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健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疫情
  • 2篇血清
  • 2篇伤寒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脑脊髓...
  • 2篇脑脊髓膜炎
  • 2篇霍乱
  • 2篇甲肝
  • 2篇甲型
  • 2篇甲型肝炎
  • 2篇肝炎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标志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疫苗

机构

  • 8篇浙江省卫生防...

作者

  • 8篇王健
  • 2篇陈惠峰
  • 2篇姚军
  • 2篇莫顺堂
  • 2篇张政
  • 1篇陈恩富
  • 1篇陈直平
  • 1篇郭素敏
  • 1篇吴晓彦

传媒

  • 6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霍乱的流行现状和预防被引量:3
2000年
王健
关键词:霍乱流行病学
一起甲肝暴发流行后不同人群隐性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1990年
应用ELISA法对温州市甲肝暴发区的肝炎密切接触者55人和不同人群484人检测抗—HAIg^M,其阳性率分别为56.36%及38%。结果表明不同人群抗—HAIg^M阳性率与肝炎密切接触有关,年龄组阳性率以5~29岁为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性别的年龄标化阳性率女性略高于男性,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潘作清林东徐金和薛大燕王健陈惠峰郭素敏姚军
关键词:甲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监测和预防被引量:7
1998年
本文综述了近段时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我国及我省流脑菌群在不同地区流行现状和包括人群携带销况、与其它呼吸道感染的协同作用、健康人群咽部正常菌群、健康人群咽部乳糖发酵奈瑟氏菌和人群抗体水平等流行因素的监测资料,并就它们与流脑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及时掌握其流行特征的改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王健
关键词:流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
伤寒自回归建模研究
1991年
伤寒作为浙江省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自有疫情记录以来,每年都有病例报告。本文用自回归方法对其1950~80年伤寒发病率资料进行动态模拟,以分析伤寒发病趋势,进行疫情预测。资料来源浙江省1950~89年伤寒发病率(1/10万)。自回归动态模拟 1.浙江省伤寒流行模型:
陈直平王健
关键词:伤寒疫苗疫情预测时间序列
浙江省1951~199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分析被引量:4
1997年
<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常见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在我省流行面广,病死率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建国以来,先后发生三次大的流行,80年代开始大规模应用菌苗免疫后,发病明显控制.为探讨其流行特征及菌苗应用后流行特征的变化,特对全省1951~1996年的流脑疫情资料加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俞敏王健莫顺堂张政
关键词:脑脊髓膜炎流行性疫情分析
一起甲型肝炎暴发合并甲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的调查报告
1986年
目前在甲、乙型肝炎(简称甲、乙肝)流行中,应用各种血清学标志进行综合分析时,业已注意甲、乙肝的重叠与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意义。
陈惠峰王健吴晓彦姚军叶小娜陈用琴李青陈景伟付恭渭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流行病学意义甲肝暴发携带率
浙江省伤寒的监测及防制对策
1991年
近年来,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局部地区相继发生数起千人以上的伤寒、副伤寒(简称伤寒)的水型暴发,流行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患者病情重,给病区的生产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我省伤寒1986年以来连续四年发病上升,发病率超过10/10万,为全国高发省区之一。一、疫情动态: 伤寒是我省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自有疫情记录以来,每年都有病例报告。五十年代的平均发病率为12.40/10万,六十年代为6.19/10万。
王健莫顺堂黄景苹陈恩富张政
关键词:疫情动态发生数防制对策水型副伤寒甲
一种由非O_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
1995年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霍乱,无论前六次(1817~1923年)流行的古典型霍乱或简称霍乱,还是第七次(1961年至今)流行的埃尔托型霍乱或简称副霍乱都是由O1群霍乱弧菌(分别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由于霍乱弧菌的这两个生物型在形态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一样,同时无论是由古典型霍乱弧菌引起的古典型霍乱,还是由埃尔托霍乱弧菌所引起的埃尔托型霍乱,它们在临床表现、防治对策及影响流行过程的社会和自然因素方面也基本相同,故1962年5月第15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埃尔托型霍乱也列入《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霍乱”项内之后,国际上即不再按以往习惯命名而一律称之为霍乱并同样处理。至于非O1群霍乱弧菌(从O2直至O138的137个血清群),尽管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中,但多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食物中毒和肠道外感染,从未有因非O1群引起霍乱大流行的报道。因而多被视为条件致病菌,从未将其视为人类霍乱的病原菌。非O1群霍乱弧菌由于不与O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发生凝集,也被称之为不凝集弧菌(NAGV)。不言而喻,由不凝集弧菌引发的腹泻患者,自然也从不会被视为霍乱或按霍乱处理。
王健
关键词:霍乱流行埃尔托霍乱国际卫生条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