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心肌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 3篇置入
  • 3篇梗死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心肌纤维
  • 2篇心肌纤维化
  • 2篇心律
  • 2篇心室
  • 2篇心室颤动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置入治疗
  • 2篇肾动脉
  • 2篇肾血管
  • 2篇肾血管性
  • 2篇肾血管性高血...

机构

  • 14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作者

  • 14篇王东
  • 6篇白明
  • 6篇张钲
  • 5篇王芳
  • 5篇彭瑜
  • 4篇李强
  • 3篇张博
  • 3篇张锦
  • 2篇杨斌武
  • 2篇黄晏
  • 2篇吴增颖
  • 2篇潘明
  • 2篇药素毓
  • 2篇王志禄
  • 2篇庞军
  • 1篇康宏
  • 1篇汪涛
  • 1篇邓爱云
  • 1篇高涵翔
  • 1篇江尕学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乙酰半胱氨酸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雾化吸入对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40例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兰州石化总医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仅有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了NAC雾化吸入的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1秒用力呼气量(FEV 1)、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最大耗氧量(VO2 max)等指标,并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和Brog呼吸困难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VO2max、六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更明显,在反应运动耐量的指标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AC雾化吸入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魏文平王芳王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N-乙酰半胱氨酸运动耐量生活质量
大鼠肾脏损伤早期HIF-1α、PPAR-γ的表达及其对肾脏的保护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经体表创伤后肾脏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变化,及创伤后肾脏损伤与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生物撞击仪撞击大鼠脊肋区复制创伤动物模型。实验大鼠分为5组,包括非创伤对照组,创伤后1、6、12、24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HIF-1α、PPAR-γ染色。结果肾脏创伤后1、24 h HIF-1α表达增强,分布于皮质远曲小管、肾盏旁小管、髓质小管;6、12 h表达减弱,局限于肾盏旁小管、髓质外带小管。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1、24 h呈阳性表达,分布于髓质小管上皮细胞;6、12 h呈阴性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PPAR-γ可能参与了肾脏创伤后缺血、缺氧、再生、修复的过程。
王芳王东蒙伶俐王晓梅孙少华
关键词:肾脏缺氧诱导因子-1Α
肾动脉直接支架置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5例
2006年
王志禄王东吴增颖杨斌武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择期PCI的患者275例,男性228例(82.9%),女性47例(17.1%),平均年龄(62±9)岁,其中162例(58.9%)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检测患者术后8~12h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依据2007年美国AHA关于PCI相关性心梗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组和非围术期心肌梗死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造影结果、术中相关并发症等与PCI围术期相关性心梗之间的关系。结果19例(6.91%)患者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造影结果提示,冠脉多支病变(2,3比1)、血栓病变及术中相关并发症(限制性血管夹层、边支血管闭塞、无复流现象)与PCI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①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的概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②冠脉存在血栓病变易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③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心肌梗死密切相关。
魏翰文彭瑜张锦王东江尕学王建飞张钲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ICD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6例ICD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6例ICD植入患者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73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6例患者均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ICD出现误识别和误放电3次,开启突发性识别后,随访12个月再未发现误放电现象。2例因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出现电风暴3次,经强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随访6~12月再未出现电风暴。3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明确诱因,预防和治疗诱因可减少ICD治疗次数。结论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源性猝死。术后加强随访、合理设置工作参数、配合药物治疗、积极预防诱因是保障ICD有效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
李强潘明白明张锦黄晏李俨王东彭瑜张钲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MicroRNA-214在缺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14(miR-214)表达的变化与低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14在心肌细胞低氧损伤中表达的变化。根据培养环境和有无使用miR-214的特异性抑制剂,将心肌细胞分为常氧培养组、常氧培养+miR-214抑制组、低氧培养组及低氧培养+miR-214抑制组。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酶法测定各组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情况。结果:低氧培养后,心肌细胞内的miR-214表达相对常氧培养的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并呈时间依赖关系,低氧培养24 h,miR-214表达相对常氧培养的对照组可增高(1.9±0.1)倍。低氧培养会降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及LDH漏出,miR-214抑制后,缺氧造成的上述损伤有所减轻。结论:miR-214的表达水平升高与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有关,可能作为对抗缺氧损伤的靶点和诊断指标。
王东魏文平王芳
关键词:低氧心肌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室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12-04至2014-07期间急性心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资料完整的288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室壁瘤分为室壁瘤组146例和非室壁瘤组142例,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家族史、心梗史、前壁心梗、心绞痛发作、左主干病变、前降支近段病变、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胸痛时间≥24 h、≥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等结果方面对室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壁瘤组患者的年龄(OR=1.023,95%CI:1.000-1.046)、吸烟(OR=1.819,95%CI:1.130-2.928)、前壁心梗(OR=9.162,95%CI:4.657-18.028)、≥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OR=6.571,95%CI:2.426-17.798)发生比例显著高于非室壁瘤组(P均〈0.05),而室壁瘤组心绞痛发作(OR=0.557,95%CI:0.335-0.927)低于非室壁瘤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心绞痛发作影响后,结果显示吸烟(回归系数:0.833,OR=2.301,95%CI:1.283-4.125),前壁心梗(回归系数:1.799,OR=6.041,95%CI:2.831-12.894)与室壁瘤事件呈正相关。结论:吸烟与前壁急性心梗是急性心梗后室壁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前壁急性心梗是室壁瘤发生的强相关因素。
白明庞军高涵翔邓爱云李强彭瑜康宏汪涛陈长源王东张博王世杰药素毓张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壁瘤
血脂控制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血脂控制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1至2012-12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首次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1例,所有患者均常规口服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并于术后3~12个月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其中ISR组25例,无ISR组186例,所有入选患者于PCI术前及复查造影时采集外周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定量分析两次血脂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ISR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家族史、术前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吸烟、饮酒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36.0%)较无ISR组(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总胆固醇未下降(比值比=1.07,95%可信区间:0.38~2.62,P=0.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控制在1.8 mmol/L以下或较PCI术前未下降50%(比值比=11.33,95%可信区间:3.62~35.52,P〈0.01)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比值比=3.00,95%可信区间:1.04~8.67,P=0.04)与ISR呈正相关。结论:PCI术后总胆固醇未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是后期ISR发生的高危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明显增高。
赵存瑞白明张博王东彭瑜张艳庞军王燚张钲
关键词:血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内再狭窄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被引量:3
2008年
李强潘明白明黄晏彭瑜王东张钲
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心室颤动冠心病诊断判断预后
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中逆向抓捕技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逆向抓捕技术在动脉导管经皮封堵术中轨道建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年共140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建立轨道过程,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的56例经皮动脉导管未...
王东白明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