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嘉淮

作品数:41 被引量:32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压裂
  • 7篇多裂缝
  • 7篇稠油
  • 5篇支撑剂
  • 5篇水平井
  • 5篇平井
  • 5篇气井
  • 4篇堵水
  • 4篇油藏
  • 4篇支撑剂回流
  • 4篇水力压裂
  • 4篇完井
  • 3篇油田
  • 3篇蒸汽驱
  • 3篇射孔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水泥环
  • 3篇天然气井
  • 3篇气窜
  • 3篇热采

机构

  • 27篇新疆石油管理...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西南石油大学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41篇王嘉淮
  • 15篇罗天雨
  • 9篇赵金洲
  • 6篇潘竟军
  • 5篇郭建春
  • 5篇王玉斌
  • 4篇焦国盈
  • 4篇杨振杰
  • 3篇李士建
  • 3篇王金龙
  • 3篇芦志伟
  • 3篇王容军
  • 3篇刘玉章
  • 3篇韩吉声
  • 3篇潘勇
  • 3篇潘竞军
  • 3篇张天翔
  • 3篇薛瑾
  • 3篇胡承军
  • 2篇张敏

传媒

  • 5篇新疆石油科技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钻采工艺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南方油气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机械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海洋石油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天然气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迷宫式高差压调节阀研制被引量:1
2001年
针对稠油热采中缺少适用的高差压调节阀而难以实现科学注汽的现状 ,研制了迷宫式高差压调节阀。调节阀由阀体、阀芯、阀杆、密封填料仓和传动机构组成。阀门设计中突破了高差压必然导致高流速的传统设计观念 ,选择高阻力系数的阀芯作基本节流件构成流道曲折、多级降压和迷宫密封的结构 ,减小了高差压阀门的振动、冲蚀和噪声 ,并获得宽广的调节幅度。迷宫式高差压调节阀样机的流量 -开度特性测试曲线与理论设计曲线基本一致 ,在稠油热采现场运行1~ 2年无任何故障 。
王文然蒋跃元许明阳姚建设彭顺龙王嘉淮齐敦苏
关键词:稠油开采注蒸汽调节阀
气井冲蚀产量模型在储气库的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气井临界冲蚀产量是地下储气库气井配产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根据经典计算模型,结合气藏工程原理,详细研究并推导了适合呼图壁储气库气井冲蚀产量的模型公式。根据临界冲蚀产量模型公式,分析了影响冲蚀产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与影响规律,主要影响参数为管柱内径、流动压力和气体温度,影响规律为冲蚀产量与管柱内径、流动压力成正比关系,与气体温度成反比关系,且受管柱内径变化的影响较大。经过文献调研,参考国内其他储气库的资料,结合呼图壁储气库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呼图壁储气库中气井冲蚀产量公式的经验常数值。利用冲蚀产量模型,从气井冲蚀产量的角度,计算并优选了114.3 mm管柱为呼图壁储气库的直井管柱,研究了安全阀部位的冲蚀规律,认为在实际采气阶段88.9 mm安全阀存在阶段性的冲蚀,应定期检查安全阀,及时更换,确保安全阀的正常使用。
王嘉淮罗天雨吕毓刚薛承文
关键词:安全阀储气库
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包覆支撑剂用来控制压裂井返排和生产期间的支撑剂回流。包覆支撑剂上的包覆层在地层条件下固化,将支撑剂胶在一起,阻止普通支撑剂或者地层砂向井筒的运移以达到控制支撑剂的目的。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压裂施工的净现值为目标函数,以砂量、砂比和施工排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包覆支撑剂控制支撑剂回流优化设计模型。所建立的优化模型为多元非线性规划,采用优化方法——因素交替法求解。对每个单变量,采用均匀分批试验法求得最优值。依次对每个变量进行优选,就可求得局部最优解。该设计模型不依赖于裂缝几何尺寸模型与产能预测模型,可在保证支撑剂回流控制效果的基础上,从经济角度确定最优的包覆支撑剂量、包覆支撑剂段的砂比和包覆支撑剂段的施工排量等施工参数。采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求出最优的包覆支撑剂加砂量为8 m3,最优砂比40%,最优施工排量为3 m3.min-1。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对指导现场施工有积极意义。
焦国盈王嘉淮游建国李彭
关键词:压裂井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优化设计
不等厚平面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介绍了克拉玛依九区三井组汽驱试验区的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和动态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历史拟合后的油藏模型能够再现试验区的生产历史过程,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匹配很好。应用此模型预测的生产动态经实际生产验证误差较小,预测结果可以直接指导现场试验和生产。研究发现,该试验区的试验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流体外溢现象。此项研究证明,数值模拟技术可以为该试验区的蒸汽驱开发试验提供热损失率、流体饱和度分布、温度和压力分布等重要数据。
马新明王嘉淮李桂霞
关键词:历史拟合流体饱和度油藏模型蒸汽驱井组生产历史
全文增补中
树脂砂控制支撑剂回流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为了提高树脂砂控制支撑剂回流的有效率,开展了树脂砂控制支撑剂回流研究。室内实验包括树脂砂回流影响因素、树脂砂回流实验和树脂砂导流能力实验。其中树脂砂回流影响因素涉及到树脂砂固化动力学、流体与树脂砂的配伍性、施工条件和地层条件以及油气井日常作业引起的应力循环对树脂砂性能的影响。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树脂砂在固化2.5h时其抗压强度即可达到1.3MPa,可满足1MPa的控制支撑剂回流的要求。树脂砂抗压强度随着流体pH值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树脂损失率的增大而减小,树脂砂抗压强度和树脂损失率之间有良好的关联性;压裂液类型对树脂砂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加,抗压强度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泵注时的剪切作用可使树脂砂抗压强度减小,树脂损失率增加。树脂砂强度随着固化温度和固化应力的增加而增大,随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单应力和多应力回流测试中,树脂砂均未出现回流现象。与不固化时相比,固化状态下的树脂砂导流能力在高应力下有较大的提高,对井产能的影响比较小。现场试验表明,通过采用强碱性携砂液、优化泵注参数、增强树脂砂性能和减小油气井作业引起的井底压力的变化幅度和次数,可提高树脂砂防砂的成功率。
焦国盈王嘉淮潘竟军张天翔王玉斌陈治军潘用平宁永乔
关键词:树脂砂支撑剂回流影响因素
克拉玛依油田九#+[1]#-[1]区蒸汽驱先导试验历史拟合和改进方法研究
报告了在克拉玛依九#+[1]#-[1]区蒸汽驱先导试验中开展的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中采用包括全部试验区和考虑试验区流体外溢的平面模型拟合了950天的汽驱生产历史并作出预测。在此基础上,针对生产现状探讨了提高试验方案经济...
王嘉淮马新明贾兴喜
关键词:稠油开采注蒸汽数值模拟
支撑剂回流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压后支撑剂回流有很大的危害性。会使近井地带形成瓶颈裂缝,影响压裂效果;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产出砂腐蚀井下和地面设备。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通道理论、砂拱说和瓶颈机理来解释压裂砂返吐现象。从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力学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经验关系法、图版法、临界速度法、半力学法和数值分析法来预测支撑剂回流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提出了树脂砂、纤维、热塑薄带、变形颗粒和支撑剂表面增强剂等控制方法。对于支撑剂回流,应该将重点放在控制技术上,研究新型控制技术,降低控制介质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焦国盈王嘉淮潘竟军张天翔王玉斌
关键词:支撑剂回流控制方法
一种缓交联耐高温高密度压裂液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交联耐高温高密度压裂液;由原液及交联液组成,原液与交联液的体积比为10∶1;原液重量百分比为,羟丙基瓜尔胶0.5~0.65%,加重剂A 8~45%,加重剂B 6~30%,ZJ-07助排剂0.5~2%,pH...
罗兆王嘉淮潘竟军刘炜怡宝安吴丽蓉
文献传递
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改性栲胶凝胶堵水技术
一种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改性栲胶凝胶堵水技术,采用三段塞注入堵水,第一段塞为:把暂堵剂诸如,其占注入总量的10~20%,暂堵剂注入后在0.5~1.5h时间内关井候凝;将后续注入的第二段塞大剂量低粘度堵剂主剂溶胶选择性进入...
朱怀江刘玉章熊春明王嘉淮
文献传递
斜井套管射孔破裂压力及起裂位置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针对以往斜井压裂破裂压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套管射孔斜井中钻井井眼与射孔孔眼相交处的应力状态,研究了射孔孔边切应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存在微环面时的两孔相交处的应力场、破裂压力及起裂方位的计算方法以及环空胶结严密时两孔相交处破裂压力的计算方法。利用空间几何知识,推导出了裂缝起裂平面与理想平面夹角及用于判断裂缝的转向程度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罗天雨郭建春赵金洲王嘉淮潘竞军
关键词:斜井压裂切应力计算方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