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电子电信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利用缓冲层提高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的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为了提高器件ITO/ZnO/ZnO纳米棒/MEH-PPV/Al的电致发光,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以MoO3和ZnS为缓冲层的器件ITO/缓冲层/ZnO/ZnO纳米棒/MEH-PPV/Al的发光特性.在器件ITO/ZnO/Z... 赵谡玲 王大伟 孔超 徐征 王永生稀土Pr~(3+)或Nd~(3+)掺杂的真空紫外荧光材料发光性质的研究 稀土掺杂的真空紫外荧光材料有望应用在无汞荧光灯,高效等离子体显示器件,和快速闪烁体方面,近年来随着同步辐射设备等真空紫外实验手段的不断完善和对真空紫外荧光材料应用价值的不断认识,大量的真空紫外荧光材料被广泛研究,其目的是... 王大伟关键词:稀土 真空紫外 文献传递 大麻/棉针织花灰纱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为开发大麻针织混纺纱产品,探讨采用赛络纺纺纱技术加工大麻/棉针织花灰纱的生产工艺,探讨了对原料选择、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和采用的相应技术措施,并对捻系数、锭速、后区牵伸倍数等赛络纺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优选,确定纺制22 tex大麻/棉70/30赛络纺针织花灰纱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赛络纺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80、锭子转速9000 r/min、后区牵伸倍数1.15时,纱线的各项性能指标较好。 孙颖 李端鑫 孔令苹 孙丹 孙丹关键词:针织 花灰纱 赛络纺 SrAl2O4中Mn的发光 铝酸盐的种类众多,是重要的荧光粉基质。Mn 离子的价态在 Mn和 Mn都可以发光。用不同波长激发,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光光谱。我们用燃烧法制备了 SrAlO:Mn,通过不同制备条件,能获得色坐标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材料,用作真... 朱琳爱义 黄世华 由芳田 王大伟 祝诗扬文献传递 E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上转换绿光激发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E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绿光上转换发光的能级结构和相关跃迁建立的速率方程模型,分析了Er3+的4S3/2能级上升特性与4I11/2能级和Yb3+的2F5/2能级的关系.通过模型对实验观测的上升和衰减曲线的拟合,确定速率方程模型的相关参数,计算4S3/2能级粒子数布居趋于稳定时能量传递粒子数与激发态吸收粒子数之比.进一步分析了Er3+-Yb3+共掺绿光上转换发光的动力学过程. 董力强 黄世华 温红宇 杨艳民 王大伟 段晓霞关键词:速率方程模型 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近紫外电致发光性能的改善研究 摘要:现今,人们对短波长发光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一维的ZnO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光电特性,可应用于紫外发光二极管,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发光效率低以及P型掺杂困难,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中,我们采用简... 王大伟关键词:ZNO纳米棒 水热法 电致发光 异质结 文献传递 修饰层/ZnO纳米棒/有机复合层的真空紫外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饰层/ZnO纳米棒/有机复合层的真空紫外电致发光器件,涉及一种发光器件。解决了提高真空紫外发光的强度的问题。该器件包括在阳极氧化铟锡导电玻璃(1)上,制备材料为ZnS的阳极修饰层(2),其厚度为1~10... 赵谡玲 王大伟 徐征文献传递 SrAl_(12)O_(19):Pr^(3+)中~1S_0能级的电子-振动跃迁 2007年 稀土离子Pr3+4f2组态中的的高激发态1S0的光谱性质与其他4f2能级有显著的差别。分析了SrAl12O19∶Pr的1S0→1I6和1S0→1D2发射光谱,跃迁分别属于Δ过程和M过程;指认了其中的零声子线和电子-振动跃迁线。这两组跃迁中,电子-振动跃迁强度与零声子跃迁强度之比大于文献中报道的低激发态中的值,表明1S0与4f5d态的混杂增强了它的电子-声子耦合。 崔尚科 黄世华 由芳田 王大伟 贾惟义 严懋勋关键词:电子-声子耦合 PR^3+离子 稀土 无线电干扰信号网络化监测与定位技术方案研究 随着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环境下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不同无线电系统间干扰以及人为干扰频发。为了更加高效的利用频谱资源,就需要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和管理。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发展为无线电监测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无线电... 王大伟关键词:无线电通信 网络化监测 定位技术 文献传递 基于红外相机的不可个体识别动物种群密度估算方法 被引量:1 2023年 种群密度估计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也是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但对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的准确估算一直面临挑战。红外相机是哺乳动物调查中普遍采用的工具,也是克服这一挑战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方法采用红外相机数据估算不可个体识别动物的种群密度,但相关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案例较少,本文旨在为国内研究者应用红外相机数据估算动物种群密度提供参考。首先,我们介绍了随机相遇模型(randomencounter model,REM)、随机相遇与停留时间(random encounter and staying time,REST)模型、相机前停留时间(time in front of the camera,TIFC)模型以及红外相机距离取样(cameratrapdistancesampling,CTDS)这四种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假设;其次,描述了这些模型在野外调查中的技术要点,并给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建议;最后,总结了每个模型的数据需求、优点和缺点。虽然我国目前拥有估算种群密度的大量红外相机数据源,但有很多物种的数量尚未知晓,也没有一种方法对所有红外相机数据都是最优的,所以我们建议研究者在了解所研究动物类群的生活史和生态需求基础上,根据模型假设确定合理的采样和分析方案,扩大这些方法的应用,为我国重要物种的保护和保护地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李珍珍 杜梦甜 朱原辛 王大伟 王大伟 王天明关键词:红外相机 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