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顺
-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癌肺切除术后脓胸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 1991年
- 1978~1985年间,492例支气管癌病人接受肺切除术,术后发生脓胸25例(5.1%),5年生存率为32.0%,对照组(无脓胸)36.0%。本文病例研究和文献复习不能证明支气管癌肺切除病人术后脓胸能改善生存期。指出早期外科切除是提高肺癌生存期最有效的方法。
- 冯伦高王家顺潘永成汤绍涛
- 关键词:支气管肿瘤肺切除脓胸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1998年
- 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是反应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笔者应用微波炉加热修复抗原方法和链霉菌素-生物素免疫亲和酶技术,检测了36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PCNA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 杨林冯伦高叶世铎王家顺潘永成
- 关键词:食管肿瘤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 32例肺癌误漏诊的临床分析
- 1992年
- 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尽管诊断技术不断进步,但临床误漏诊时有发生,影响预后。本文对32例肺癌误漏诊的不良治疗结果及误漏诊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结果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0~70岁。误漏诊时限:半年内8例,半年以上24例;院内3例,院外29例。
- 冯伦高王家顺潘永成汤绍涛
- 关键词:肺肿瘤
- 胸段食管鳞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应用 Cox模型和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食管鳞癌术后生存时间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方法:我科 1991年 8月~ 1996年 3月行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食管鳞癌的患者共 136例,排除手术死亡 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 115例。结合临床和病理情况及预后相关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 14个有关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非重复特征性因素进行分层,应用 STATA 5.0计算机统计软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5例胸段食管鳞癌的术后中位生存期为 37个月, 1, 3, 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 92.1%, 51.5%, 30.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鳞癌病变长度≥ 5 cm的患者比<3 的预后差,术后病检残端癌阳性的比阴性的预后差,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差,且转移淋巴结数量越多,预后越差,肿瘤浸润食管壁越深, TNM 分期越晚,预后越差。进一步Cox 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肿瘤浸润深度和转移淋巴结数量是胸段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目前食管癌 TNM分期标准没有考虑到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在食管癌预后中的重要意义,导致不能很准确的判断预后,因而需改进和修正。对中晚期食管鳞癌,尤其是位于胸中上段食管鳞癌可以考虑术前术后辅?
- 杨林冯伦高叶世铎王家顺翟伟
- 关键词:胸段食管鳞癌生存率预后外科手术
- 现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对术后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1996年
- 218例患者接受了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术后1~3年生存158例,观察了术后生存患者消化系统的功能.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脂肪泻和体重下降在158例中均存在;顽固性呕吐、胃滞留、胆汁瘀滞和胆囊结石形成分别为15例(9.5%)、135例(85.4%)、128例(81.0%)和69例(43.7%).观察结果表明,术后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与现行手术中切断迷走神经的直接影响相关.
- 冯伦高杨林潘永成王家顺汪文东翟伟
- 关键词:食管肿瘤贲门癌切除术
- 食管异物有或无食管穿孔的外科治疗(附17例报告)被引量:1
- 1991年
- 尽管用现代的治疗手段处理食管异物并发穿孔,仍有报道20%以上的死亡率。1980~1989年,我们治疗了食管异物合并有或无食管穿孔17例。现报告如下,并就影响结果的因素和处理方式的选择进行讨论。
- 冯伦高王家顺潘永成佘柏华陈翔李行迪
- 关键词:食管异物食管穿孔外科手术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贲门癌、食管癌的再次手术治疗被引量:6
- 1994年
- 1983年以来,作者对15例残胃贲门癌、食管瘤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切除肿瘤,保留部分残胃与食管吻合术治疗贲门癌、食管下段癌10例,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3例和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2例。残胃食管吻合采用作者设计的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法,1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进食良好,术后恢复快,预后较3例全胃切除术好。并就手术中残胃的体积、血液供应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 王家顺冯伦高汪文东杨林
- 关键词:胃切除术贲门肿瘤再手术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表达在中晚期食管鳞癌的预后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和细胞凋亡表达在中晚期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食管鳞癌 )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微波炉加热修复抗原方法和链霉菌素 -生物素免疫亲和酶技术行PCNA抗原染色 ,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进行原位凋亡染色。结果 :36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平均PCNA表达指数 (PCNAlabellingindex ,PI)为 48 84%± 13 6 3% ,细胞凋亡指数 (apoptosisindex ,AI)为 12 2 6‰± 5 2 0‰ ;PI升高与患者年龄小、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行性浸润呈正相关 ,而AI升高与分化程度高、角化明显呈正相关 ;绘制Kaplan -Meier生存曲线 ,发现病变侵及食管外膜、有淋巴结转移、无角化、PI≥ 40 %或AI<10‰的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降低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发现只有淋巴结转移和P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 杨林冯伦高叶世铎王家顺潘永成
- 关键词:食管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凋亡预后
- 食管异物外科手术新疗法被引量:1
- 1993年
- 传统的食管异物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后死亡率高达40%。1981年以来,作者对42例食管异物应用了新的方法治疗。其中,改进的食管切开术25例;食管切除术12例和改进的纵隔引流术5例。术后均获良好疗效,无1例院内死亡。随访42例,短者1年,长者12年,除2例死于心血管病外,其余均健康生存。此外,对食管异物外科治疗的合适选择进行了讨论。
- 冯伦高潘永成王家顺汪文东杨林
- 关键词:食管异物外科手术
-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凋亡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998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食管鳞癌)中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研究人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的表达水平。结果38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平均细胞凋亡指数ApoLI为12.10±5.13‰。角化型ApoLI高于非角化型(P<0.01);肿瘤分化越好,细胞凋亡越多,低度、中度、高度分化ApoLI有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长度、深度,其ApoLI并无差异;以10‰为界将ApoLI分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ApoLI≥10‰组术后生存率高。结论细胞凋亡与原发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可用于食管鳞癌预后判断。
- 杨林冯伦高王家顺潘永成
- 关键词:细胞凋亡TUNEL法食管癌鳞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