O 3μL+目的siRNA表达载体1μL)、空载体组(0.5%AlCl3.6H2O 3μL+对照siRNA表达载体1μL),通过侧脑室注射进行染毒,连续染毒5 d,各组小鼠海马的凋亡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用罗丹明123(Rhl23)染色流式方法检测;观察小鼠组织学变化;脑组织中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含量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凋亡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铝组、空载体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l+RNAi组凋亡率尚无差别(P>0.05);线粒体经Rhl23染色呈现明亮绿色的荧光,染铝组和空载体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Al+RNAi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HE染色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排列整齐,染铝组细胞排列零乱,细胞连接松解,空载体组细胞数量减少,siRNA处理后细胞状态与空白对照组相似;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染铝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Al+RNAi组之间尚无差别(P>0.05)。[结论]RNA能通过下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从而对铝致小鼠神经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
李娜王晓燕刘春长张勤丽牛侨
关键词:SIRNACASPASE-3凋亡神经细胞
DBDCT致HL02细胞毒性的初步作用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新型有机锡化合物DBDCT对肝细胞HL02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DBDCT对HL02细胞活力的影响,计算IC50,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DH的释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测定周期蛋白Cdc2的表达。结果 DBDCT可抑制HL02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态逐渐模糊、细胞固缩变圆,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24 h IC50为5.77μmol/L;DBDCT可引起LDH的大量释放,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c2的表达则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DBDCT可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Cdc2的表达,引起G2/M期细胞阻滞与细胞凋亡,进而产生明显的肝细胞毒性。
王晓燕唐莉李云兰李青山
关键词:毒性机制CDC2
孕期暴露苯并[a]芘对子代大鼠神经发育毒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研究孕期暴露苯并(a)芘(B[a]P)对子代大鼠生理发育、早期行为发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孕鼠随机分为未处理对照组(每日正常饲养)、溶剂对照组(橄榄油)、低剂量组(25mg/kgB[a]P)、中剂量组(50mg/kgB[a]P)、高剂量组(100mg/kg B[a]P),于妊娠第17天开始,每天1次腹腔注射染毒,连续3 d,待其自然分娩.仔鼠出生后第1、4、7、14、28天称量体重,检测仔鼠生理发育、运动反射及感觉功能等发育指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和旷场试验分别评价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对新异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 与未处理对照组[(3.3±0.5)d]和溶剂对照组[(3.4±0.6)d]比较,中、高剂量组仔鼠张耳时间[(4.1±0.4)、(5.0±0.4)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未处理对照组(36、1%)相比,第4天高剂量组平面翻正试验达标率(6.5%)明显降低,与未处理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81.3%、79.3%)相比,第7天时高剂量组仔鼠平面翻正试验达标率(5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第12、14天时各染毒组仔鼠前肢悬挂时间均减少;与溶剂对照组比较,第14天时高剂量组仔鼠前肢悬挂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未处理对照组(94.3%)相比,第12天时高剂量组仔鼠嗅觉定向试验达标率(61.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仔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高剂量组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旷场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对照组[(2.40±0.89)、(82.2±15.9)、(17.4±3.9)s]比较,中、高剂量组仔鼠中央格停留时间[(9.67±1.53)、(12.80±3.77)s]明显延长,跨格次数(51.3±8.7、49.4±20.0)明显减少,高剂量组�
王晓燕李娜席华星牛侨聂继盛
关键词:神经行为学表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