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守觉

作品数:214 被引量:1,40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2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6篇电子电信
  • 7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1篇神经网
  • 71篇神经网络
  • 50篇模式识别
  • 44篇图像
  • 31篇网络
  • 27篇仿生模式识别
  • 21篇人脸
  • 20篇语音
  • 18篇计算机
  • 14篇高维
  • 13篇语音识别
  • 13篇人脸识别
  • 13篇高维空间
  • 11篇电路
  • 11篇硬件
  • 9篇神经元
  • 9篇人工神经
  • 8篇神经计算
  • 8篇人工神经网络
  • 8篇工神经网络

机构

  • 192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同济大学
  • 24篇浙江工业大学
  • 13篇青岛大学
  • 8篇厦门大学
  • 4篇华侨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1篇杭州大学
  • 1篇齐齐哈尔轻工...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市职业大...
  • 1篇嘉兴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作者

  • 214篇王守觉
  • 15篇杨国为
  • 15篇鲁华祥
  • 14篇肖泉
  • 14篇李卫军
  • 14篇曹文明
  • 13篇武妍
  • 9篇石寅
  • 9篇孙华
  • 8篇安冬
  • 8篇谭乐怡
  • 8篇张晓盟
  • 7篇魏莱
  • 7篇王宪保
  • 6篇徐菲菲
  • 6篇柳培忠
  • 6篇郭东辉
  • 6篇王志海
  • 6篇丁兴号
  • 6篇廖英豪

传媒

  • 29篇电子学报
  • 12篇计算机辅助设...
  • 7篇计算机工程与...
  • 7篇计算机科学
  • 6篇电子与信息学...
  • 6篇模式识别与人...
  • 5篇Journa...
  • 5篇计算机学报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计算机工程
  • 3篇计算机应用
  • 3篇小型微型计算...
  • 3篇微计算机信息
  • 3篇电路与系统学...
  • 3篇中国人工智能...
  • 2篇自动化学报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计算机应用与...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15篇2008
  • 15篇2007
  • 21篇2006
  • 15篇2005
  • 15篇2004
  • 16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2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近红外漫透射光谱的种子自动鉴别分选装置
一种基于近红外漫透射光谱的种子自动鉴别分选装置,包括:一进料斗;一数粒仪,其安装在进料斗的下方;一样品台,其前端与通数粒仪出口直接连接;一光源,其位于样品台的上方;一近红外光谱仪,其位于样品台的下方;一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
李卫军覃鸿董肖莉张丽萍王守觉李浩光
文献传递
生成脸部虚拟图像的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成脸部虚拟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模板数据库中选取脸部的全局曲面模板,全局曲面模板包括脸部图像的低频信息;由用户脸部的原始图像获取用户脸部的平面纹理图像,平面纹理图像中包括用户脸部的原始图像的高频信息...
孙华王守觉蒋寓文
文献传递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多镜头人脸身份确认系统研究被引量:76
2003年
提出了一种利用仿生模式识别原理以多镜头信息融合的人脸身份确认方法 .讨论了以多镜头与多次采样建立仿生模式识别多权值神经元网络的基本理论 .并介绍了以三个镜头五次采样作训练样本的实验系统 ,以及人脸预处理过程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在确保无误认的前提下 ,正确确认率达 96 % ,漏认率 (即拒认率 )为 4 % .实验中并对比显示了增加神经元网络复杂度提高识别效果的作用 .
王守觉徐健王宪保覃鸿
关键词:仿生模式识别人脸识别身份确认数据融合
一种基于矢量关系运算的人脸检测算法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基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新理论--高维形象几何与仿生信息学提出一种新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从高维空间矢量关系的角度,分析图像间差异。采用高维空间矢量表征图像所含信息,通过计算矢量之间的角度衡量候选数据区与平均人脸模板的相关性。并且对图像间的矢量距离和欧氏距离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采用改进的矢量角度作为图像间关系的测度更为合理,针对不同光照条件下彩色图像中的人脸检测提出改进算法,利用彩色图像中包含的色彩矢量来消除不同光线带来的灰度变化,实验表明该改进算法相比于灰度图的模板匹配人脸定位算法,更能有效避免由光线变化产生的误检和漏检。
王守觉孙华
关键词:人脸检测
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应走自力更生之路
1992年
本文是根据作者在本刊编辑部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的,经作者审定并同意在本刊刊登。
王守觉
关键词:微电子微电子工业
有效消除光晕现象和颜色保持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被引量:24
2010年
由于对图像中明暗突变区域的背景光照估计不准确,经典Retinex彩色图像增强算法易产生光晕现象且存在增强后图像细节信息减弱和颜色失真等不足.为此,结合人眼视觉特性提出一种彩色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利用人眼对图像结构特征及颜色信息的敏感特性,通过构造彩色双边滤波器来获取图像背景光照,以避免光照突变处产生光晕现象;其次依据人眼系统局部自适应调节特性,通过引入一个对比度调节函数自适应增强图像的细节信息,克服经典Retinex算法在整体对比度提高的同时局部对比度下降的不足;最后利用一种线性的颜色恢复算法恢复增强所得亮度图像的颜色信息.与MSRCR等彩色图像增强算法比较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更有效,增强后的图像不仅细节清晰,而且色彩鲜艳、自然.
肖泉丁兴号王守觉廖英豪郭东辉
关键词:图像增强人眼视觉系统RETINEX局部对比度
方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及其逼近能力被引量:8
2003年
描述了方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利用分析仿射基函数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逼近能力的方法证明了方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不仅能够逼近有限点集上的任意方向不变函数,能够在单位球面上一致逼近任意方向连续函数,而且还能够依L^p范数平均逼近任意的p次方向可积函数。
李玉鉴王守觉
关键词:神经网络
一种基于极值中值的新型滤波算法被引量:227
2001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局部统计信息 (极值 )的自适应中值滤波方法——极值中值滤波算法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图象中的椒盐噪声 ,并保留图象的细节 .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噪声判别标准 ,然后描述了滤波算法的执行过程 ,对本算法与标准中值滤波算法 ,以及近几年出现的几种改进型中值滤波算法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最后给出了一组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 ,与其他算法相比 ,本算法执行速度快 。
邢藏菊王守觉邓浩江罗予晋
关键词:图象增强中值滤波滤波算法图象处理
基于自适应超完备稀疏表示的图像去噪方法被引量:27
2009年
基于超完备字典的图像稀疏表示是一种新的图像表示理论,利用超完备字典的冗余性可以有效地捕捉图像的各种结构特征,从而实现图像的有效表示。当前稀疏表示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稀疏分解算法和字典构造算法两方面。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超完备字典构造算法:K-LMS算法,该算法由K均值聚类算法泛化获得,可用于超完备字典的自适应更新,以实现图像的有效表示。针对图像去噪问题,本文给出一种基于超完备稀疏表示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在超完备字典上的自适应稀疏分解,通过阈值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图像去噪,实验结果证实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肖泉丁兴号王守觉郭东辉廖英豪
关键词:图像去噪阈值
一种新的仿生彩色图像增强方法被引量:52
2008年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全局和局部自适应特性,本文提出一种仿生彩色图像增强方法,用于增强不均匀光照或低照度情况下的图像.该方法主要包括全局自适应亮度调节、局部对比度增强和颜色恢复三个部分.即全局亮度调节主要用来增强暗区域的亮度和压缩图像的动态范围;局部对比度增强利用当前点与其邻域象素的双边滤波输出之间的关系,调节当前点的亮度,以增强图像局部对比度;再通过一种简单的线性颜色恢复算法恢复图像色彩.与文献[7,8]所提彩色图像增强算法相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的效果更好.
王守觉丁兴号廖英豪郭东辉
关键词:彩色图像增强人类视觉系统RETINEX双边滤波器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