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雪飞

作品数:33 被引量:213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野生
  • 8篇大豆
  • 7篇野生大豆
  • 7篇生大豆
  • 6篇豚草
  • 5篇杂草
  • 5篇三裂叶豚草
  • 5篇松嫩平原
  • 5篇种子库
  • 4篇玉米
  • 4篇生殖分配
  • 3篇演替
  • 3篇演替系列
  • 3篇玉米田
  • 3篇中国野生大豆
  • 3篇入侵
  • 3篇生物入侵
  • 3篇土壤种子库
  • 3篇种群
  • 3篇碱化草甸

机构

  • 30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麋鹿生态...

作者

  • 32篇燕雪飞
  • 17篇李建东
  • 17篇孙备
  • 16篇王国骄
  • 7篇殷红
  • 7篇郭伟
  • 6篇殷萍萍
  • 4篇潘星极
  • 4篇杨允菲
  • 4篇邓巍
  • 3篇曹莹
  • 3篇刘芳
  • 3篇赵丽丽
  • 3篇孙佳楠
  • 2篇董英山
  • 2篇王玉民
  • 2篇胡冀宁
  • 2篇赵洪锟
  • 2篇刘晓冬
  • 2篇韦岩

传媒

  • 7篇大豆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供氮水平下野慈菇营养元素(N)的生殖分配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不同氮水平稻田杂草野慈菇(Sagittatia trifolia)的取样测定,研究了野慈菇在开花前期、盛花期和结实期各构件的营养元素(N)生殖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从开花前期到结实期,野慈菇各器官中的全氮含量及总氮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根茎中氮元素分配比例上升,叶中氮元素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中氮元素分配比例上升;在盛花期,氮元素分配格局表现为:叶>根茎>花>生殖附属器官(花葶),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根茎中氮元素分配呈增大趋势,叶中氮元素分配呈减小趋势,氮元素生殖分配比例为:N2>N3>N1>CK;在结实期分配格局,则为:根茎>叶>果>生殖附属器官(花葶),优先将氮元素分配给营养贮藏器官——根茎,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根茎中氮元素分配呈下降趋势,叶中氮元素分配呈上升趋势,氮元素生殖分配比例为:N3>N2>CK>N1;同时,在低供氮量下(CK和N1),野慈菇以无性繁殖为主;在高供氮量下(N2和N3),野慈菇则以有性繁殖为主。
邓巍郭伟孙备潘星极赵丽丽燕雪飞
关键词:氮元素生殖分配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根据农田杂草群落的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学方法,通过玉米苜蓿间种与玉米清种相对照,探讨了间种抗旱植物苜蓿对玉米田杂草群落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种玉米田中稗草和红蓼的重要值较高,为优势种,间种苜蓿田中的优势种有红蓼、稗草、苘麻、反枝苋、龙葵、藜;在玉米各生育期,间种苜蓿田中的杂草生物量均低于清种玉米田处理,杂草株高大部分低于清种玉米处理;间种苜蓿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较清种玉米分别增加了6.6%、7.6%、2.2%、12.28%、9.9%、7.8%和4.3%。认为间种苜蓿能够控制杂草数量,抑制杂草生物量增加,苜蓿有抗旱保水的作用,使玉米产量有所提高。
刘芳殷红郭范顺李建东燕雪飞王国娇韦岩
关键词:杂草群落生长发育
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研究
本论文分别从区域尺度和居群尺度入手分析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区域尺度主要利用国家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资料,在大的空间地理尺度下分析野生大豆表型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并探讨表型性状的进化特征;居群尺度主要是以黄淮地区4个自然保护区内野...
燕雪飞
关键词:野生大豆表型性状遗传分化
文献传递
刈割对稻田杂草野慈菇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在不同刈割强度下,测定稻田杂草野慈菇根茎、叶、附属器官(花葶)、花、果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到结实期,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上升,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上升;在盛花期,生物量格局表现为叶>根茎>附属器官(花葶)>花,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增加趋势;在结实期分配格局为根茎>叶>果>附属器官(花葶),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根茎,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上升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下降趋势;中度刈割是野慈菇生殖分配策略发生改变的转折点,并且中度和重度刈割条件下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策略也不同。
郭伟邓巍潘星极赵丽丽陈红霞燕雪飞
关键词:刈割生殖分配生物量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恢复演替系列的群落种子流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对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恢复演替系列4个群落优势种种子源库、土壤种子库及幼苗库进行了比较,建立了种子流模型.结果表明:演替初期虎尾草群落优势种种子源库密度最大,为(446182±180455)粒.m-2,分别是演替中期星星草群落的7.2倍、演替后期星星草+羊草群落的11.4倍、演替顶极羊草群落的164.8倍.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密度均以虎尾草群落最大,分别为(63650±14541)粒.m-2和(39160±15192)株.m-2,羊草群落最小,分别为(14310±7686)粒.m-2和(790±745)株.m-2,大体呈随着恢复演替进程而递减的趋势.全体演替系列群落输出的实生苗均以虎尾草为主,占79.8%~100%.在种子流中,优势种的种子源库向土壤种子库输入率在10%~35%之间,输出率差异则较大,虎尾草群落高达62.3%,但星星草群落和羊草群落均没有优势种的幼苗输出.
燕雪飞杨允菲
关键词:碱化草甸种子库幼苗库
铅和镉复合胁迫对玉米吸收铅特性及产量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盆栽条件下,以富友1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铅、镉复合胁迫下,玉米对铅的吸收特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铅在玉米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根>下叶>茎>上叶>子粒,且植株根铅含量低于铅单因子污染。但在同浓度铅处理条件下,随土壤中投放镉浓度由0~40mg/kg的增加,植株根铅含量呈升高趋势。从玉米的生育进程来看,玉米在3个生育时期内的铅含量分配特点是成熟期>拔节期>开花期。
曹莹黄瑞冬王国骄燕雪飞孙备
关键词:玉米
松嫩平原不同扰动生境土壤种子库的比较被引量:7
2003年
调查了松嫩平原玉米地群落、休闲荒地杂草群落、人工草地群落和盐碱化草地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及其空间结构,并对其物种的多样性、库存量与人为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人为因素较小的盐碱化单优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普遍较小,而在人为因素较多的样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大体上与人为干扰呈正相关。对于库存量的分析,为了消除其他因素对库存量的影响,进行了同生境的不同层间的比较,发现休闲荒地杂草群落、沙打旺群落、和苜蓿群落库存量都是逐层减小。因此,一定范围内的人为干扰对增加种子库存量以及物种多样性是有利的。
燕雪飞杨允菲
关键词:种子库人工草地盐碱化草地物种多样性
关于高校本科课程考核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2020年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实际角度,从课程考核的基本内涵、本质、观念、内容、形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的急需应对的若干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郭伟燕雪飞孙备王国骄
关键词:课程考核课程考试高等教育
不同菊芋种植比例对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控制效果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取代系列试验设计,研究三裂叶豚草和菊芋的密度比为1.00:0.00,0.75:0.25,0.5:0.5,0.25:0.75,0.00:1.00条件下,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控制效果,结合相对产量,分析菊芋替代三裂叶豚草的地上部分竞争效应。结果表明:混种条件下,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三裂叶豚草的叶面积在其和菊芋的密度比为0.5:0.5和0.25:0.75时也显著低于单种处理,即菊芋有效地控制了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增加。菊芋的光竞争优势可能是其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而菊芋种内竞争影响大于种间竞争。
孙备王果骄李建东胡冀宁燕雪飞
关键词:三裂叶豚草菊芋种间竞争生物入侵
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遗传多样性研究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野生近缘种,在长期自然环境选择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是大豆的珍贵基因库,具有高蛋白含量、较强的抗逆性和较高的繁殖系数等优良特点,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科研工作者在对全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搜集考察基础上,分别从农艺性状、酶水平、基因水平和细胞质水平揭示了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近30年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成果表明,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野生大豆的种质保护与保存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野生大豆作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资源提供了有效利用的理论依据。
燕雪飞李建东郭伟王国娇孙备
关键词: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