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燕

作品数:310 被引量:458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112篇会议论文
  • 5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7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72篇甘蔗
  • 40篇病原
  • 33篇病害
  • 32篇锈病
  • 30篇抗性
  • 30篇白叶病
  • 29篇基因
  • 28篇宿根
  • 27篇抗病
  • 27篇褐锈病
  • 27篇防效
  • 25篇蔗区
  • 25篇植原体
  • 24篇害虫
  • 24篇防效评价
  • 23篇螟虫
  • 23篇分子检测
  • 20篇矮化
  • 19篇宿根矮化病
  • 18篇云南甘蔗

机构

  • 304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云南省农科院
  • 4篇云南省弥勒县...
  • 3篇云南省植保植...
  • 2篇云南省甘蔗遗...
  • 2篇广西凯米克农...
  • 1篇云南省高原特...

作者

  • 309篇王晓燕
  • 267篇李文凤
  • 252篇单红丽
  • 246篇张荣跃
  • 212篇罗志明
  • 189篇尹炯
  • 146篇仓晓燕
  • 34篇卢文洁
  • 24篇申科
  • 11篇王明强
  • 8篇杨昆
  • 6篇李俊
  • 5篇赵培方
  • 4篇陆鑫
  • 4篇赵俊
  • 4篇何文志
  • 4篇吴才文
  • 4篇张会华
  • 4篇夏红明
  • 4篇普春华

传媒

  • 42篇中国糖料
  • 15篇植物保护
  • 1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2篇甘蔗糖业
  • 10篇植物病理学报
  • 7篇西南农业学报
  • 7篇农学学报
  • 6篇绿色生态可持...
  • 5篇中国植物病理...
  • 4篇作物学报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3篇云南农业科技
  • 3篇农药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热带农业科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Agricu...

年份

  • 15篇2023
  • 17篇2022
  • 39篇2021
  • 30篇2020
  • 32篇2019
  • 23篇2018
  • 44篇2017
  • 23篇2016
  • 15篇2015
  • 16篇2014
  • 9篇2013
  • 10篇2012
  • 15篇2011
  • 13篇2010
  • 8篇2009
3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对甘蔗大螟和绵蚜防控效果评价
2023年
为筛选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70%导向增效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不同配方组合在两个试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46%杀单·苏云菌WP 2250 g/hm^(2)对甘蔗大螟和绵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可在1—5月结合新植蔗种植或宿根蔗管理,将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与公顷施肥量混合均匀后,均匀撒施于蔗沟、蔗蔸及时覆土,于3—5月第1、2代大螟卵孵化盛期,将46%杀单·苏云菌WP 2250 g/hm^(2)兑水675 kg,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叶面喷施,对大螟枯心苗的防效可达89.8%以上,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100%;两试点该组合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29310、35310 kg/hm^(2)(增产35.6%、41.3%)和5.9个百分点;比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药剂处理节省600~1050元/hm^(2)。
丁海云李银煳王晓燕李婕单红丽张荣跃李文凤黄应昆
关键词:甘蔗精准施药甘蔗绵蚜防效评价
复合多功能配方药剂对甘蔗褐锈病防控效果评价
近年云南蔗区雨季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阴雨天多、日照少、温凉高湿,再加上高感品种粤糖60号、德蔗03-83、柳城03-1137规模化连片种植,为甘蔗褐锈病大发生流行创造了极其有利条件,导致甘蔗褐锈病在云南版纳、普洱、临沧、...
李文凤单红丽王晓燕张荣跃李婕尹炯罗志明仓晓燕黄应昆
关键词:防效评价
文献传递
一种甘蔗螟虫为害对蔗糖分影响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螟虫为害对蔗糖分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①测量蔗汁锤度,甘蔗成熟期,5点取样法,每点连续调查10株甘蔗,在每株蔗茎中部,分别选择1节无虫害蔗节和1节有虫害蔗节作为调查对象。②将蔗汁锤度通过公式计算转换成...
罗志明尹炯李婕王长秘单红丽王晓燕李银煳张荣跃
云南甘蔗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
以综合及环保的观点来治理害虫,是当今植保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在中国,近年来,生物防治已成为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上的关注。研究并开发利用害虫优势天敌控制害虫,能收到除害增...
李文凤张荣跃尹炯罗志明王晓燕仓晓燕单红丽黄应昆
关键词:甘蔗害虫天敌自然控制
甘蔗新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自然抗性评价
甘蔗褐锈病发生与品种抗性密切相关,不同的甘蔗品种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不一,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蔗褐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国家及省甘蔗体系育成的50个新品种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
李文凤王晓燕单红丽张荣跃李婕尹炯罗志明仓晓燕黄应昆
关键词:甘蔗褐锈病
文献传递
我国大陆蔗区发生的甘蔗病毒病及防控对策被引量:14
2010年
对在我国大陆蔗区发生的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甘蔗黄叶病(Sugarcane yellow leaf disease)和甘蔗杆状病毒病(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disease)的病原病毒、田间症状、分布及危害、传播途径及大陆各蔗区的检测技术做一综述,并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期提高对甘蔗病毒病的重视,保护我国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王明强李文凤黄应昆王晓燕卢文洁罗志明
关键词:甘蔗病毒病防控对策
一株阿洛杰链霉菌BC1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阿洛杰链霉菌BC1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阿洛杰链霉菌BC1,拉丁文名为Streptomycesaraujoniae;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639。本发明从甘蔗...
李婕黄应昆王晓燕张荣跃单红丽李银煳李文凤
甘蔗蓟马种群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为害情况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明确甘蔗蓟马Fulmekiolaserrata的发生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的为害情况,为探讨该虫对不同甘蔗品种的选择性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田间种群动态调查于2013年4月初到7月末进行,研究了12个品种在新植甘蔗和宿根甘蔗田块遭受甘蔗蓟马为害情况。【结果】甘蔗蓟马种群数量先逐渐上升后又下降,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12个甘蔗品种均受到甘蔗蓟马为害,其中,新植甘蔗中云瑞06.189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25.80头/株,闽糖01—77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7.80头/株;宿根甘蔗中ROC22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106.93头/株,云蔗06—80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33.60头/株。同一田块不同品种甘蔗蓟马若虫和成虫数量不等,同一品种宿根甘蔗蓟马数量多于新植甘蔗,株虫量差异范围为10.10~90.90头/株。【结论】甘蔗品种和植期影响甘蔗蓟马发生,不同品种甘蔗蓟马为害程度和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尹炯罗志明黄应昆李文凤张荣跃王晓燕单红丽杨昆
关键词:甘蔗品种种群动态抗性
我国蔗区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与防控措施被引量:10
2019年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寄主广泛性、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等特点,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2019年,云南景谷、陇川、耿马、勐海、盈江、澜沧甘蔗产区相继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甘蔗,发生面积1232.81hm^2、成灾面积415.67hm^2,最高百株虫口数32.3头。结合我国蔗区甘蔗生产实际,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加强普查,通过科学引导,采取生态调控、天敌保护利用、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和成虫诱杀等防控措施,实现草地贪夜蛾防治处置率≥90%,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30%,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5%,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
仓晓燕张荣跃尹炯单红丽李婕王晓燕罗志明黄应昆
关键词:甘蔗动态监测防控措施
3.6%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被引量:28
2010年
3.6%杀虫双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60d后,60、75、90kg/hm2(制剂用量)的防效分别为73.36%、85.97%、86.29%。75、90kg/hm2防效与对照药剂3%呋喃丹颗粒剂相当,且明显优于其他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可作为防治甘蔗螟虫替代农药,使用剂量以75kg/hm2为宜。
罗志明李文凤黄应昆卢文洁王晓燕
关键词:甘蔗杀虫双螟虫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