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红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1篇选育
  • 1篇优质冬小麦
  • 1篇杂种
  • 1篇杂种小麦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长发育特性
  • 1篇套栽
  • 1篇配套栽培
  • 1篇配套栽培技术
  • 1篇品种选育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条件
  • 1篇亲本
  • 1篇亲本选配
  • 1篇亲本选择
  • 1篇种质

机构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4篇王卫红
  • 3篇田立平
  • 3篇陈强生
  • 3篇尹俊玉
  • 3篇孙家柱
  • 2篇张华
  • 1篇薛民生
  • 1篇尹峻玉
  • 1篇罗永全
  • 1篇孟荣华
  • 1篇王婉仪
  • 1篇张福胜
  • 1篇郭仁峻

传媒

  • 2篇北京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5
  • 1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冬小麦京冬6号主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1994年
冬小麦京冬6号主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陈强生,罗永全,王卫红,张华,尹俊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1)京冬6号(原代号京农86-6554)是我所于1989年育成,参加国家“人五”攻关的冬小麦新品种。1989~1992年先后参加我所和华北各省...
陈强生罗永全王卫红张华尹俊玉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选择上几个问题的研究被引量:12
1995年
1991~1993年度进行多类亲本两两配组杂交。经对F_1代测产和有关性状的调查分析,初步明确:(1)目前本区杂种小麦的株高以接近80cm为宜;(2)成穗数和穗粒重对产量有较大的正效应,同时穗数和株高与产量存在较大的表型相关,相比之下穗数是影响产量的最关键因素;(3)矮秆类亲本和大穗大粒类亲本的组配产量水平较高,对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其一,单产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亲本究竟以哪个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势为主因亲本而异;其二,强优势组合基本上都来自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亲本间的组合;最后,矮秆亲本性状的显性度各不尽相同。
孙家柱王卫红田立平尹俊玉陈强生
关键词:杂种小麦株高亲本选配
矮败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传粉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1997~ 1999年对 4 4个转育多代的矮败麦材料和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不同的 6个群体进行了有关数据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1)矮败麦的株高、抽穗期和开颖期 (分别以S1,S2 ,S3 表示 )与其姊妹散粉株的对应性状 (F1,F2 ,F3 )的关系分别是 :S1=0 5 98F1(R2 =0 4 88) ,S2 =3 5 37+ 0 814F2 (R2 =0 60 0 ) ,S3 =5 771+ 0 85 6F3 (R2 =0 5 0 0 )。另外矮败麦还表现为成穗多 ,结实率低 ,子粒饱满度和粒重不高 ,但我们所用是其后代可育株 ,故对矮败麦的选择标准要适当放宽。 (2 )矮败表的穗下节伸长 (抽穗 )速度只及其可育株的 5 8 5 % ,伸长速度无明显的高峰 ,但其伸长的持续期稍长 ,这说明矮化和发育推迟可能是同一发育现象所导致的两个结果。 (3)可育株、不育株开花、开颖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其穗子之间的空间间隔的大小对株间传粉和不育株结实都至关重要。小麦自花授粉作物的花器特点对及时高效地接受外来花粉有一定的障碍作用 ,所以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不育株的结实率。相比之下矮败麦更容易接受来自距离稍远一些的花粉 。
孙家柱郭仁峻尹峻玉王卫红田立平孟荣华
关键词:矮败小麦发育进度节间小麦
高产、稳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的选育与推广
王婉仪朱维云陈强生张华尹俊玉张福胜孙家柱田立平薛民生王卫红
该项目从品种开始选育并推广至今历时20年,其间在多方面实现了科技创新。首先,项目组通过对北京地区气候条件,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并实践了“中间型育种模式”,即以增加灌浆速度、提高粒重、增加小穗结实为突破口,育成了京...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选育气候条件种质资源京冬8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