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久光

作品数:55 被引量:579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7篇玉米
  • 16篇性状
  • 12篇自交
  • 12篇自交系
  • 10篇玉米自交系
  • 10篇基因
  • 6篇株型
  • 5篇诱变
  • 5篇玉米基因
  • 5篇玉米新品种
  • 5篇育种
  • 5篇穗部
  • 5篇穗部性状
  • 5篇配合力
  • 5篇株型性状
  • 4篇玉米穗
  • 4篇化学诱变
  • 4篇QTL定位
  • 3篇地方资源
  • 3篇选育

机构

  • 39篇西南大学
  • 1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浙江省东阳玉...

作者

  • 51篇王久光
  • 49篇蔡一林
  • 44篇王国强
  • 17篇刘志斋
  • 14篇刘朝显
  • 14篇孙海燕
  • 11篇孙海艳
  • 9篇徐德林
  • 6篇覃鸿妮
  • 6篇吕学高
  • 3篇安学丽
  • 3篇陈俊意
  • 3篇袁文娟
  • 2篇孙海艳
  • 2篇丁晓雨
  • 2篇徐军
  • 2篇王旭
  • 2篇黄爱缨
  • 2篇代国丽
  • 2篇况守峰

传媒

  • 8篇玉米科学
  • 8篇西南农业大学...
  • 7篇西南大学学报...
  • 4篇作物杂志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盘县高寒山区杂交玉米的品种布局被引量:1
2004年
龚顺良周玉萍蔡一林王久光
关键词:杂交玉米气候
玉米自交系幼胚培养体系的建立
2012年
以重庆地区常用的8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交系082在N6B5培养基的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98%,Hy04未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同基因型愈伤诱导率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海09042在G1继代培养基的胚性愈伤组织呈颗粒状分散、结构松软、淡黄色,愈伤接种在加KT或加NAA的分化培养基中,以加NAA的绿苗数多.
孙海艳袁文娟蔡一林王久光王国强李学花白均予
关键词:玉米幼胚培养基愈伤组织
ZmPIP1;1在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中的用途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玉米水通道蛋白ZmPIP1;1在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中的用途。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提供一种新选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玉米水通道蛋白ZmPIP1;1在提高植物非生物...
周练蔡一林刘朝显王久光王国强周京
文献传递
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3年
试验以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最适玉米品种类型—半紧凑型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3种行距(副处理)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重庆地区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出最适合重庆及西南地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密度为3 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有极显著影响,对百粒质量有显著影响,对穗行数和秃尖长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增大,茎粗减少;光合速率降低,穗位叶叶面积先增大后减少.行距配置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行距配置为0.9m时产量最高.行距配置对穗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光合速率、穗位叶叶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产量相关性状、植株性状、光合速率、叶面积有调节作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m2,且行距配置为0.9m时,有效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产量最高,这可作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参考.
代旭峰王国强刘志斋王久光马宇蔡一林
关键词:行距玉米光合作用
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18
2009年
以玉米自交系L26和095组配的F2世代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包括98个位点的连锁图谱,结合F2穗部性状的鉴定结果,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秃尖长等8个穗部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共检出21个QTL.其中穗长检测到3个QTL;穗粗、穗行数分别检测到2个QTL;行粒数检测到3个QTL;轴粗检测到2个QTL;200粒质量检测到3个QTL;穗粒质量检测到6个QTL;秃尖长没有检测到QTL.检出的21个QTL中,有10个QTL的解释变异率超过了20%,表现为主效QTL效应.研究还发现,穗部性状QTL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且成簇分布.该试验中检测到的21个QTL中,有10个影响不同性状的QTL位于3个染色体区域.各个QTL位点上起增、减效作用的等位基因在亲本间分布不均匀.
代国丽蔡一林徐德林吕学高王国强王久光孙海艳
关键词:玉米SSR穗部性状QTL定位
玉米雌穗扁平性状的遗传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基于SAS分析软件,同时采用P1、P2、F1、F2、B1、B26个世代和混合模型,系统研究了玉米雌穗扁平性状的遗传特性及与其他穗粒性状的相互关系,估算了包括1对基因加性-显性模型等在内的23个模型的爱氏信息准则(AIC)值和极大似然函数值,并对AIC值最小的模型进行了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表明:(1)玉米扁平性状与穗粗、穗行数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2)玉米扁平性状符合E-1模型,即该性状受2对主效基因(a、b)与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其中主效基因a与主效基因b的效应方向相反,并且主效基因b对扁平性状的贡献率大于a,2对主效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上位性,而微效基因的加、显效应也有利于促进扁平性状的表现。
徐德林蔡一林刘志斋王久光王国强陈天青吕学高
关键词:玉米
玉米的施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施肥的方法,具体是开窝深度10~15厘米,在距离窝中心5~10厘米处施缓释肥,然后播种玉米种子,采用此方法将现有的多次施肥改为一次性施肥,节省劳动力,并通过施用缓释肥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通过适...
蔡一林王国强王久光刘朝显
文献传递
玉米抗旱基因ZmDSR的克隆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抗旱基因ZmDSR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所述的应用为玉米抗旱基因ZmDSR提高玉米品种耐干旱胁迫能力的应用。所述的玉米抗旱基因ZmDSR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玉米抗...
刘朝显蔡一林余婷婷王久光王国强周练
文献传递
EMS处理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从经EMS诱变并已多代自交的玉米诱变群体中选取6个材料(1个对照),以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广泛应用的3个自交系为测验种,系统测定了各材料在植株性状、穗粒性状和单株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EMS处理使5个突变系在各个性状的配合力上均表现出与对照有明显差异;突变系2和突变系4的表现尤为明显,在多个性状上都集中了较多的负效应,尤其是单株产量比对照明显降低。配合力分析表明,化学诱变处理在改造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的配合力上难度较大。
刘志斋蔡一林王久光孙海燕王国强杨春蓉徐德林
关键词:玉米EMS配合力
三峡库区玉米地方资源的Giemsa C-带多态性研究
2000年
该文报道了三峡库区 37个地方资源GiemsaC—带的多态性 ,在资源间与资源内部存在一定的多态性。C—带的分布与总数目各不相同。各地方资源GiemsaC—带总数在 4~ 1 3之间 ,但主要集中于 9左右。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变异系数 。
王久光蔡一林孙海燕霍仕平刘杰
关键词:GIEMSAC-带玉米三峡库区地方资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