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华
- 作品数:42 被引量:3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西南块菌(松露)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
- 刘培贵王云王向华于富强陈娟邓晓娟乔鹏耿丽英张介平万山平
- 该项目对中国西南块菌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开展了全面研究。对中国12个省(区),西南52个县域进行了野外考察,采集标本1068余份。基于大量标本形态学和DNA nrDNA-LSU、ITS等序列的系统学分析,明确了分类学特征...
- 关键词:
- 关键词:块菌物种多样性保护生物学
- 中国的肉座菌科Ⅲ.肉座菌属的菌生种被引量:5
- 2000年
- 对肉座菌属的系统分类史进行了回顾,并对3个菌生种进行了报道;其中硫磺肉座菌(新拟)Hypocreasulphurea(Schwein.)Sacc.为中国新记录种,拟层孔肉座菌H.formitopsisP.G.LiuetY.Doi为新种;讨论了它们与其近线种的区别和在本属下的系统分类位置。采用了全型世代特征集要分类法(MTSCH)的研究方法。
- 刘培贵王向华王庆彬土居祥兑
- 关键词:新记录种
- 森林植物与菌根真菌
- 森林是地球之肺,曾是人类的生存摇篮。森林植物与真菌息息相关,特别是菌根真菌与森林树种关系密切,是森林树种的外生菌根菌(Cairney J.W.G.& Chambers S.M.1999),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在森林...
- 刘培贵王向华于富强陈娟田霄飞邓晓娟时晓菲谢雪丹耿丽英
- 文献传递
- 黄美乳菇(红菇目,红菇科),中国首个乳菇属变红乳菇亚属中乳汁变黄的物种(英文)被引量:4
- 2021年
- 红菇属变红乳菇亚属的乳汁常变为红色,变黄的乳汁较为少见。在中国中南部亚热带壳斗科林下发现了一个乳汁迅速变黄色的物种。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的变红乳菇亚属中乳汁变黄的物种,其独特的乳汁、褐色的菌盖、稀疏的菌褶和大的具极高翼状纹饰的孢子能将其与其他已知种区分开来,在此将其描述为新种,黄美乳菇L.mirus。本研究提供了该新种的DNA条形码ITS-LSU区域和形态特征描述,并将其与其他乳汁变黄的物种如马来西亚的L.flavorosescens和L.pallidior进行了对比。这一发现为证实中国乳菇属的亚热带-热带地区与亚洲热带地区的亲缘增加了新的证据。
- 王振王向华秦位强陈作红邓旺秋张家辉图力古尔
- 白块菌菌根合成方法
- 白块菌菌根合成方法,具体涉及国产白块菌(攀枝花白块菌T.panzhihuanense sensu lato)与华山松菌根合成方法。包括华山松种子和白块菌菌种及其子实体的筛选、无菌树苗的培育、菌剂制备、育苗基质配伍及其pH...
- 刘培贵王向华于富强万山平邓晓娟乔鹏赵文青
- 文献传递
- 中国地下子囊菌新记录属——史蒂芬块菌属(英文)被引量:2
- 2016年
- 摘要:文中首次报道了史蒂芬块菌属Stephensia在中国的分布。史蒂芬块菌发现于滇中地区呈贡县,生于1株栽培的天麻旁边,附近长有云南松和榛属植物。标本的特征与文献中对于该种的描述一致,即子囊果表面具褐色绒毛,产孢组织有曲折的脉沟,脉沟向中心辐聚,中心有时形成空腔,孢子球形,直径18~25μm,无油滴,包被(外囊盘被)角胞组织。中国标本的ITS序列与北美和欧洲样品有99%的相似性,其LSU序列仅有3个碱基与北美样品不同。史蒂芬块菌在分子系统上与腔囊块菌属Hydnocystis和地杯菌属Geopxyis近缘。
- 王晓进刘培贵王立松孙丽华王向华
- 关键词:分类学
- 中国西南乳菇属乳菇亚属的七个新种(英文)被引量:16
- 2017年
- 报道了乳菇属乳菇亚属的7个新种。它们为中国西南地区亚热带-热带或亚高山带森林下具代表性的乳菇物种。窄环乳菇Lactarius angustizonatus、淡环纹乳菇L.pallidizonatus、淡黄褐乳菇L.pallido-ochraceus和中华环纹乳菇L.sinozonarius属于环纹乳菇亚组L.subsect.Zonarii,近短柄乳菇L.subbrevipes属于窝柄黄乳菇亚组L.subsect.Scrobiculati,紫栗色乳菇L.purpureocastaneus归属于淡白乳菇组L.sect.Pallidini。短囊体乳菇L.brachycystidiatus以其干燥具鳞片的菌盖和较粗的盖表皮菌丝暂被置于具色乳菇组L.sect.Colorati。文中提供了这7个种的外观和显微特征描述、与其相近种的形态对比和ITS序列。
- 王向华
- 关键词:ITS孢子
- 松茸群资源及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论述了分布在我国的松茸群分类地位、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及其在松、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松茸群的资源现状及其日趋减少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对策.重点讨论了松、栎类植物群落自然演替及人类对松茸群的影响;植物群落自然演替仅引起松茸群菌种的不同,这是由于松、栎类植物在长期的系统演化中与不同的松茸群菌种的分化及物种形成是协同进化的.进而建立了彼此互惠互利(专或兼性)的共生关系;而人类活动是影响松茸群生长繁衍生存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概括有二:①森林大面积的无度连续砍伐,导致植被生态系统环境的恶化,地下生态环境亦随之发生变化,松茸群类真菌的地下菌丝明显减少,以至于消失;③掠夺性的采集方法使有序的地下菌丝及菌丝的正常分化与发育受到影响,以至于干扰和破坏,久而久之物种便处于濒危的境地.为了保护处在濒危中的珍贵食用菌一松茸类,作者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将松茸类真菌增写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采取实施人工接种于林地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下菌丝蕴藏量和补充地下菌丝不足,促进菌丝发育与分化以增加自然生物量.提出林木砍伐采用间伐与菌根育苗造林相接合以及科学的采集方法等相应有效保护措施和合理永续利用的对策.
- 刘培贵王向华袁明生孙佩琼
- 红菇科可食真菌的若干分类问题被引量:17
- 2020年
- 红菇科Russulaceae包含大量全球广泛采食的野生食用菌,同时也有一定数目的毒菌。该科特别是红菇属的分类是大型真菌分类的难点。近年来DNA数据大量应用于红菇科的分类,更新了属的界定和概念,发现了大量新物种,为食用菌和毒菌的识别和鉴定带来了可用的名称。然而,DNA证据并不总是与形态证据吻合,这又为食用菌和毒菌的识别和名称的使用带来了困扰和不便。本文针对乳菇属、多汁乳菇属和红菇属中的重要食用菌类群,回顾了近年来的分类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背后的数据实情和存在的分类问题。认为:在食用菌和毒菌的确定上,依靠物种复合群共有的形态特征更具有可操作性;依据DNA序列进行的劈分式分类和依靠少数样品的特征及DNA序列上的少量差异发表新种的做法可能产生不便于使用的后果;在乳菇属和红菇属中,"BLAST相似度低的即为新种"的分类实践存在错误风险;充分结合历史资料和各个类群的特点,确定物种划分的阈值,才能有望解决红菇科真菌的分类问题。
- 王向华
-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地理分布新物种
- 赛氏多汁乳菇组——1个与异囊体多汁乳菇组近缘的新组
- 2023年
- 赛氏多汁乳菇(红菇目、红菇科)是最近描述自印度的缺乏乳汁的物种。在最新的多汁乳菇多基因系统发育树上,该物种形成了1个独立分支。采用2份采自中国的赛氏多汁乳菇样品的多基因数据,结合亚洲的多汁乳菇的多基因数据,证实了该种是异囊体多汁乳菇组的姊妹分支。与异囊体多汁乳菇相似,赛氏多汁乳菇缺乏乳汁管系统和假囊体。其大囊体很少,子实层上没有厚壁囊状体,盖表皮和柄表皮上的菌丝轻微厚壁,这些与异囊体多汁乳菇明显不同。基于此,我们将赛氏多汁乳菇置于独立的新组。文中提供了该种详细的特征描述及其ITS、LSU、rpb1和rpb2序列。结合该种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多汁乳菇属在亚属水平分类系统中的形态特征与分子数据间的不吻合问题。
- 曹书琴王向华李方
- 关键词:壳斗科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