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琳
-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铺前-清澜断裂带附近地震的重定位及其构造意义的初步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铺前-清澜断裂是海南岛最活跃的发震构造之一,该断裂构成了1605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台网运行至今,记录到该断裂附近小震活动较为活跃,小震分布呈南北向排列并且与断裂带南部对应的不一致。基于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断裂带附近的128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最终得到118个地震的震源时空参数。对新的定位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出地震分布走向是NW2°。地震分布走向和铺前-清澜断裂在南端对应仍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铺前-清澜断裂北段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而南段的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南段活动性已经向西部空间迁移,推断和地下岩浆囊的变化有关。
- 徐晓枫王惠琳胡久常孙佩雯
- 关键词:地震构造地震活动震源深度
- 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_L4.2地震概述被引量:1
- 2017年
- 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发生M_L 4.2地震,从地震序列、震中分布、震源机制解及历史地震地质构造分析认为,此次地震是主余序列,具有走滑断错特征。这次地震徐闻和海口部分地区有感,烈度达到Ⅲ-Ⅳ度。总结了此次地震的地震序列特征,讨论地震前的地球物理现象。
- 张慧李盛王惠琳谢小玲王锡娇
-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构造震源机制解
- 海南岛及邻区地震精确定位及断裂构造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0~2012年海南岛及邻区ML≥1.0的1 035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820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结果大大改善了原地震定位的精度,且部分震群更加集中密集,并向断裂带趋近;震源深度分布更为合理,精定位前震源深度绝大多数位于10 km处,而精定位后发散分布于地下20 km内,近似呈正态分布形态,优势分布深度为5~15 km;重定位后的地震呈现垂直条带分布特征,体现了断裂带的运动构造,更加符合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点.
- 徐晓枫王惠琳陈小敏
-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震源深度地震构造地震活动
- 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_L 4.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精定位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对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_L 4.2地震反演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节面Ⅰ参数:走向110°,倾角84°,滑动角-158°;节面Ⅱ参数:走向18°,倾角69°,滑动角-5°。推断为1次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的破裂,与铺前—清澜断裂属于走滑正断的运动特征较为吻合。对2000年1月—2016年6月主震周边地区(19.3°—20.6°N,110.0°—111.0°E)M_L1.0以上183次地震进行双差精定位分析,得到146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源深度分布不再仅局限于10 km附近,而是呈垂直带状分布,与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主要以垂直差异性活动为主的活动特征相吻合。
- 徐晓枫王惠琳胡久常宋秀青孙佩雯
-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地震构造
- 地震速报中疑爆事件类型识别被引量:1
- 2016年
- 对争议较大的2012年12月28日海南文昌M_L 3.0有感疑爆事件,分析其P波初动方向、周期、振幅比、衰减特征、持续时间、面波发育情况等波形特征,并结合双差精定位结果进行验证,综合识别文昌M_L 3.0疑爆的事件类型。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12月28日文昌M_L 3.0有感疑爆事件为天然地震,波形特征与精定位结果相结合增加了疑爆事件类型识别的可靠性。
- 王惠琳徐晓枫李志雄顾申宜孙佩雯
- 关键词:波形特征双差定位
- 2003年大姚地震震源区应力量值估计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云南省地震局流动台网记录的2段余震序列的P波初动资料,采用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对这2段余震区进行应力场反演,得到大姚地区2个余震发生时段的应力场方向参数。采用应力量值求取方法,结合2003年10月16日地震的剪切应力降和该地震发生深度处的静岩压力估计获得震源区的应力量值,2003年10月16日主震前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分别为164.07,158.71和153.10 MPa,投影到10月16日主震前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别为157.41和5.24 MPa;震后投影到主震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别为158.69和0.01 MPa。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剪切应力大于震后剪切应力,且其差基本对应着应力降。震后正应力增大,表明摩擦阻力可能导致了破裂的终止。虽然地下的压应力很大,但差应力却很小。这些结果可为地球动力学模拟提供了基础应力场信息。
- 万永革徐晓枫王惠琳万迪
- 关键词:地震学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 海南岛及邻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利用海南岛及邻区2000—2012年精定位后的地震S波资料进行Q_s值成像,得到区域Q_s值分布和滑动平均Q_s值变化,结合地震活动、火山、热流点和GPS基线变化分析区域浅层地壳(深5~15km)S波衰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区域地壳介质应力条件状态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1)衰减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Q_s值空间上横向不均匀变化显著,总体呈现海南岛中部高、周边低的特征,低Q_s值(高衰减)主要分布在王五-文教断裂以北、尖峰-吊罗断裂以南及铺前-清澜断裂以东区域。地震活动多丛集分布在高、低Q_s值过渡区域,火山主要分布在王五-文教断裂以北的雷琼坳陷低Q_s值区域及其附近,大地热流点分布于低Q_s值及其边缘区域。2)滑动平均Q_s值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性、泸州—琼中GPS基线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000—2008年,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较强,泸州—琼中GPS基线呈缩短趋势,滑动平均Q_s值相对较高,区域可能处于"高"应力介质条件状态;2008—2012年,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较弱,泸州—琼中GPS基线显示伸长趋势,滑动平均Q_s值相对较低,区域可能处于应力调整、松弛的"低"应力介质条件状态。
- 王惠琳徐晓枫周龙泉张晓东沈繁銮李志雄占伟
-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火山GPS基线
- 由中国CDSN台网检测到的汶川地震所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被引量:9
- 2010年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M8.0特大地震,这次特大地震使得地球自身产生了整体的连续振动。本文采用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所记录到的5天地震波形,对VHZ频段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分析。由于CDSN台网的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具有压制特点,所以没有对资料进行固体潮处理,从而获得了大地震激发的73个(0S4~0S76)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和6个谐频球型自由振荡(1S2,3S2,1S4,1S0,1S7,4S2),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观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吻合很好。所得结果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内部结构。并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分布给出一定的约束。
- 徐晓枫万永革王惠琳
- 关键词:地球自由振荡球型振荡汶川地震
- 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_s成像及其与渗透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利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尝试对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s进行成像,获得该区浅层地壳静态及蓄水前、后的Qs变化特征,结合实验研究成果、岩体岩性、断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探讨库水的渗透作用及其对地壳介质的影响,对研究区内地震活动类型及发震成因的介质物性变化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s横向不均匀变化显著,库区周边近似存在低Qs值环形区域,主要包括水库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及库区中段五个区域.其中,水库东北、库区中段、西南低Qs区域与库水渗透关系密切,初步认为库水可能沿着通济场断裂中段和两端的岩石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发育地区向地下渗透,使岩石孔隙中充满流体,内摩擦增大,地震波大大衰减,从而导致Qs值大幅下降.同时,在西南区诱发了水库小震群,在东北区和东南区诱发了部分水库小震群.另外,紫坪铺水库区域东北、东南、西南三个小震群基本位于高Qs值(低衰减)和低Qs值(高衰减)过渡区域,可能由于低Qs区地震波衰减大,不易积累能量,而高、低Qs值的过渡区域,介质介于"软"、"硬"之间,有可能积累应变能,孕育地震.当高、低Qs过渡区域岩石裂纹饱含水或部分含水后,水对裂纹边界起潮湿和润滑作用,降低了发震断层的抗剪强度,使滑动容易产生,从而诱发地震.
- 王惠琳张晓东周龙泉徐晓枫杨志高卢显李智蓉
- 关键词:QS紫坪铺水库
- 采用CAP方法反演2016年广西苍梧M_S 5.4地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8
- 2017年
- 北京时间2016年7月31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发生M_S 5.4地震,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M_S 5.4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最佳深度为5.1 km,其中节面Ⅰ参数为:走向340°,倾角37°,滑动角-18°;节面Ⅱ参数为:走向85°,倾角79°,滑动角-125°。初步推断苍梧M_S 5.4地震破裂面运动以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反演参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结果较为一致。
- 徐晓枫王惠琳胡久常吴佳林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震源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