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江 作品数:46 被引量:125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郧阳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侧脑室内注射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的影响机制。方法:以PAP和BAP为指标,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三碘季胺酚制动、呼吸机控制呼吸的SD大鼠上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PAP和BAP的影响,连续观察60minPAP和BAP曲线变化,并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结果:给药后大鼠PAP和BAP明显升高,其中在5、10、15、30、45min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1-7)具有中枢性升高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的作用,侧脑室预先注射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阻断剂A-779可部分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升压效应。 王明江 王新均 王伟 张启荣 冯桂香 唐俊明关键词:肺动脉压 黄体酮对家兔输尿管平滑肌电活动和尿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输尿管平滑肌电活动和尿流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电活动记录观察家兔实验前后输尿管平滑肌电活动及尿流量的变化。结果 :黄体酮能显著降低家兔输尿管电活动频率 ,并使尿流量增加。结论 :黄体酮对家兔输尿管平滑肌产生一定负性影响 ,但对尿流量却有增加作用。 王明江 王新均 冯桂香 鲁芳 唐俊明关键词:黄体酮 输尿管结石 平滑肌电活动 侧脑室内注射五肽胃泌素对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 <正> 胃泌素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在脑内以神经垂体和腺垂体含量最多,其次为下丘脑。关于胃泌素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的生理意义,迄今了解甚少,它对肺动脉压有何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观察了侧脑室内注射微量五肽胃泌素对肺动脉压... 王明江 冯桂香文献传递 黄体酮与维生素K_3对家兔输尿管动作电位和尿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以兔输尿管平滑肌为观察对象,探讨黄体酮与维生素K3对其电活动及尿流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郧阳医学院机能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家兔29只,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黄体酮组8只;维生素K3组8只;黄体酮+维生素K3组8只。4组均先记录10min正常值作为对照值,然后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kg,耳缘静脉注射;黄体酮组予黄体酮20mg静脉注射;维生素K3组予维生素K38mg/kg静脉注射;黄体酮+维生素K3组,分别给予黄体酮20mg、维生素K38mg/kg静脉注射。采用在体电活动记录给药后1,5,10,15,30,45,60及90min输尿管平滑肌动作电位变化及尿流量变化。结果: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家兔保持为4组共29只,无缺失值。黄体酮组在第10,15,30,45,60及90分钟输尿管电活动的频率与给药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60及90min的尿流量与给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5)。维生素K3组在第15,30,45,60及90分钟输尿管电活动的频率与给药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在60及90min的尿流量与给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5)。黄体酮与维生素K3合用能显著降低输尿管电活动的频率,其中5,10,15,30,45,60及90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15,30,45,60及90min的尿流量与给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黄体酮与维生素K3对兔输尿管平滑肌有明显的舒张作用,可使输尿管动作电位频率降低,尿流量增加,而两药合用则对舒张输尿管平滑肌与尿流量增加起协同作用。 王明江 冯桂香 王新均 罗超关键词:孕酮 维生素K 输尿管 动作电位 侧脑室内注射3,4-二羟基苯甲醛对大鼠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的影响 2002年 探讨 3,4 二羟基苯甲醛降低大鼠肺动脉压 (PPA)和体动脉压 (PBA)的作用及机制。以PPA和PBA为指标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三碘季胺酚制动、呼吸机控制呼吸的SD大鼠上观察 3,4 二羟基苯甲醛对大鼠PPA和PBA的影响 ,连续观察 30minPPA和PBA曲线变化 ,并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给药后大鼠PPA和PBA明显降低 ,其中PPA在 10~ 15min达最低值 ,PBA在 5~ 10min降至最低值 ,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3,4 二羟基苯甲醛有明显降低大鼠PPA和PBA的作用。侧脑室预先注射 β 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可部分阻断 3,4 二羟基苯甲醛的降压效应。推测 3,4 二羟基苯甲醛降低PPA和PBA的作用可能部分由脑内 β 受体所介导。 王明江 冯桂香 罗超 鲁芳关键词:肺动脉压 侧脑室 心绞痛 心肌梗塞 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心肌匹配整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索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与宿主心肌匹配的解剖结构基础。方法采用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1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模型。术后1周,将来自同种供体、经体外扩增和Rt-GFP转染MSCs后植入梗死区。移植后4周测定心脏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冰冻切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缝隙连接(Connexin-43)的表达。结果植入梗死区中的MSCs表达Connexin-43。移植组梗死区面积缩小,左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脏功能改善。结论移植的MSCs通过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电机械匹配结构即缝隙连接(Connexin-43),使新增加的心肌细胞能够与宿主心肌同步收缩,从而更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唐俊明 王明江 杨晶 王家宁关键词:心肌梗死 肌细胞 心脏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NPA抑制大鼠DRG分离神经元ATP-激活电流 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多巴胺D2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R(- ) -NPA对ATP -激活电流的调制。方法 在大鼠新鲜分离的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观察了NPA对ATP -激活电流的作用。结果 大部分受检细胞 (87.3% ,48/ 5 5 )对ATP敏感 ,10 -6~ 10 -3 mol/LATP可引起剂量依赖性呈明显去敏感的内向电流。在此45个细胞中 ,预加NPA可引起三类反应 :(1)外向电流 (6 .3% ,3/ 48) ;(2 )内向电流 (2 5 .0 % ,12 / 48)和 (3)无反应 (6 8.8% ,33/ 48)。与ATP -激活电流相比 ,NPA -激活电流幅值小 ,无明显去敏感现象。预加NPA 30~ 6 0s对ATP -激活电流的影响如下 :在 91.7% (4 4/ 48)的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其余的无明显作用 (8.3% ,4/ 48)。此种抑制作用与NPA本身是否引起或引起的是内向或外向电流无关。在浓度 10 -7~ 10 -5mol/L范围NPA对 10 -4 mol/LATP -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依赖于NPA的浓度。胞内透析GDP - β -s上述抑制作用可完全被取消。 结论 NPA对ATP -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D2受体激活后经G蛋白偶联及相应胞内转导途径而使ATP受体磷酸化所致。 李国华 李之望 魏劲波 王明江关键词:NPA ATP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磷酸化 DRG 神经元 侧脑室注射3,4-二羟基苯甲醛对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王明江 鲁芳 张启荣 冯桂香 罗超 王新均 该研究针对丹参的有效化学成分为3.4二羟基苯甲醛(Salvia miltiorrhiza,SM),实验证明,它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动脉血压,和改善心功能作用,丹参还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减轻高钙负荷而用于治疗...关键词:关键词:侧脑室 羟基苯甲醛 心血管 大鼠左冠状动脉不同结扎时间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索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同结扎处理后,对心肌形态学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移植干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研究的稳定、可靠和更合乎发病机理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六组即:假手术组、结扎(15 m in、30 m in、45 m in、60 m in)再灌、结扎非再灌。于处理后1 d、1周、2周或4周动态观察心肌梗死变化,并于处理一月后测量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度(±dp/dtm ax)。结果:引起明显的心肌梗死至少需要结扎30 m in。结扎(45m in、60 m in)再灌、结扎非再灌的心肌梗死明显,并观察到梗死区域心肌已绝大部分纤维化,且梗死面积变化较恒定。同时测定不同结扎时间心功能的变化发现,结扎(45 m in、60 m in)再灌或结扎非再灌各组ASP、ADP、LVSP、±dp/dtm ax显著下降,LVEDP明显升高。并且不同结扎时间处理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后的梗死面积变化密切相关。结论:建立了在实验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45 m in以上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不仅合乎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而且梗死部位、梗死区域面积稳定,适合于移植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的研究。 杨建业 张迎春 王明江 唐俊明 汤敏 王家宁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功能 梗死面积 纤维连结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其活性的测定 2005年 目的:克隆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启动子和检测启动目的基因转录活性。方法:从正常人gD-NA中扩增FN启动子,驱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表达,构建其重组体报告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导入HT1080细胞,检测重组体的瞬时表达,确定克隆FN启动子转录活性。结果:克隆的FN启动子在HT1080细胞中活性比SV40启动子稍强。结论:成功的克隆FN启动子,在HT1080细胞中有活性,为运用FN启动子和特异性靶细胞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提供了一定基础。 唐俊明 王明江 王家宁 黄永章 李奎关键词:克隆 报告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