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重阳木果实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选取天然群体中3株重阳木优良单株,测量不同单株果实的形态性状,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重阳木果实中的粗脂肪,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单株之间果实的大小和百粒重存在显著差异,CY2号重阳木果实百粒重最大,为30.952 7g;果实油得油率也以CY2号重阳木最高,为14.24%;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阳木果实的得油率与果实大小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把果实大小作为选择含油量高的良种的一个指标;GC-MS分析发现3个重阳木单株的脂肪酸成分相同,分别为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硬脂酸4种,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约占90%。
- 王冬梅刘京晶陈见阳张爱莲张新凤童再康卢泳全
- 关键词:重阳木果实超声波法GC-MS脂肪酸
- 从重阳木果实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重阳木果实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烘干至恒重的重阳木果实粉碎后,得粉碎后重阳木果实;2)、按照1g:5-8ml的料液比,在粉碎后重阳木果实中加入作为溶剂的正己烷;于200-500...
- 卢泳全王冬梅童再康
- 文献传递
- 光皮梾木的核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染色体压片方法,对光皮梾木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梾木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2n=2x=18=4sm+14m,臂比值变化范围在1.02~1.81之间,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8.06%,核型属于"1B"型。
- 王冬梅童再康卢泳全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 南方红豆杉SSR分布特征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开发被引量:11
- 2013年
- 利用基因组勘测序列(GSS序列)探讨开发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SSR标记的可行性。从1923条GSS序列中搜寻到184个SSR位点。其中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四核苷酸重复所占比例分别为88.6%、10.3%和1.1%。不同核苷酸在重复序列中的频率分析表明,a和t所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c和g的频率。对所获得的184个SSR位点设计引物,开发出90个候选SSR引物。在所获得的获选标记中选取20对引物在南方红豆杉中进行试验检验,结果19对(95%)SSR引物能够获得清晰稳定的主带,表明GSS序列可以高效地用于开发基因组SSR标记,这些标记将为南方红豆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易官美黎建辉王冬梅童再康卢泳全
-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SSR标记
- 光皮树SwFAD7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获得光皮树脂肪酸去饱和酶合成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以光皮树未成熟种子为材料克隆FAD7基因,并利用q PCR技术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FAD7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光皮树FAD7基因(Sw FAD7)编码区长1 800 bp,推测编码44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1.29 k D,等电点7.14,具有三个跨膜结构域。Sw FAD7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含有FAD蛋白家族所特有四个富含组氨酸的保守区域。Sw FAD7蛋白的二级结构组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蛋白质中均夹杂分布着β-折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w FAD7单独形成一个分支。对未成熟果实中Sw FAD7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7~8月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表达变化趋势,于7月23日左右达到累积的最高点。
- 罗定伟王冬梅马贵芳童再康卢泳全
- 关键词:光皮树克隆果实表达量
- 光皮树脂肪酸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 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为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为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取。光皮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木...
- 王冬梅
- 关键词:油料树种生长节律
- 文献传递
- 吡虫啉对褐飞虱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探知基因组甲基化是否参与了昆虫抗药性,本研究在室内对褐飞虱Nilaparva talugens连续9个世代的3龄若虫施用吡虫啉,用AFLP检测褐飞虱抗性产生过程中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变化。利用25对AFLP引物共获得120个位点,其中15个位点呈现甲基化多态性,共获得78条多态性条带。根据多态性条带在不同世代样本中出现的多少计算多态性条带比例,其中最高比例出现在G5代(10.26%),最低比例出现在G6代(1.28%)。多态性条带在不同世代间比例的变化趋势表明,褐飞虱对吡虫啉的筛选产生快速应答。在筛选早期(G1,G2和G3)世代间DNA甲基化多态性比例差异相对较小,变化范围在3.85%~6.41%之间;在筛选中期(G4,G5和G6)世代间比例差异较大,变化范围在1.28%~10.26%之间;在筛选后期(G7,G8和G9)世代间比例差异相对较小,变化范围在5.13%~7.69%之间。结果说明,吡虫啉的连续施用能够诱导褐飞虱基因组产生甲基化变异,初步揭示甲基化在褐飞虱抗药性产生过程中参与了基因组的表达调控。
- 董德臻董燕飞葛周苗王冬梅陈杰卢泳全
- 关键词:褐飞虱吡虫啉抗药性DNA甲基化多态性A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