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红

作品数:52 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酸雨
  • 12篇大豆
  • 11篇幼苗
  • 10篇胁迫
  • 9篇双酚
  • 9篇双酚A
  • 8篇根系
  • 8篇大豆幼苗
  • 7篇叶绿
  • 7篇植物
  • 7篇水稻
  • 7篇酸雨胁迫
  • 7篇种子
  • 7篇种子萌发
  • 7篇萌发
  • 6篇叶绿素
  • 6篇
  • 5篇稀土
  • 5篇
  • 4篇对植

机构

  • 51篇江南大学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1篇皖西学院
  • 1篇铜仁职业技术...
  • 1篇无锡市太湖湖...

作者

  • 51篇王丽红
  • 46篇周青
  • 7篇黄晓华
  • 4篇曾庆玲
  • 4篇李曼
  • 4篇王雯
  • 3篇邱志勇
  • 3篇黄光荣
  • 2篇张光生
  • 2篇王庆庆
  • 2篇张轩波
  • 2篇赵艳晓
  • 2篇李泽然
  • 2篇程锐
  • 2篇李梦娜
  • 2篇杨彬
  • 2篇杜宇萍
  • 2篇郑迪
  • 2篇王梦瑶
  • 2篇毛春霞

传媒

  • 18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土壤通报
  • 3篇稀土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城市环境与城...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科技风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POD与CAT对酸雨胁迫的响应被引量:42
2005年
研究了pH 2.5~5.0模拟酸雨对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和油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种子萌发过程中POD、CAT活性影响.静态与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时CAT与POD活性的变化幅度是水稻(28.8%,31.7%)<小麦(34.7%,48.3%)<油菜(79.3%,50.0%);CAT与POD与CK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的胁迫强度是水稻(pH3.5)>小麦(pH4.0)>油菜(pH5.0),说明保护酶抗酸雨能力是水稻>小麦>油菜.相同胁迫强度下,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CAT变幅<POD,说明前者对酸雨胁迫敏感性大于后者.保护酶应激清除自由基反应能力的差异是决定3类种子萌发指标趋异的又一深层原因.
王丽红黄晓华周青
关键词:酸雨胁迫水稻萌发PODCAT
水稻种子萌发对酸雨胁迫的响应被引量:9
2007年
王丽红周青曾庆玲
关键词:酸雨胁迫种子萌发水稻生理生化反应油菜种子发芽指数发芽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面向深度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3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和线下教学两者优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和新时期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新需求。江南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基于前期成功建设在线课程的基础上,连续3年实施了面向深度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中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资源建设、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和考核方式改革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有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也对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为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符波刘和张衍王丽红王新华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酸雨和铅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复合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关于酸雨(acid rain,AR)对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自然状态下,AR污染往往与重金属铅(Pb)等污染复合出现。因此,研究AR和Pb复合污染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复合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重要经济作物大豆(Glycine max)种子为试材,选取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异状发芽率5个参数作为考察目标,分析种子萌发对不同强度AR和Pb处理的响应规律,为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科学评价AR与Pb复合污染的环境安全风险,提供借鉴。
杨彬李泽然任凌霄王丽红周青
关键词:酸雨大豆种子萌发
稀土增强拟南芥根细胞胞吞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环境中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s)可通过启动植物叶胞吞作用进入植物体,而自然条件下,植物与外源REEs接触多发生在根系。因此,以环境中累积量高的REE La(Ⅲ)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代表,从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视角揭示REEs影响根胞吞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处理12 h, La(Ⅲ)可增强根细胞胞吞作用,且增强作用与La(Ⅲ)剂量有关:高(160μmol·L^(-1))>中(80μmol·L^(-1))>低(30μmol·L^(-1));处理24 h:中(80μmol·L^(-1))>高(160μmol·L^(-1))>低(30μmol·L^(-1))。除160 mnol·L^(-1) La(Ⅲ)处理(24 h),衔接蛋白2 (Adapter protein 2, AP2)基因表达量降低外,其他处理条件下AP2和网格蛋白基因表达量均增加。综上所述, La(Ⅲ)可通过上调AP2网格蛋白基因表达量增强拟南芥根细胞胞吞作用。
夏彬芯王丽红周青
关键词:稀土拟南芥根细胞
3类抗性种子萌发过程中糖代谢对酸雨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1
2008年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以pH 2.0、2.5、3.0、3.5、4.0、4.5、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油菜(B.chinensisvar.oleifera)3种不同抗性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糖代谢对酸雨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油菜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胁迫强度增加(pH 5.0-2.0)而降低,均低于对照.3个指标响应酸雨胁迫强度的规律(伤害阈值/变幅)是:水稻(pH 3.5-4.0/53.88%-77.7%)〈小麦(pH 3.5-4.5/58.60%-89.41%)〈油菜(pH 4.0-5.0/60.14%-100%).胁迫强度一定时,水稻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上升,小麦和油菜3个指标先升后降.胁迫时间一定时(3-7 d),3种种子处理组的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胁迫强度增加而降低.3个指标达到最大伤害的胁迫时间为水稻(7 d,7 d,7 d)〉小麦(7 d,6 d,5 d)〉油菜(3 d,7 d,5 d).3个指标对酸雨胁迫强度与胁迫时间的响应规律显示,水稻糖代谢抗酸雨能力〉小麦〉油菜,这是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指标趋异的又一内在原因.
王丽红周青曾庆玲
关键词:酸雨油菜萌发糖代谢
重金属Cd^(2+)对细胞外向K^+通道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重金属镉(Cd)污染及其对动植物的伤害机理,已成为中外相关专家研究的热点,但是细胞毒害机理依然不清楚.分布于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不仅是外来物质作用于生物体的首要位点,且会影响离子通道的功能.为阐释镉(Cd)污染致病与毒害的细胞学机理,选择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细胞钾离子(K+)通道为示踪,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Cd2+对hERG(K+)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Cd2+能显著抑制hERG K+通道的稳态电流和尾电流,干扰通道蛋白正常开关;(2)当10,50,200μg/L Cd2+作用细胞后,hERG(K+)通道激活曲线右移,斜率因子不变;(3)当10μg/L Cd2+作用细胞后,hERG K+通道电流迅速下降,且随Cd2+浓度增加,此抑制作用未发生明显改变.本工作从一新的角度揭示了Cd2+细胞毒性机理.结果提示,钾通道可作为镉污染致病与毒害的细胞学机理研究的靶点.
杜春蕾王丽红江娜黄晓华
关键词:HERG钾通道HEK293
环境中镧对水稻叶绿体功能元素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CIRAS-1系统和配有能量色散X光谱扫描电镜(SEM-X-EDS)研究不同浓度镧(La3+)处理下幼苗期和灌浆期水稻净光合速率和叶绿体功能元素及La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La3+浓度在0.08 mmol·L-1时,幼苗期水稻叶片叶绿体Ca、Mg、K、Mn、Fe含量和灌浆期Ca、Mg、K含量增加,其余元素未发生明显变化,两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均上升;当La3+浓度达到1.20 mmol·L-1后,幼苗期和灌浆期水稻叶绿体功能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下降。La3+处理下,幼苗期水稻净光合速率对La响应比灌浆期更敏感,净光合速率与叶绿体各功能元素均呈正相关关系。La可以在叶绿体中富集,且与处理La3+浓度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体内的La含量越高。总之,1.20 mmol·L-1是La3+引发水稻净光合速率和叶绿体功能元素含量降低的临界点,环境中累积的La3+能影响水稻叶片叶绿体功能元素含量,并通过改变叶绿体元素含量而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李岳丽王雯王丽红周青
关键词:水稻净光合速率
双酚A与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复合微生态效应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双酚A(BPA)及重金属镉(Cd)单一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但在自然背景下,污染多呈复合型,因此研究BPA和Cd对二者叠加的空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复合影响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BPA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机制,及Cd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其中单一BPA和Cd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光合作用,高浓度反之。根据相关研究推测了植物在受到复合胁迫时的生态响应,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光合过程的响应机制。最后提出了BPA与Cd对植物复合胁迫可能开展的相关研究方向。
邱志勇周青王丽红
关键词:双酚A金属镉光合作用
镧和酸雨对大豆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复合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研究了镧和酸雨复合处理对幼苗期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镧(0.08 mmol·L-1)及酸雨复合处理时,大豆植株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被激活,抗坏血酸合成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发生,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增加;高浓度镧(0.40/1.20 mmol·L-1)及酸雨复合处理时,过氧化氢酶活性被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增加,但不足以清除过量的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丙二醛积累,质膜透性明显增大,终至伤害发生,复合处理下大豆根系细胞质膜受伤害程度均高于相应单一处理组,且随镧浓度增大及酸雨pH值降低而加剧。
杜宇萍王丽红周青黄晓华
关键词:幼苗期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